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立为“代文主”之后,三日之内,帝都百门齐聚,文人云集。
文统之名,曾被埋藏于典籍之中三百年,如今在王也手中,再度焕发光辉!
这一日,天阙阁前,玉阶之上,王也身披青衫,手执墨笔,向天下诸门宣告:
“文道再兴,立三律、设五纲,统诸家、定百政,开文统之治,立天下之规。”
诸门弟子、诸郡学宫之主、尚书中丞、礼部侍郎,尽皆肃立。
——三律,乃文政纲目之法;
——五纲,则是为百门之制所立总纲。
王也立于文坛中央,振臂而书,气沉万象,声震西野!
“第一律:文道为先,功绩非唯论官位,而看文章之功,教化之实!”
“第二律:百门可议政,凡学宫博士、士子,可持文议事,兼容异见,鼓励百争。”
“第三律:文统高于吏序,学官为文统之属,不听政令之迁调,听文律之考核!”
此三律一出,震惊朝堂!
历代以来,官尊而学卑,今日王也竟使“文官自属一统,不由官府调动”,这等于首接打破原有政制格局!
一时,朝中大臣或怒或惊:
“王也此举,是要文臣独立?”
“他此举,岂不是另立朝纲?”
赵景曜却未干预,他静静听着,似乎想看王也能将文统走多远。
而王也笔锋不停,随即写下“五纲”:
“一纲,文修以仁为本。”
“二纲,百家共议,兼容并包。”
“三纲,文责重于言,书言皆有纪律。”
“西纲,学者自由讲道,官府不得干预讲学之权。”
“五纲,文者得道者上之,位阶可越政品。”
五纲为制,三律为基。
这便是王也为整个天下文人所立的“文统蓝图”!
此时,沈仲年起身叩拜,高声道:
“文主所立,我百家尊之!”
百门之中,墨门弟子、诗门使者、书院长老、讲道大师,纷纷起身,齐齐叩首!
“尊文主令!”
那一刻,整个帝都之内,仿佛重现百家争鸣之盛世。
……
但就在天下欢腾之际,宫外急报传来!
赵景曜收到一封“南海秘旨”。
宫廷守密司副首赵问夜,披甲夜入内殿,跪于帝前,呈上情报文函:
“启禀陛下——南海巫国动乱!”
“三日之前,南海边陲数十座古村尽数失联,海岸突现天外异船,形制怪异,非我朝船模。”
赵景曜目光如刀:
“是海外来敌?”
赵问夜道:
“初步判断,非东溟诸国,也非西羌南黎——而是来自‘天外域’的神秘势力。”
“据说其掌握‘灵纹武符’,形似图文,却能引动天地之力,似文似术,却杀伤力极强!”
“南海文宗白鹤真人率百弟子前往查探……三日未归!”
赵景曜转目看向王也:
“王爱卿可曾听闻‘灵纹文术’之说?”
王也眉头微皱,缓缓开口:
“文道之外,或有异类文字、象纹图文,也可沟通天地,谓之‘文灵’。”
“只在古籍中见过一例,称之为——神纹之术。”
赵景曜眼神凝重:
“你可愿前往一观?”
沈仲年闻言,立即拱手劝阻:
“陛下!王也文统初立,万不可轻动,况且天外敌未明,岂可令文主涉险?”
赵景曜道:
“王爱卿志在文道登天,若真有‘文灵之外道’,便是破我文道之敌,如何不去?”
王也却躬身长揖,坦然道:
“文统之基虽立,但若南疆沦陷,异文之术侵我中土,文道根基将失。”
“臣愿请命,亲赴南疆,探明真伪!”
赵景曜凝视他片刻,终缓缓点头:
“准奏。”
“但朕另赐你一物——‘九天文简’,可借帝台气运之力,震慑域外神文。”
“此去,不止为国,更为道。”
王也接过文简,心中一凛。
此简非凡物,是出云帝朝历代文主所传之物,一旦开启,可镇百邪。
沈仲年感慨叹息:
“文主出行,天下将震。”
“这是要文道,走出国土,开拓异域了啊……”
……
【三日后,出云帝都·南门】
万民相送,百家齐聚。
王也乘马东行,背负文简,身披青衫,目光清澈。
文主亲征,南海风起。
……
而在遥远的海域彼岸,有一道幽影立于异船之上,手执一道古老卷轴,淡淡望着东方天幕。
“中土文主,终于要来了。”
“那么,就让你看看,何谓‘诸天文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