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京,清晨薄雾。
一列身披青纹披风的队伍自东城门启程,为首之人正是王也,眉宇肃然,儒袍猎猎。随行者中,除策士、文吏十余外,还有三位最显眼之人:
一是周子渊,前翰林院书令,兵文兼修,擅策阵与古图铭文。
二是戚安澜,咸京剑卫副统,性情冷峻,刀剑双绝,曾镇南疆。
三是赵元昶,皇室旁支子弟,奉命“监督”王也此行,却笑容温雅,毫无敌意,实则深藏锋芒。
一行人,目标——西岭大漠,万卷天宫!
行至三日,咸京渐远,风沙渐烈。
途中,王也以《文经图志》为纲,开坛论道,所过村落皆有人听学,文名再震南疆。
但就在抵达西岭边陲的“落星镇”之夜,暗流悄然汹涌。
……
夜半,月沉如钩,王也正于帐中研读《大周文契遗残》,忽听外头风声诡异。
“呼——沙不动而风动。”
戚安澜眉头一皱,拔剑出鞘,冷喝道:“来者,止步!”
话音未落,三道黑影骤现,一身蒙面黑袍,脚踏奇异步伐,疾掠如风。
“是——异域行者!”周子渊低声。
王也不动声色,抬手执笔,空中画符凝文,一道“止风文禁”瞬间成型,顿使夜风如坠泥潭,黑影身形滞缓。
戚安澜身形如电,一剑横斩,一人应声倒地,另二人见势不妙,竟燃指引符逃遁。
“追!”赵元昶疾喝,剑出鞘,青光暴起。
三人追出,王也蹲下查看那人尸体,只见其胸前佩戴一块银符,上书异域古文——“苍狼部”。
他眼神微凝,喃喃自语:
“苍狼……竟是北疆旧部,他们为何也盯上了‘万卷天宫’?”
不久后,三人归来,面色皆凝重。
“那两人极擅逃遁符术,追之不及。”戚安澜冷道,“但看来,他们只是在探路。”
“不错。”赵元昶微笑收剑,“这批人,不像是探宝,更像是在为后人试路。”
王也缓缓站起:
“他们怕文道夺机缘。”
他转身看向西岭尽头,天地黄沙如幕,远处的黑山模糊如影。
“此地,己非朝堂。”
“诸位,今日起,我们所守,非仅文字之道,而是文道之骨,文道之魂。”
众人皆肃然,齐声应道:“谨遵文纲令!”
……
次日,队伍启程深入大漠。
第西日,风沙愈烈,行进艰难,忽见前方沙丘下,一处断崖初显,乱石纵横,似有符文闪烁。
周子渊大喜:
“此地,恐是天宫外围遗迹之一!”
王也点头:“小心,设阵布防,文阵三成,剑阵三层。”
众人迅速布阵,而王也取出“天子玉令”,遥对石壁轻轻一晃,顿时崖壁竟微微震动,一道封印悄然松动。
咔咔咔——
石门缓开,沙尘飞扬,一股古老肃穆的文气扑面而来。
门内,是一条幽深长道,两侧满是早己残破的典籍碎骨,有铜铸书架倒地,有裂石碑铭刻古文“天卷·乙篇”。
正当王也打算深入勘查时,忽听周子渊一声惊呼:
“不好!那铜架下,有文骨光芒逸出!”
众人目光齐聚,果然,一缕淡蓝色文芒自书骨中缓缓升起,如心跳般律动,竟有灵性!
“文骨有灵?!”戚安澜失声。
王也却骤然凝视前方,厉声喝道:
“退后!”
砰!
一阵地裂声中,铜架轰然炸裂,一道黑影从文芒中疾跃而出,形如猿躯,却生五目,身披文甲,竟是古文修一族遗留的守灵傀!
“文魂傀灵,残念未散,入者皆斩!”赵元昶惊声喊道。
王也稳住众人,抬笔画圆,文气西射,强行唤醒其残识。
“守此之灵,听我一言!”
但傀灵不理,反暴起攻来。
王也毫不犹豫,大喝:
“布阵!文剑同出!”
三阵齐动,剑光、文符、策阵重叠,终于在傀灵再次冲刺之时,王也以《文道五诀》强行镇压中心文魂。
轰——!
随着一声咆哮,那傀灵逐渐淡化,留下残卷一卷、文骨一片。
王也跪地拾起残卷,缓缓展开,上书:
“文为万法之引,心为诸道之源。”
“修文者,非徒空言,亦当书而化势,笔为兵锋,文可诛邪。”
这,是己失传多年的《文心武策》残篇!
众人皆惊。
这一刻,王也目光坚定:
“我等所守之道,不止书香之地,更是风沙战场。”
“若连文都不能护自身、卫天下,那还谈何为纲?”
远处,西岭深处雷音滚滚,沙暴席卷而来。
而这,才是文道与诸天争夺的真正起点!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