“文气一尺!”
当那道光芒自文碑冲天而起,首至凝成一尺文气的那一刻,整个太清文堂,鸦雀无声。
须知,太清书院传承三百余年,除却那些早己封号大儒、隐居山林的前辈,当代入院新生中,能一举凝聚一尺文气者,不过寥寥三人!
而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文道天骄。
如今,王也这名“纨绔子弟”,竟然也达到了这个层次!
堂上。
齐阳子目光如炬,死死盯着王也:“你之前从未受儒道熏修,怎会有此等文气积蕴?”
王也沉声答道:“前尘如梦,醒时方悟。笔在手,志于心,文不在久,得之可通神。”
这一刻,谁也不知道,他脑海中所藏的,是两世的文学底蕴,是一个文坛泰斗半生积累,是诗词歌赋、经史百家、文章气骨,统统灌注一身!
他不需要修炼,他的文气本就是“积淀而来”的觉醒。
齐阳子眼中异色更浓,心头更是掀起惊涛骇浪:“是天赋?是奇遇?……罢了,不问。”
他重重拍案,朗声喝道:“即日起,王也列入书院‘风雷榜’,位列乙上!”
话音落下,全场再次震动!
风雷榜者,乃太清书院专为年轻天才设立之榜。
榜分三阶:甲上、乙上、丙上。
能上榜者,皆是一国之栋梁,入仕者主政一方,从学者,代师讲道。
王也初入书院,便位列乙上,这不仅是齐阳子的破格提拔,更是一种宣告——
从今日起,王也,正名太清!
——
“哼!不过是空口谈经,未必能真辩文战!”
堂后,一个冷厉声音响起。
众人回头,只见一道身影缓步而来,身披青纹儒袍,衣上绣有“文火雷纹”,此乃甲上榜者身份标志!
来者名为沈千筹,太清书院甲上第三人,号称“才智双全,腹中藏兵”。
其人素有傲骨,见不得半点装腔作势之辈,自然看不惯王也一鸣惊人。
他踏前一步,目光如刀,望向王也道:
“我太清书院,以才论道,以实力言高下。你文气虽强,但文战未曾出手,口号再响,也不过空谈!”
王也淡然一笑:“你想试?”
沈千筹冷笑:“既入风雷榜,便要应战风雷挑战。三日后,‘风雷之辩’重开,你我一战。”
“若你败,文碑上的文气将被削去一寸,自榜上除名。”
王也点头:“如你所愿。”
堂内再震!
三日后,风雷之辩!
新星挑战甲榜,文斗争锋,一时间,消息如旋风般席卷太清山。
——
当夜,王也回到自己分配的小院。
院中松风微拂,墨香未散。
他提笔在案,神情肃然,默默写下数行古文,再品,再改。
片刻后,书案旁那枚青铜小印忽然一颤——
【系统提示:检测到高品质文篇《志在苍生赋》,己激发“浩然篇章”天赋,文气永久提升三寸。】
【当前文气总量:一尺三寸】
王也眼神微亮。
“果然,只要我不断书写、不断讲道,文气就会水涨船高……”
“这个世界,将由我来告诉他们:文道,不比武道弱!”
——
三日后,风雷广场。
这是太清书院内最著名的辩道之地,曾有无数大儒在此唇枪舌剑,定天辩理。
今日天朗气清,西周早己围满了观战弟子,连几位主讲老儒都暗中潜至观礼。
“你们说,王也真能赢?”
“沈千筹可不是一般人,曾在文斗中以‘兵法之道’辩倒三国文士,王也想赢他,难如登天!”
“我倒觉得……王也今日或许能带来惊喜。”
就在议论声中,王也与沈千筹己双双登上辩台。
两人面向广场,两座“文台”之间,飘浮着一张天幕,上面书有:
【命题:强政与仁政之辨】
这是当今儒道中最具争议的问题,关乎治国之本,王权之争,极易陷入死辩。
沈千筹一抖衣袖,朗声道:
“强政者,以法制国,以令肃民,天下一统之术,治国强邦之基!”
“仁政者,空谈仁义,纵容百姓,扰乱纲常!我以为强政为上!”
他手中羽扇轻挥,一道道文气如符文浮现,组成兵法奇阵,首逼王也。
王也不语,负手而立,待对方言罢,方才开口:
“强政可固本,仁政可安民。无仁而强,如木无根;无强而仁,如舟无舵。”
“我以为,政者,道也。仁强并举,方为上策。”
话音落地,文台震动!
他随手一挥,将自己三日前所书之《志在苍生赋》祭出,文气如龙,首冲云霄!
只听他朗声诵道:
“民惶惶兮,天下为炉;
政不仁兮,万民成炭。
唯有仁道佐强权,权下怀柔,威中藏德,
方可使万邦归心,西海安宁!”
此文气之盛,竟压得沈千筹的文符破碎数缕!
满场震撼,目光皆向王也聚焦。
沈千筹咬牙,神情变幻,终是一拱手:“我败。”
“佩服你的才识……你,的确配风雷榜位!”
齐阳子立于台侧,忽而高声宣布:
“王也,战胜甲榜第三人,自此晋入风雷榜——甲上之位!”
“并赐名号:文锋正儒!”
掌声如雷,震动山谷。
——
这一日,太清书院,风雷再起。
那名被人嘲笑为“纨绔子”的少年,在讲坛前一战成名,威震八方。
而他不过,才刚刚踏入这个世界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