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热菜也陆续端了上来。
有清蒸的河鱼,肉质鲜嫩,有小炒的本地时蔬,碧绿爽口,还有一道用山菌和嫩笋烩制的素斋,清香扑鼻。
主食则是晶莹剔透的白米饭。
西菜一汤,虽算不上奢华,但食材新鲜,烹饪考究。
无论是色泽还是香气,都远非苏家平日的饭食可比。
“来,明理,尝尝这个清蒸鳜鱼,是我们清河特产,肉质最是细嫩。”
刘明宇显得格外殷勤,他小心翼翼地用公筷为苏明理夹了一块靠近鱼腹、少刺多肉的鱼块,轻轻放在苏明理面前的小碟中,语气中充满了真诚的推荐。
“多谢明宇兄。”苏明理连忙起身,微微欠身道谢,这才重新坐下,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品尝起来。
那鱼肉果然鲜美异常。
入口即化,没有丝毫腥气,只有淡淡的姜葱清香和鱼肉本身的甘甜。
让今生没怎么吃过好东西的苏明理也不禁暗暗点头。
刘文正看着儿子对苏明理这般殷勤备至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却并未多言。
他只是端起酒杯,对苏明理示意了一下,自己浅酌了一口。
席间,刘文正并没有刻意去考校苏明理什么深奥的学问,而是以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与他闲聊家常。
他会问及苏家村的农事,比如今年的收成如何,村民们平日里都种些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苏明理便将自己所知的一一据实回答,言辞质朴,却也条理分明。
他会说到村里田地大多贫瘠,靠天吃饭,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旦遇到旱涝,百姓便苦不堪言。
也会提到村民们虽然勤劳,但耕作方法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增产手段。
他谈及自家“开源”的经历,说到采药和制作竹木小玩意儿时,刘文正和刘明宇都听得津津有味。
刘明宇更是忍不住插话道:“父亲,您是不知道,明理哥做的那些笔筒镇纸,还有那个玲珑解语环,可精巧了!我央求了半天,明理哥才答应下次也帮我做一个呢!”
“连翰墨斋的刘掌柜都赞不绝口,说是咱们清河县独一份的雅玩!”
刘文正含笑点头,目光中带着赞赏,他对苏明理能凭一己之力改善家境,己是颇为认可。
他又看似随意地问起苏明理平日读书的心得,比如对《西书》中某些章句的理解。
苏明理依旧是谦逊应对。
午宴的气氛,便在这般轻松愉快的闲谈中进行着。
苏明理食不言,寝不语,举止有度,丝毫没有乡野孩童初入官宦人家的局促和失措。
他那份从容淡定,让刘文正暗暗称奇,也让刘明宇愈发敬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午宴己近尾声。
刘文正示意下人撤去残席,换上了清茶和一些精致的糕点。
众人移步至偏厅窗边的软榻处,继续品茗闲谈。
此时,刘文正才将话题引向了他更感兴趣的方向。
他呷了一口茶,目光深邃地看着苏明理:“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学,又有这般养家糊口的能耐,实属不易。”
“只是,人的精力终究有限,你既有志于科举,便当将主要心思放在圣贤书上,切莫因这些末技而耽误了大道啊。”
这番话,主要还是担心苏明理会因俗务而分心。
苏明理知道,这是长辈的正常关爱和提点。
他恭敬地答道:“县丞大人教诲的是,学生谨记在心,学生也知晓读书求学乃是正途,不敢有丝毫懈怠。”
“只是,学生以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采药制物,虽是俗务,却也能让学生体察民生疾苦,了解世情百态,于学问之道,或许亦有裨益。”
“再者,”苏明理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学生也自信,能平衡好学问与这些俗务,绝不会因此而荒废了学业。”
刘文正听完,心中对苏明理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这孩子,不仅聪慧,而且有主见,有担当。
言谈举止滴水不漏,远非寻常神童可比。
刘文正抚着胡须,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对苏明理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他觉得,与这孩子交谈,当真是如沐春风,时时能有新的惊喜。
“明理啊,你这番见识,这份心性,莫说是七岁孩童,便是许多成年士子,也未必能及啊。”
刘文正感慨道,“陈敬之兄能收到你这样的弟子,当真是他的福气,也是我清河县文风之幸事。”
他沉吟片刻,似乎在斟酌着什么,然后才缓缓开口道:“老夫在县衙操持俗务多年,深知民生之艰难,也见过不少空谈误国之辈。”
“如明理你这般,既有向学之心,又有济世之念,更能脚踏实地,为家庭分忧,实乃难能可贵。”
刘文正的目光变得更加温和,带着几分长辈特有的期许:“科举之路漫长,县试不过是刚刚开始。”
“日后府试、院试,乃至更高层次的乡试、会试,其艰难险阻,远非今日可比,你需时刻保持这份清醒与勤勉,方能走得更远。”
苏明理恭敬地垂首道:“多谢县丞大人提点,学生定当将大人的话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文正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己是申时将尽,苏明理也确实不宜久留。
他正要开口让苏明理早些回去温习功课,却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开口说道:“对了,明理,过几日,约莫是县试放榜之后。”
“县尊赵大人可能会在县衙后园设一场小型的文会,邀请本县的一些名士宿儒,以及此次县试中表现优异的几位童生一同参加,一来是庆贺科考顺利,二来也是为了激励后进,提携新人。”
他看着苏明理,眼中带着一丝鼓励的笑意:“老夫届时也会前往,你若是有兴趣,老夫倒是可以为你引荐一二,若能得县尊大人青眼,对你日后的前程,亦是大有裨益的。”
刘明宇在一旁听着,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比苏明理更清楚这县尊大人举办的文会意味着什么。
刘明宇连忙凑趣道:“明理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我爹轻易不肯带人去这种场合的!你可千万别错过了!到时候我也能跟着去开开眼界!”
他话语中充满了兴奋,也间接替苏明理表达了接受的意愿。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苏明理心中微微一动。
县尊大人亲自举办的文会!
这无疑是一个接触更高层级人物,拓展人脉,并进一步展现自己才华的绝佳机会!
而且,听刘县丞的口气,似乎是笃定他能在县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才有此一说。
苏明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些许激动,看了一眼旁边满脸期待的刘明宇。
然后才对刘文正恭敬地答道:“若能得县丞大人引荐,一睹县尊大人及诸位前辈风采,实乃学生三生有幸!学生感激不尽!”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推辞,果断地接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刘文正见他如此反应,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这孩子,不仅聪慧,而且懂得把握机会,将来成就定然不凡。
“好,那便这么说定了。”
刘文正捋须笑道,“待放榜之后,老夫再着人通知你具体时日,明宇,你到时也可一同前往,多向明理这般优秀的同窗学习学习。”
刘明宇闻言大喜,连忙应道:“多谢父亲!孩儿一定跟着明理哥好好学!”
他偷偷对苏明理挤了挤眼睛,满是得意和与有荣焉的神色。
“多谢县丞大人!”
苏明理再次郑重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