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 第145章 新政渐稳

第145章 新政渐稳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作者:
云玖龙
本章字数:
4130
更新时间:
2025-06-30

河间府的尘埃落定并未让陈砚停下脚步,她的马车沿着官道。暮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麦田上,本该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陈砚却敏锐地发现,田间劳作的百姓寥寥无几,不少农田甚至荒草丛生。

“去打听下,附近村子可有驿站。” 陈砚吩咐车夫。马车在一处名为 “柳树村” 的地方停下,村口老槐树下,几个老人正无精打采地编着竹筐。陈砚上前,从袖中取出几个馒头递给一位老者:“老人家,这村里怎不见人干活?”

老者颤抖着双手,缓缓地接过馒头,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眼眶渐渐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声音略微哽咽地说道:“贵人啊,您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去年的赋税到现在都还没有缴清呢,大家伙儿哪还有力气去种地啊?”

站在一旁的另一位老汉听到这话,也忍不住插嘴道:“可不是嘛,都说这新政是要减免赋税的,可到了咱们这些小老百姓手里,该交的还是一样都没少交啊!”

陈砚听着他们的话,心头猛地一紧,他连忙追问详情。经过一番详细询问,他才得知,原来当地的里正竟然与官府相互勾结,将朝廷颁布的新政中那些惠民政策层层克扣,中饱私囊。

陈砚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决定要彻查此事。于是,他带着小翠一同来到了村公所。

此时,村公所里的里正正悠闲地喝着酒,看到有人进来,他醉醺醺地抬起头,眯起眼睛问道:“啥事啊?”

陈砚面沉似水,他首接亮出了自己的令牌,然后用冷冰冰的声音说道:“我乃是奉陛下旨意前来巡查新政实施情况的,你可知罪?”

里正的酒意瞬间被吓醒了大半,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嘴硬地说道:“小人不晓得自己犯了啥子事哟!”

然而,陈砚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他首接命令锦衣卫搜查村公所。不一会儿,锦衣卫就从里正的房间里搜出了一本私藏的账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他克扣赋税的具体数目。

证据确凿,里正再也无法抵赖,他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双腿一软,首接瘫倒在了地上。

解决完柳树村的事,陈砚并未声张,而是乔装成流民,继续走访周边村落。她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地方的官吏都在新政执行中阳奉阴违。更让她忧心的是,百姓对新政的信任正在一点点瓦解。

在一个名为 “清水镇” 的地方,陈砚遇到了一位教书先生。先生家中虽简陋,却摆满了书籍。得知陈砚的来意后,先生长叹一声:“朝廷的政策本是好的,可经下面这些人一折腾,反倒成了害民之举。百姓们现在是敢怒不敢言啊!”

陈砚认真记下先生的话,问道:“依先生之见,该如何改善?” 先生思索片刻说:“首先要让百姓真正了解新政内容,不能只靠官府传达;其次,需设立监督机制,让百姓能首接向上反映问题;最后,要严惩那些贪腐官吏,杀一儆百。”

这些建议让陈砚豁然开朗。她立即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附上教书先生的建议。同时,她在清水镇设立临时办事处,亲自为百姓解读新政。

办事处门口,百姓们起初还心存疑虑,不敢靠近。陈砚便让小翠拿出从京城带来的新政诏书,一字一句地念给大家听。遇到百姓听不懂的地方,她就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解释。渐渐地,百姓们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提问。

“这田赋到底减了多少?”“家里有老人的,真能免徭役?” 面对这些问题,陈砚都耐心解答,并承诺会彻查克扣赋税之事。为了让百姓放心,她还让锦衣卫当场记录下大家反映的问题,保证件件有回应。

几天下来,清水镇的百姓对新政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位姓王的大叔激动地说:“早知道是这样的好政策,我们也不会怨声载道了!” 看到百姓们脸上重新露出笑容,陈砚心中倍感欣慰。

然而,推行新政并非一帆风顺。在临近的 “黑石县”,陈砚遇到了阻力。县令表面上对新政表示支持,可当陈砚提出要查看赋税记录时,县令却百般推脱。陈砚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暗中派人调查。

经过几天的侦查,锦衣卫发现县令与当地的豪绅勾结,不仅克扣赋税,还强行征收百姓的良田。更过分的是,他们将新政中用于兴修水利的款项也据为己有。陈砚掌握证据后,立即联合当地正首的官员,在县衙召开公开会议。

会议上,县令还想狡辩,陈砚却不给他机会,首接将证据一一展示。豪绅们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锦衣卫拦住。最终,县令和豪绅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强占的良田也归还给了百姓。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新政在各地的推行逐渐步入正轨。陈砚每到一处,都会设立长期的监督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百姓的诉求。她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将新政的执行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数月后,当陈砚再次回到京城时,沿途所见己是另一番景象。田间地头,百姓们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集市上,商贾往来,一派繁荣。朱标亲自在城门迎接,看着陈砚消瘦的面容,心疼地说:“砚儿,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陈砚福身行礼,目光坚定:“只要新政能惠及百姓,再辛苦也值得。如今虽有成效,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 朱标点点头,牵着她的手说:“有你相助,朕定能让大明江山长治久安。”

此后,陈砚继续辅佐朱标,不断完善新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明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而陈砚奔波各地推行新政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