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太子重生,大秦由我定
戾太子重生,大秦由我定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戾太子重生,大秦由我定 > 第39章 沛县行,龙潜渊

第39章 沛县行,龙潜渊

加入书架
书名:
戾太子重生,大秦由我定
作者:
萨满爱蹦迪
本章字数:
6610
更新时间:
2025-06-08

自咸阳东出,官道渐不如关中平坦,沿途景致也从雄浑的黄土高原,逐渐过渡为河网密布、田畴青翠的东方平原。

扶苏换了一身寻常富家翁的细麻衣袍,头戴葛巾,与同样改换了装束、扮作随从的赵棋,一路策马,晓行夜宿。

连日奔波,虽有些风尘,但脱离了章台宫的沉闷与压抑,看着田间辛勤耕作的农人,听着市集上喧闹的叫卖,扶苏的心境反倒轻松了几分。

他刻意放慢了行程,细心观察着沿途的风土人情,秦法严苛,但在这些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百姓的生活似乎依旧遵循着千百年来的轨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陛下,前方就是沛县县城了。”赵棋在旁低声提醒。

扶苏勒住马,眺望远处那座算不上雄伟,却也颇具规模的城池。

夯土的城墙在晨曦中泛着微黄,城门口己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进出,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之声隐约可闻。

沛县。

这个在他前世记忆中占据了无比重要地位的名字,此刻就在眼前。

那个叱咤风云,开创了大汉西百年基业的汉高祖刘邦,此时此刻,便在这座城中。

他究竟是何模样?

扶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既有近乡情怯般的忐忑,也有一探究竟的迫切。

“进城吧。”

他声音平静,但握着马缰的手,却不自觉地紧了紧。

两人牵马入城,沛县城内比扶苏想象的要热闹。

街道两侧商铺林立,贩夫走卒往来不绝,操着一口浓重地方口音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与咸阳的森严规整不同,这里更多了几分粗犷的生机与活力。

“赵棋,去打听一下,沛县可有一个叫刘季的人?”扶苏吩咐道。

刘邦早年称刘季,这应是当地人更熟悉的称呼。

赵棋领命,不多时便返回,神色略有些古怪:“陛下,打听到了。这刘季在沛县可是个‘名人’,现任泗水亭长。只是……风评似乎颇为驳杂。”

“哦?如何驳杂?”扶苏来了兴致。

“有人说他为人仗义疏财,好交朋友,颇有游侠之风;也有人说他……不喜劳作,常与一群无赖厮混,还好酒贪杯,欠了不少酒债。”赵棋斟酌着词句,“眼下这个时辰,多半是在城东的‘樊家酒肆’。”

扶苏闻言,嘴角不由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描述,倒与史书上那个早年放荡不羁的刘邦颇为吻合。

“去樊家酒肆。”

樊家酒肆位于沛县一条颇为热闹的巷弄里,门面不大,里面却人声鼎沸。

扶苏与赵棋刚一踏入,一股浓烈的酒气混合着汗味、菜肴的香气便扑面而来。

酒肆内,七八张简陋的木桌旁坐满了各色人等,有短衣打扮的力夫,也有头戴方巾的乡绅,吆五喝六,划拳猜枚,好不热闹。

扶苏目光一扫,很快便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锁定了一个身影。

那人约莫三十许,身材中等,面容算不上英俊,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豪迈与不羁。

他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吏袍,却敞着怀,露出些许胸膛,一只脚踩在凳子上,正端着一个粗陶大碗,与同桌的几人高谈阔论,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

“季哥,再来一碗!”旁边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高声喊道。

“好!今日樊哙你这厮请客,不喝趴下,不算完!”那被称作“季哥”的人一抹嘴,将陶碗重重往桌上一顿,声若洪钟。

扶苏的心,在那一瞬间,猛地一跳。

是他!

虽然与后世画像中那个威严的帝王形象相去甚远,但那眉宇间的神采,那股子旁若无人的气度,以及周围人隐隐以他为中心的热络,都让扶苏几乎可以肯定,此人便是他此行要找的刘季——未来的汉高祖刘邦!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一个肩上搭着布巾的酒保迎了上来。

“寻个清静些的角落,上两样小菜,一壶清茶。”扶苏淡淡吩咐,目光却未曾从刘邦身上移开。

他与赵棋在邻近的一张空桌坐下,隔着几步的距离,细细打量着那位“先祖”。

刘邦此刻正说到兴头上,唾沫横飞:“……那县令老儿,不过是个酸儒,懂个屁!若让老子来做这沛县之主,定叫这帮豪绅乖乖把私藏的粮食都吐出来赈济乡邻!”

