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大帝
文道大帝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文道大帝 > 第55章 儒门问罪,帝师应战!

第55章 儒门问罪,帝师应战!

加入书架
书名:
文道大帝
作者:
土豆不吃包子
本章字数:
2816
更新时间:
2025-06-09

三日之后,出云皇城,朝议大殿。

本应例行早朝,却因一桩特别之议,吸引满朝目光。

——儒门“正学八子”入宫,首陈天子,要与新任帝师王也,当朝辩礼!

八人俱是儒门重地“太常观”出身,执“圣经真脉”,自诩为儒道正统,行事刚猛,一向不避锋芒。此次入宫,打的并非只是辩礼旗号,而是要质疑王也是否配坐帝师之位!

殿前阶下,王也青衣加身,帝师紫章佩胸,神色沉静。

大殿之上,天子赵景曜高坐,未加干涉,仅开口一句:

“文有百道,道争方兴。”

“王爱卿,正学八子求辩于你,你可愿应?”

王也负手而立,声音平稳:

“儒门之辩,本应堂前清议,今既请于朝堂,我王也,自当接下。”

“诸子百家,皆可争鸣。唯独文道,不容苟安。”

说罢,他微一欠身:“请诸位,不避首言。”

八子之首,正是那位中年素儒,名曰“庄致远”,儒榜前五,素以词锋冷峻著称,朗声开口:

“王也帝师,可敢应我三问?”

王也:“请。”

庄致远沉声:

“其一,帝师乃辅政之职,而你不过十五,文章虽盛,可有治政之能?”

“其二,你讲道以破百家之疑,然文无定论,诸子各有法脉,你以己说压众议,可有包容之心?”

“其三,文道之首,应承千载正统,尊礼循道,你身未列师阶,未拜百经,凭何当之?”

三问落下,朝堂静默,文臣侧目,诸子皱眉。

这不仅是挑战,更是质疑王也的“正统合法性”。

赵景曜眸光微动,未言。

而王也,在沉吟片刻后,缓步上前两阶,站在满朝视线之中,开口回声:

“我王也,于文章之道,不以年齿断优劣。”

“十五之年,可学诗;二十之岁,可修礼;为何不能讲道?”

“圣人云:‘有教无类’,是否出自师门,不等于是否明理。”

“至于包容之心,诸位请看——”他指向胸前佩章,紫金纹中,文纹涌动,乃是“百家共鸣”气机依附未散。

“若我无容天下之意,百家气机,又岂会共振?”

庄致远冷哼:“百家共鸣,乃一时之气感,非永恒之心服。众派未必皆诚服于你,异象岂能为据?”

王也忽然反问:“那依庄师之意,百家服你,可有证据?”

此问一出,庄致远一滞。

王也转身,再上一阶。

“至于最后一点,尊礼循道,我王也从不逆道。今日身为帝师,愿从诸位中,择一位为‘礼监’,时时纠我偏行。”

“礼不是束缚我身的绳索,而是我心中之准则。”

“礼监在旁,可醒我心;百家在前,可校我道。”

“若我连自省之心都无,岂敢登此高位?”

言落,诸子百家面色微动,竟有不少颔首。

张宗师站于殿边,忍不住低语一句:“这孩子……不但能答,还能借力——反让他将帝师之位坐得更稳了。”

庄致远脸色阴沉,厉声喝道:

“巧言令色,未必真理!你敢设坛讲道,开门论理,与我八人逐一道辩?”

王也朗声回道:

“今日便设文坛于朝堂,七日之内,每日一辩。”

“我王也,不避其锋!”

赵景曜大笑:“好!文坛既开,诸子争鸣,天下同听!”

于是,一道诏令飞出,传至九州各地:

“帝师设坛七日,诸儒八问,欢迎九州文士听辩讲道。”

儒门讲坛,于朝堂设下。

而天下目光,也终于开始聚焦这场文道之争的真正巅峰。

……

与此同时,东儒院深处。

一位年迈老儒抚须而叹:

“若他真能七日胜八儒,我儒门,怕要改传承谱系了。”

……

同日夜,遥远山野,一位披麻执简的老僧睁开眼,望向东天:

“文道动九州,天命争一线……”

“这孩子,走得太快了。”

……

【本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