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大帝
文道大帝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文道大帝 > 第33章 太清书院,文起风雷

第33章 太清书院,文起风雷

加入书架
书名:
文道大帝
作者:
土豆不吃包子
本章字数:
3318
更新时间:
2025-06-07

出云皇都之北,有一山名“凌虚”,山中白云缭绕,松涛如海。

凌虚山上,立有一座传承三百余年的文道重地——太清书院。

此院原为王朝太学之外的私学之宗,由大儒荀清子亲手创立,历代弟子非官即儒,文道之声响彻列国。太清书院不归朝廷节制,却可参与朝廷策问,每年开春更有“群贤试辩”,一较高下,赢者名震天下。

而今日,这太清书院内,却正掀起一场暗涌。

——

“大师兄可听说了吗?王太保之子‘王也’,被王贲一掌打得命悬一线,如今活过来了!”

书院一座石亭之中,几名身着儒衫的学子围坐谈论,神情各异。

“那个整日混迹风月之地的纨绔?”一人冷笑,“他活过来便罢了,别再来太清丢人现眼。”

“这你就不知了。”有人神秘一笑,“听说那王也醒来后大变样,口诵大儒诗文,谈经论道,连王浩然都说他‘如脱胎换骨’。”

“笑话!”亭中最年长的青年放下茶盏,冷声道:“王也天资愚钝,十年读书如牛反刍,今日若真能‘大变’,只怕是妖邪所迷,哪能如此荒唐?”

他是太清书院现任大师兄梁成礼,才学超群,心高气傲,自视文道天骄。

——

而此刻的王也,正随王浩然乘车而至书院山门。

他站在石阶前,仰望山门匾额上“太清”二字,心中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肃穆之感。

“太清书院……”王也喃喃道:“便是这世间儒道的重地了吗?”

王浩然凝视着他,道:“我年少时便求学于此,十载寒窗,一朝封侯。”

“你今日既己痛改前非,我自当为你开路。但太清之中,藏龙卧虎,若你真要立于文道之巅,光靠父荫不成,还需你自己争气。”

王也点头:“孩儿明白。今生既觉醒于此,就要以文立道,以道扶世。”

王浩然大喜,挥手道:“好!你自己去吧,为父就送到此处。”

——

王也迈步上阶,心中却在暗暗翻涌。

在前世的书香门第中,他博览群书,胸藏万卷,却无奈时代浮躁,文学如鸡肋,终老一生,无人问津。

今生虽入高武世界,却恰恰给了他“以文证道、以笔破天”的机会。

“这一次,文人不再只是舞文弄墨的书呆子……我要让这天下,见识到真正文道的锋芒!”

他走入山门之时,一阵风起云涌。门中设有“气脉感应碑”,凡入书院者,气息波动皆会显现高低。

只听一声震响——

“文气八寸!”

一众弟子哗然。

“怎么可能!他入院竟有八寸文气?这岂非初入之时便堪比学长?”

“文气八寸,在我太清书院近三年无人达标!”

“他不是那个纨绔子弟吗?”

震动声中,一位身着深青儒袍的长者缓步走来,正是太清书院副山长,号称“文评第一笔”的齐阳子。

他眯起眼看了王也半晌,忽而道:“你是……王浩然之子?”

王也行礼,平静应道:“正是。字正儒。”

齐阳子微微一怔,忽而笑道:“你这气息……不似浪荡儿,倒更像是读书三十年的人。”

王也朗声回道:“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既己悔改,当以寸心立乾坤!”

齐阳子眸中亮起一缕光芒:“好气魄,好气魄……今日之后,太清山中,怕要添一场风雷了。”

——

未时,文堂内。

新入弟子皆需在“开笔礼”中当众论道,口吐成文,方能得册立名。

而今日,偏偏又是书院三月一次的“大讲坛”,群师列坐,弟子满堂。

齐阳子忽然开口道:“今日有新弟子入院,便请他一试——王也,前来开笔!”

此言一出,哗然再起。

梁成礼目光中露出锋芒:“好你个王也,让我看看你这‘脱胎换骨’,是否真有三分本事。”

王也登坛而立,执笔在手。

台下窃窃私语,或嗤笑,或冷观。

而他却神色自若,胸中文气如潮,一步步凝聚。

他沉声朗诵——

“文起高武,以道服人;

墨染苍生,浩气长存。

凡我儒生,当不畏权贵,不屈武威,

执一笔之锋芒,扶社稷之根魂!”

一字一句,如晨钟暮鼓,惊醒满堂。

一瞬间,堂上文气激荡,琅琅若钟。

文碑之上,光芒大盛,竟显出一尺文气!

齐阳子目光如电,脱口道:“文气一尺,此乃天资之极!”

梁成礼身躯一震,手中茶盏砰然落地。

王也,站在讲坛之上,目光如炬,如风雷初起。

而他心中,却只是默默低语:

——“这一世,文道当起于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