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入熟悉的村口。
年的气息尚未完全散去,空气里还残留着鞭炮的硫磺味,混杂着乡间特有的泥土与柴火气息。
林宇轩摇下车窗,久违的宁静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一个粉雕玉琢的小身影欢快地扑了过来。
“爸爸。”
瑶瑶的声音清脆又响亮,像山谷里的回声。
林宇轩一把将女儿抱起,在她红扑扑的小脸上亲了一口。
小丫头己经长高了不少,头发扎成了两个小辫子,眼睛像极了苏婉,明亮又清澈。
苏婉站在门口,穿着一件朴素的棉袄,头发简单地挽在脑后。
她的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眼角似乎比上次见面时多了几丝细纹。
看着妻子,林宇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夹杂着难以言说的愧疚。
她不仅是那个需要他呵护的妻子,是瑶瑶温柔的妈妈,如今更是能独当一面,支撑起“轩婉”后方半边天的主心骨。
这份成长,是用多少辛劳和压力换来的。
“回来啦。”
苏婉接过他手里的简单行李,语气里是化不开的温柔。
瑶瑶搂着林宇轩的脖子,献宝似的展示着手腕上新戴的电子手表。
“爸爸你看,这个会发光。”
那是林宇轩从省城带回来的小礼物。
女儿的天真烂漫,是驱散他所有疲惫的良药。
晚饭是家常的味道。
桌上摆满了林宇轩爱吃的菜。
父母(如果健在的话,此处可以加入父母的简单互动)在一旁慈爱地看着,不时给孙女夹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灯光温暖,笑语不断。
这短暂的团聚时光,是林宇轩在商海沉浮中,最渴望停靠的港湾。
工厂的成功,确实给这个家,也给这个小小的村庄带来了变化。
几个在厂里上班的邻居,远远看到林宇轩的车,都热情地打招呼。
他们的笑容里,带着实实在在的感激。
夜深人静。
瑶瑶早己进入梦乡。
林宇轩和苏婉并肩躺在床上,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月光,轻声交谈。
“厂子升级后,顺畅多了。”
苏婉的声音带着一丝欣慰,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多亏了你。”
林宇轩握住她的手。
她的手不像以前那样细腻光滑,指腹甚至有些粗糙的薄茧。
“我看到你瘦了。”
“还好,就是事情多一些。”
苏婉顿了顿。
“宇轩,瑶瑶明年就要上二年级了。”
“我知道。”
林宇轩的声音低沉下去。
“省城的学校,教学质量肯定更好。”
“再等等。”
林宇轩轻声说。
“等我把省城的市场彻底站稳脚跟。”
“我一定把你们接过去。”
“一家人真正在一起。”
苏婉沉默了片刻,轻轻“嗯”了一声。
她的语气里有理解,有支持,但也藏着对未来的期盼,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安。
长期分居,对谁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
“村东头的小学,桌椅是不是该换了?”
林宇轩忽然想起白天看到的景象。
“是有些年头了。”
苏婉回应道。
“我琢磨着,以厂里的名义,捐一批新的。”
林宇轩说出自己的想法。
“也算是,回报一下乡亲们。”
苏婉的眼睛亮了一下。
“好啊,这是好事。”
“还有村口那条路,下雨天太泥泞了。”
林宇轩继续想着。
“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这几天,陆陆续续有亲戚邻里上门。
有的带着孩子来认认门,有的旁敲侧击想进厂找个轻松活计。
林宇轩比过去沉稳了许多。
他热情招待,耐心倾听。
但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
“进厂可以,按流程来,跟其他人一样。”
“规矩不能破。”
人情要做,但不能坏了工厂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
他学会了在坚持原则与维系乡情之间,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站在熟悉的田埂上,望着远处自家工厂的方向,机器运转的低鸣隐约可闻。
林宇轩再次审视自己出发时的那颗心。
赚钱,改变命运,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这些都没变。
但现在,似乎又多了一些东西。
为这个生养他的地方,做点什么。
这种想法让他内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满足。
瑶瑶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一个风车。
风一吹,五彩的风车呼啦啦转起来。
“爸爸,你看它转得多快。”
女儿清脆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难得的宁静与温馨。
假期总是短暂的。
离别的日子再次来临。
行李箱被重新装满,放进车子的后备箱。
瑶瑶拉着林宇轩的衣角,仰着小脸。
“爸爸,你什么时候才不走?”
林宇轩蹲下身,紧紧抱了抱女儿。
那温软的小身体,是他奋斗的最大动力。
“很快,爸爸保证。”
这个承诺,他对自己说了无数遍。
车子缓缓驶离。
后视镜里,苏婉抱着瑶瑶站在门口,身影越来越小,逐渐模糊。
省城的繁华与挑战在前方等待。
家,是永远的牵挂,是支撑他前行的力量源泉。
只是,一家团聚的承诺,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实现。
事业版图的不断扩张,又会给这个小家庭带来怎样新的考验。
前路漫漫,挑战重重。
林宇轩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