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家父太上皇
红楼之家父太上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红楼之家父太上皇 > 第110章 枪炮从哪来

第110章 枪炮从哪来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之家父太上皇
作者:
写文进行曲
本章字数:
438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元启元年仲秋,大周新皇李乾下旨:集宋应星、徐光启二人为首,合组“百工学部”,内设“天工司”“火器司”“冶金司”三司,各司其职,互相统摄。

天工司由宋应星主理,专研各式农具机巧、纺机水车、矿石选炼之法。

徐光启则执掌火器司与冶金司,前者操演造火枪、改良火炮,后者管冶炼钢铁与火药配方,兼理硝石、硫磺、黑铅等要害物料流通。

李乾御笔一落:“宋卿等人,着早日将《天工开物》增广编修,必早于前朝成书,编列《百工技术手册》千卷,刻版活字,广施天下。”

此令一出,礼部、工部中人虽心有疑窦,却不敢违旨,皆由技术督察司一线执行,首达各郡各县。

朝堂上下渐有风声传出:“大周己不以士农工商旧序自限,陛下志在百工立国。”

活字印刷之法,旧己有之,不过多为书院印经、郡县印告示,真正成规模、大批量刊刻民间实用书,未有先例。

这回李乾亲自召见匠人毕昇后裔,与宋应星徐光启等共商改良版木活字模,又购进各处名匠所造铜活字,教大明工学院试制全套铅活字翻模。

工院里夜火通明,青年学徒、老巧匠白日造字排字,夜里装订油墨,廊下灯影连成长龙。

徐光启亲书《火药要议》开篇第一卷,不是文人词章,而是教三年学徒都看得懂的炼硝除碳、木炭生烧、黑药配比。

宋应星则日日手执草稿,边抄边改,《天工开物》不只记录旱作水作、纺织陶瓷,更详增新近水力锤、风炉鼓风、火器铁芯翻砂等诸法。

初稿未完,李乾便下旨:“工院活字先印三百部《火器操典》,由火器军团试学。再印五百部《农械提要》,散布江浙闽广试点。”

大周宫城之外,火器军团亦正火力新生。

元启元年八月初,李乾亲率甄士隐、贾敬、林如海诸臣,首赴京外大营观演。

此营号“火器第一营”,实乃李乾自秦王府时便私下养成,由旧三千禁军里抽调百余机敏少年,再由工院选派善制火药枪械之匠,日日演武。

这一日黄尘未歇,旌旗招展,百余名火枪兵分列十排,甲衣半新,脚踏皮靴,肩负鸟铳,严阵于操场。

号角一吹,百人排步缓进。前排五步齐放鸟铳,火焰赤亮,硝烟翻卷。

放毕,迅速转身从侧后退入空隙,由后排补位,重新并列。

如此逆向行军射击,观者皆叹。

可李乾面色却未展笑意,只低声对甄士隐道:“汝可看明白?”

甄士隐沉吟:“依此法,装药缓,须两人互应,前后需空隙腾挪,难成密阵。”

李乾心道:此乃旧式步兵火力之弊也。若有燧发枪,一人可独装独点,列阵可并肩而立,密排之时,火力倍增。

大周皇城,己是深秋。

李乾从火器军团回京不过一日,便召徐光启与宋应星、工学院数名优等学子进殿议事。

这是他第一次在金銮殿上,不是对满朝文武,而是对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年,说“新枪”“新炮”如何关乎天下。

殿内帷幕低垂,灯盏下,徐光启拱手而立,语声清亮:“陛下,若要大周火器不落后,单靠旧式佛朗机炮与铁胎鸟枪,终究不够。臣查过近年葡人在壕镜澳设洋行,常以荷兰滑膛前装炮为镇守之本。此炮身管铸造密实,口径大,滑膛虽未旋线,却射程可达三里开外,且装填易、后勤便。”

说到此处,他语气顿了顿,抬眸看李乾:“臣斗胆请旨,拨银三十万两,由臣亲赴壕镜澳购下数门滑膛加农炮,运回京师拆解仿制,再辅以工院新炼钢法,早日自制成套火炮,方能立于西洋列国之前。”

李乾闻言,面色未动,袖中折扇却轻轻一合,“三十万两……火炮若真如卿所言,这钱,花得值。只此一条,便够我大周沿海可守、北塞可扼。”

宋应星也抬头接道:“陛下,若可先拆解炮身、炮座、火药仓与推弹具,再比照现有佛朗机制式,融合火药司研的新装药法,三年内,当可先产二十门自制滑膛炮。若再添旋膛刻线,或需五年,可达洋炮准头。”

李乾沉声点头,吩咐在旁执笔的内侍:“从内库拨银六十万两,徐卿随行,再从火器司调百名得力匠师,随行至壕镜澳就地验货、起草翻制图稿,务必将火炮带回!”

徐光启当即伏地叩首:“臣必不辱命!”

徐光启退下后,殿内只剩李乾、宋应星与两名大周工院的优等学子。

李乾吩咐其他人退下,却暗自让侍卫通知二人在偏殿等候。

李乾慢慢扫过那二人,一个叫许继荣,一个叫鲁怀英,都是江南来京的寒门匠户子弟,却在院试时考了头名次名。

“你等二人可识葡语?”

许继荣低声道:“臣略识荷兰水手所用几句生意口语。”

鲁也道:“略懂,略懂。。。”

李乾眯眼笑了:“好!二人随朕所派暗卫一道,自明日起往壕镜澳,不许露身份,不许生事,只需把市面上葡人买卖船炮之实情,画图、记数、归档,连夜送回工院。”

鲁怀英激动得俯首叩地:“臣愿为陛下效死!”

次日天未亮,京中内城南门口己有百名工匠随徐光启启程南下。

此队人马全着素衣,只带少量随身行李,实则暗里随身藏着李乾新批的内厂腰牌与皇帝敕封的封驳——一路南下,官府、漕运、舟船俱不得拦阻。

而大周内库另头,李乾又下令从浙江东洋沿海挑选熟习舟船之人,编录为“海防船工营”,与火器军团并列,由工院选拔的冶金司学子每月入营教炼火药,教拆装炮座,教水陆两用步炮操作。

这一营才刚列成,便有旧派将领暗里嘀咕,说什么“造炮如玩火”“火器耗银无底洞”。

李乾却只在御案前写下八字:

“宁失金银,不失船炮。”

而与此同时,他又悄悄召暗卫之首,低声嘱托:“壕镜澳洋人虽小,却有暗火藏锋。洋人若肯卖炮卖图则好,若有狡诈之心……必要时,许汝以重金换图,若再不应,许汝暗取。”

暗卫叩首:“臣领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