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逆袭1994
重生之逆袭1994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重生之逆袭1994 > 第38章 作坊升级,产能飞跃

第38章 作坊升级,产能飞跃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逆袭1994
作者:
紫气东来黄貔貅
本章字数:
3094
更新时间:
2025-04-29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砸得林宇轩有些措手不及。

曾经温馨热闹的家乡小作坊,如今却成了“轩婉”扩张路上最先显露的瓶颈。

缝纫机嗒嗒作响,却总感觉慢了一拍。

布料堆积如山,裁好的衣片却常常对不上号。

“宇轩,城东寄售点的老板又打电话来催了,说我们上周的货还没到。”

苏婉拿着电话,眉头紧锁,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

这己经不是第一次了。

扩建后的作坊,面积是大了,可老旧的管理方式和设备,面对日益增长的多渠道订单,显得力不从心。

款式多,批量小,交期还一个比一个紧。

错误率在悄悄爬升。

偶尔出现的交货延迟,像一根细小的针,开始刺痛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渠道信心。

林宇轩看着墙上那面“希望墙”,那些来自五湖西海的期盼,再看看眼前积压的订单和苏婉脸上的倦容,心中有了决断。

暑假,他几乎没有犹豫,立刻请了假,一头扎回了家乡。

这一次,他要的不是缝缝补补,而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

他要的,不仅仅是扩大规模,更是要给这个作坊注入“智造”的灵魂,哪怕只是这个时代相对初级的“智造”。

资金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

几台锃亮的新式缝纫设备被运进了车间,它们运转起来的声音更快、更稳定。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崭新的电脑裁床,冰冷的金属光泽下,蕴藏着远超人工的效率与精度。

他还托计算机系的同学,捣鼓出了一套简易的进销存管理软件。

界面虽然简陋,功能也基础,但订单录入、物料跟踪、库存盘点,第一次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林宇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好几天,将大学里学到的生产管理知识,结合小作坊的实际情况,画出了一张又一张流程图。

从布料入库、裁剪、缝制、质检到打包出库,每个环节都被重新梳理。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贴在了每个工位前。

更明确的计件工资和绩效考核制度也随之推行。

工人们起初有些不适应,但很快,效率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让他们尝到了甜头,积极性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

林宇轩还从镇上的服装厂挖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担任车间主管,负责生产计划和调度。

苏婉则从繁杂的一线管理中逐渐抽身,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新品打样和关键工艺的把控上,确保“轩婉”的灵魂不失。

与布料、辅料供应商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

林宇轩尝试着和几家核心供应商建立了更稳定的合作关系,甚至探讨了联合管理部分常用库存的可能性,以降低断料风险。

为了容纳新设备,也为了匹配新的生产流程,原来的作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重新规划了区域,地面刷上了干净的环氧地坪漆,照明也全部更换,整个空间看起来明亮而规整。

镇上的领导对这个大学生回乡创业的项目颇为关注,在改造审批上给予了不小的便利。

当一切准备就绪,新的生产线正式运转起来时,变化是立竿见影的。

机器的轰鸣代替了过去的嘈杂。

工人们各司其职,动作娴熟而流畅。

过去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订单,现在三天就能保质保量地交货。

产品的次品率也大幅下降。

站在焕然一新的车间门口,听着机器有节奏的运转声,看着工人们专注而忙碌的身影,林宇轩深吸了一口气。

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效率的味道。

“这个月,我们不仅没拖欠一个订单,还提前完成了不少。”

苏婉拿着报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这次升级投入巨大,几乎掏空了“轩婉”前期的积累。

但林宇轩知道,这是值得的。

生产能力的跃升,产品质量的稳定,这才是“轩婉”未来敢于迈向更大舞台的核心竞争力。

后方的阵地稳固了。

林宇轩的目光,再次投向办公室墙上那张不断扩张的销售网络图。

他的手指划过省城的范围,最终停留在更广阔的区域。

是时候,将更多的精力,投向品牌建设和市场扩张了。

下一步,棋该落向何方?是继续深耕省内,吃透这片熟悉的市场,还是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去逐鹿全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