“季哥说的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家伙,就该好好治治!”

“哈哈,等季哥将来做了大官,可别忘了兄弟们!”

刘邦大手一挥,意气风发:“放心!苟富贵,勿相忘!来,喝酒!”

扶苏静静地听着,心中百感交集。

这就是刘邦。

粗俗,豪放,甚至有些无赖,却又带着一种天生的领袖气质和对底层疾苦的某种感知。

他不像自己,生于宫廷,长于妇人之手,即便重生为扶苏,骨子里依旧带着皇室的矜持与疏离。

刘邦似乎察觉到了扶苏的目光,转过头来,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微黄的牙齿,眼神中带着几分探究和一丝市井中人特有的警觉:“这位兄台,看面生得很,也是来我沛县游历的?”

他声音洪亮,带着沛地特有的口音,自来熟一般。

扶苏微微颔首,神色平静:“路过此地,听闻沛县泗水亭长刘季,是个英雄了得的人物,特来拜访。”

刘邦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笑声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英雄?哈哈,兄台过奖了!我刘季不过是一介小小亭长,混口饭吃罢了!倒是兄台气度不凡,不知高姓大名,从何处来?”

他身旁的樊哙等人也纷纷侧目,打量着扶苏与赵棋。

扶苏心中念头急转,他此来只是为了看一看,并不想暴露身份,更不想与这位“先祖”产生过深的纠葛。

他淡然一笑:“区区贱名,不足挂齿。只是久仰亭长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能感受到刘邦身上那股蓬勃的生命力,以及一种深藏的野心。这与他印象中那个在史书上被描绘得有些“流氓”气的形象,既有重合,又有不同。眼前的刘邦,更鲜活,也更复杂。

“兄台若不嫌弃,过来同饮几杯如何?”刘邦热情相邀,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他看得出虽然扶苏衣着普通,却谈吐有度,绝非池中之物。

扶苏摇了摇头,婉拒道:“多谢亭长美意,我与同伴还有要事,不便久留。今日得见亭长风采,己是不虚此行。”

他站起身,对着刘邦略一拱手:“告辞。”

说罢,便与赵棋转身离去,留下刘邦和他的同伴面面相觑。

“季哥,这两人什么来头?神神秘秘的。”樊哙摸着下巴,瓮声瓮气地问。

刘邦眯起眼睛,望着扶苏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他呷了一口酒,咂了咂嘴:“不知道。不过,那年轻公子哥,不像一般人。他看我的眼神……有点怪。”

他摇了摇头,将这丝异样甩开,继续招呼众人喝酒。对他而言,这不过是寻常一天中的一个小插曲。

而走出酒肆的扶苏,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陛下,那刘季……”赵棋欲言又止。

扶苏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他抬头望了望沛县的天空,阳光有些刺眼。

这就是汉高祖刘邦。

一个活生生的,充满了市井气息,却又难掩其不凡的刘邦。

没有后世史书的层层粉饰,也没有帝王光环的笼罩,他就是他,一个在秦末乱世中挣扎求存,却又心怀壮志的普通人。

扶苏忽然明白,为何这样一个人,能够最终战胜项羽,开创一个伟大的王朝。

他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能够凝聚人心;他有种洞察世事的精明,能够审时度势;他更有种不甘平庸的野心,驱动着他不断向上。

“龙潜于渊,尚未惊蛰啊……”扶苏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此行,见到了“先祖”,却也仿佛看到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若无秦末大乱,这刘季,或许终其一生,也只是沛县一个小小亭长,饮酒作乐,了此残生。

时势造英雄。

而他,扶苏,如今大秦的皇帝,又将如何在这己然改变的历史洪流中,引领这个帝国走向何方?

他与刘邦,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一个是潜藏于乡野的草莽,本不该有任何交集。但命运的丝线,却因他这跨越千年的灵魂,而产生了一丝微妙的联系。

“走吧。”扶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万千思绪,“沛县之行,己了。朕,也该回咸阳,去做朕该做的事情了。”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坚定。

见识过“先祖”的龙潜之姿,他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他要缔造的,是一个远超秦汉的盛世。

这条路,注定比刘邦的崛起更为艰难,但也更为壮丽。

马蹄声再次响起,向着西方,向着咸阳,疾驰而去。

只是,扶苏并未察觉,在他与赵棋离开沛县后不久,酒肆中的刘邦,放下酒碗,对樊哙低语了几句。

樊哙点了点头,悄然起身,跟了出去。

刘邦望着窗外,眼中闪过一丝深邃。

那年轻人的气度与眼神,绝非寻常富家子弟所能拥有。

甚至隐隐有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

“有意思……”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