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大帝
文道大帝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文道大帝 > 第51章 逆风起势,士子归心!

第51章 逆风起势,士子归心!

加入书架
书名:
文道大帝
作者:
土豆不吃包子
本章字数:
2650
更新时间:
2025-06-09

南河郡辩礼之战,王也文锋斩五派,“新五礼”一出,震动天下!

是夜,南河郡府灯火通明。

郡守府中,数百士子自发聚集,执笔疾书,传抄“新五礼”,誓言十日之内抄传全郡,让百姓皆知“礼者何来,礼为何去”。

郡中学宫亦改日常讲义,将“王师讲礼”编入新课章,连素日教条守旧的老夫子也不再反对,只因——此礼,终于讲进了百姓心中。

……

文道碑上,天命之页再生异动。

“新五礼”之名,与王也之道气牵连,隐隐有“文纲再立”之兆!

张宗师远在太清书院,夜半抚案而笑,喃喃自语:“礼纲新立……他不是文人讲礼,而是文者制礼……”

“王也,你是真要踏上圣人之路啊……”

……

然则,王也名动南河,震慑百家,却未能令所有人皆喜。

三日之后,望川世家长主“望川玄靖”亲赴朝都,一纸血书入宫——

“王也擅改古礼,煽惑民心,乱百家之序,若任其所为,文道将失正统,恐国本动摇!”

“臣请废其讲庐之举,以安学统。”

这封奏章,首达龙榻之上!

赵景曜手执血章,沉默良久。

半晌,他缓缓放下,问身侧中年文臣:

“你以为,王也可毁礼纲?”

那文臣名为吕清仪,乃当朝礼部尚书,儒门嫡传,闻言答道:

“他非毁纲,而是立新。”

“旧礼困世己久,是有应革之机。”

“但,若任其一人独行,必为世家所敌,恐激天下学乱。”

赵景曜眸光一动:“若为朕所召,封其身为——太子帝师,赐其正统之名,允其开庐讲道,诸子可服否?”

吕清仪沉吟良久,竟郑重一拜:

“若陛下真召,天下诸子虽怒,亦不敢违。”

“此子若成,必为当代圣贤。”

赵景曜点头,起身负手:

“传朕圣旨。”

“太子监国,文道未定。”

“王也才出青云,气压百家,特召其入都,讲一道于太子宫中,朕亲听之。”

“其后,是废?是封?是囚?是立?——听其一言定之!”

……

与此同时,天下风动。

各郡学宫纷纷上表,请求“新五礼”试行于本地,文庐之风,逐步蔓延。

而更多士子与寒门之子,则将王也尊为“当代文圣”,自发结社,称之为——“庐门弟子”。

庐门之风,悄然起于南河,继而蔓延九郡。

至此,一股新势力于文道中悄然成型:

——不问世家出身,只问才学心志。

——不讲门户之分,只尊文章真意。

王也之名,被书于学宫碑刻、被吟于市井民间,被传于诸子讲堂!

但正当此时,一封密旨悄然抵达南河。

宫中飞骑入郡府,于众目睽睽下,向王也当面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文起太清,道动百家。

王也少师,才冠当世,文理兼修。

朕特召其入朝,为太子讲一篇正道,以辅国之学统,以定文之大势。

钦此。”

……

郡府内外,众人震惊!

有人欢呼,有人忧虑。

王也接旨之后,却并未立刻动身,而是静立良久,向郡守拱手道:

“我可带三人入京,一为护行,一为笔录,一为证道。”

郡守郑重点头:“你请。”

王也转身望向人群:

“谁愿随我——入都论道?”

那一刻,众士子激动振臂高呼:

“愿随王师入朝!”

“我愿为证道之人!”

“我愿誊写真礼、传之天下!”

王也轻轻一笑,拣定三人。

于是,五日后,王也一行西人启程北上。

出云帝都的天命之局,正式揭开序幕!

……

【本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