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文源堂,晨钟未响,堂前山道却己人潮汹涌。
今日,并非王也讲堂之期,却比往日更甚百倍。
因一个传闻席卷天下——
“百家高层齐至,要与王也公开朝辩!”
这是王也提出“文统天下”之后的第一次正面回应,亦是百家诸宗正式表态。
有人说,他们要压王也的气势;
有人说,这是围剿,也是试探;
更有人低声私议:这是百家最后一次集体出手,再不止王也,便再止不得!
……
文源堂内
王也静坐讲席,身着青衫,一如往常,神色如常。
台下弟子无不面色凝重,李广、秦如风、沈韵雪皆己赶来,护在西周。
“先生,今日来者非善,需我等布防?”
王也却摆摆手,淡然道:
“此处非战场,是讲堂。”
“来者,是来问道,非为动兵。”
“若他们真敢带兵来,我一笔,就够了。”
秦如风喃喃低语:“一笔封军门么……只怕,今日他真敢写。”
……
片刻后。
轰——!
山道上,钟鼓齐鸣!
十方车马到齐,百家弟子列队登堂,领者皆是各派高层人物,气机如海,威压若狱!
儒门孔端儒、墨家韩略、法家宋律、道门青虚真人,甚至连从不出世的农家、医家、兵家、纵横家,亦有代表现身!
他们未带兵马,却带来——道统、威望与势压!
堂内弟子齐齐起身,肃然拱手。
王也则缓缓起身,躬身一礼:
“文源堂王也,见诸家宗主。”
“既来问道,便请坐而论道。”
诸家首座相视一眼,竟纷纷落座——这是王也的讲席,却如今日之局,他们才是发问之人。
孔端儒首先开口:
“王也,你立文道,我等不拦;你讲天下文章,我等亦有敬佩。”
“但你欲立‘文统’……是否太早?”
“你可知,何为‘统’?”
王也平静应道:
“‘统’,非掌控,是归心。”
“我不主天下之文,却愿为天下文之主。”
“诸家皆为山中之峰,而我欲立者,是贯穿群山的文脉大河。”
宋律冷哼:
“你所言美好,然‘文统’一出,意味着规制、门楣、制度、裁判!”
“你可有文律?可有制度?可承责任?”
“莫非凭你一人之意,便能定百家之论?”
王也轻叹一声:
“我自不定百家之言。”
“但我定——百姓之需。”
“此统,不统诸家宗主,只统黎民之心。”
“当今百家,皆为学宫,皆为私堂。可有一地百姓,不必拜师,不纳门费,便可入座听道?”
诸宗面色一变。
王也猛然抬首,朗声而问:
“可有?”
无人应答。
“那你们口口声声,为道而存,却不与民共道,岂不是反道?”
“我所立之‘文统’,不为掌你等权柄,只为——开门。”
“天下文章,不为尔等所藏,乃是黎民之光、治世之器、圣贤之本!”
风雷震荡,堂内异象浮现,一道道光纹自王也脚下涌起,环绕诸宗!
“共鸣之象……又来了!”有人惊呼。
韩略面色凝重:“这小子……以气御文,以文动天!他真的是要建文统!”
道门青虚真人终于开口:
“王也,我只问你一句。”
“文统若成,你统谁?”
王也眼神如电,猛然抬手,指向台下万千百姓、弟子:
“我统——天下万民!”
“我立之道,不为宗,不为权,只为苍生。”
“若你等要辩,请辩百姓之是非;若你等要压,请压黎民之愿望。”
“若无此——”
“便请坐听我讲文!”
轰!!
虚空震荡,讲堂之上,一道金文从天而降:
“文统共鸣”!
一座通天巨笔虚影自空中浮现,贯穿天地,笔锋落在文案之上,撼动诸宗!
孔端儒轻叹:“圣皇之道,今日重现。”
宋律面色阴沉:“他己不是‘文道之主’,而是——文道之势。”
诸宗皆起身,缓缓拱手。
“自今日起,文源堂王也,为共主讲座,百家不得压其讲义,不得私断其篇章。”
王也淡然受礼,却未显喜色。
“讲文之路,才刚刚开始。”
……
而远在皇宫,赵景曜听完朝辩之事,捧卷失笑:
“他果真立文统了。”
“那——朕的‘帝道’,也该与他的‘文道’,来一场正面之议了。”
“传旨——朕,要与王也共议一策,定‘帝文之议’!”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