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大帝
文道大帝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文道大帝 > 第44章 帝师初试,文问太子!

第44章 帝师初试,文问太子!

加入书架
书名:
文道大帝
作者:
土豆不吃包子
本章字数:
2830
更新时间:
2025-06-09

出云皇宫,东宫讲堂。

晨光透过朱漆雕窗洒落,照在讲堂青石地面上,仿佛为这方方正正的方寸之地铺上一层金纹光毯。

王也今日不着青衫,改为礼部所赠帝师候服——素白襦袍,绣青云腾龙,腰系佩章“文道候讲”。

但他神色仍淡,眉宇间自有从容之意。

今日,是他首次以“帝师候选”之身份步入东宫,为太子讲学。

太子赵明璟,年十七,乃赵景曜嫡长之子,少时聪慧,六岁能文,十岁通策,据传曾与翰林三子笔战不落下风。

但东宫讲堂中,王也初入,却察觉气机微诡。

太子未着朝冠,只着便服,独坐讲席之下,神情端肃,却双目如水潭沉沉,毫无波澜。

“王讲师。”

太子声音温和,却没有丝毫少年之气,“本宫久仰你名,山门辩道之时,我亦观其全篇。”

王也微微颔首:“太子殿下过誉。”

太子唇角微挑:“你今日来,是为讲我文道,教我帝术么?”

王也淡笑摇头:“非也。今日不讲帝术,也不讲治国。”

“只讲一篇文章——《心论》。”

讲堂西周一片寂静。

王也负手立于讲台之上,开口便问:“太子,若有一人,心无慈悯,行事果决,处事冷硬,百姓既畏且惧,然其言行皆合律,所行皆见功,问:此人可为帝否?”

太子眉头微动,答道:“可。”

王也笑问:“何以为可?”

太子道:“帝者,不为仁慈所困,需以天下为念。律行于国,功见于政,此即为君者之能。”

王也摇头:

“错。帝者为君,亦为父。若无慈悯之心,虽百政具举,百姓却无所归心。此人最多为‘吏之雄’,非‘帝之贤’。”

太子眸光一寒,却并未争辩。

王也步下讲台,缓缓逼近,眼中锋芒渐现,忽问:

“太子,若你父皇崩,臣下争权,你可否杀之以立威?”

太子缓缓点头:“可。”

“若后宫干政,母族专权,你可否诛亲以正纲?”

“可。”

“若民心尽失,百姓哀嚎,你可否舍身而死,以赎其过?”

这一次,太子沉默。

良久,他才缓缓抬眸:“我,不知。”

这一刻,王也站定,看着他道:

“你前两问答得果断,唯此问不能。为何?”

太子神色复杂,似有万般念头,却终归一句话:

“因为我……怕。”

“我不是怕死,是怕……死后无用。若我死,百姓仍苦,敌仍在,朝局仍乱,那我之死,又有何义?”

王也点头,目光缓和几分:“你己近‘帝心’,但尚未悟‘民心’。”

“故今日《心论》,讲的不是如何做君,而是如何做人。”

“若你忘了自己是人,只记得自己是太子,是帝君——那你将失天下。”

太子静默片刻,忽然一拜:

“请王师教我。”

这一拜,是真正的礼,非礼部定制虚仪。

王也不还礼,只点头答道:“你不拜我,拜你自己的初心。”

……

讲学结束后,王也步出东宫,迎面却见一位宫人等候多时。

那人身着尚服,腰系天章金牌,是内阁第一辅相赵懿之之孙,宫中少司礼赵文临。

他手持一封密信,低声道:

“王先生,宫外有人托我转交此信,署名……幽州陆书。”

王也微怔。

陆书,乃当年“文宗案”中被流放幽州的大儒旧徒,一身文道修为不在昔年太清副讲之下,却因“异议讲法”被削籍。

如今他来信,又意为何?

王也接过书信,展开望去,信中只一行:

“文道若真兴,必有血流时。王也,你当知——你讲的每一个字,都可能让天下颠覆。”

王也沉默良久,忽然笑了。

他轻轻将信折起,负手长立,低声呢喃:

“文道要讲的,是百姓冷暖,不是帝王安稳。”

“若为此道,便要颠覆旧天,那便颠一颠又如何?”

……

【本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