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 第144章 河间暗涌

第144章 河间暗涌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作者:
云玖龙
本章字数:
5690
更新时间:
2025-06-30

陈砚将收集到的证据仔细整理,分别用油布包裹好,又在奏章上写下详细的陈词。她深知,这些证据不仅关乎保定府的乱象,更影响着新政在各地的推行。当她将密函交给可靠的锦衣卫,目送其快马奔向京城时,保定府的夜色正浓,唯有更夫的梆子声在街巷中回荡。

三日后,朱标派来的钦差大臣抵达保定府。陈砚带着锦衣卫与钦差汇合,将他们引至城郊的仓库。当厚重的库门被打开,堆积如山的粮食呈现在众人眼前,粮仓内还整齐码放着盖有知府官印的文书。钦差大臣面色凝重,仔细查验后,立即下令查封赵福的所有产业,并将赵福与保定知府一并缉拿归案。

消息传开,保定府百姓纷纷涌上街头,自发为陈砚和钦差大臣送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颤巍巍地捧着一碗清水,哽咽道:“青天大老爷啊!这些年我们被官商欺压得喘不过气,如今终于盼来了公正!” 陈砚接过清水,一饮而尽,温言安抚:“老人家放心,朝廷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处理完保定府的事务,陈砚并未停歇,而是继续踏上巡查之路。她带着随行人员来到了河间府。与保定府不同,河间府表面上风平浪静,集市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然而,陈砚在走访中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异常 —— 街头巷尾的茶馆里,人们交谈时总是小心翼翼,一旦有人靠近,便立刻转移话题;绸缎庄、粮行的伙计面对询问,回答得滴水不漏,却透着一股刻意的殷勤。

陈砚决定从当地的牙行入手。牙行作为买卖双方的中介,掌握着大量商业信息。她乔装成普通妇人,来到城中最大的 “兴隆牙行”。牙行内人声嘈杂,掌柜的正忙着给买卖双方说合生意。陈砚在一旁耐心等待,终于等到掌柜稍有空闲,便上前搭讪:“掌柜的,我家有些闲置的田地,想寻个买家,不知您能否帮忙?”

掌柜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笑道:“大娘,实不相瞒,如今新政推行,田地买卖不好做啊。不过您若急着出手,倒是有位贵人愿意低价收购。” 陈砚心中一动,面上却装作焦急:“低价也行,只要能尽快脱手。不知是哪位贵人?” 掌柜凑近,压低声音:“是河间府通判的小舅子,专做田地生意。”

陈砚又与掌柜闲聊了许久,套出了更多信息。原来,在新政鼓励开垦荒地、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下,通判与小舅子勾结,以各种手段强迫百姓低价出售田地,再转手高价卖出,从中谋取暴利。离开牙行后,陈砚立即安排锦衣卫暗中调查通判小舅子的产业和交易记录。

经过几日的侦查,锦衣卫不仅掌握了通判小舅子强买强卖的证据,还发现他的产业中有多处未登记的田庄,明显是非法所得。陈砚再次写好奏章,连同证据一同送往京城。与此同时,她召集当地百姓,在县衙门前公开审理此案。

公审当日,县衙外人山人海。通判和他的小舅子被带到公堂,起初还百般抵赖,可当陈砚将牙行证词、交易记录等证据一一摆出时,两人顿时面如土色,瘫倒在地。最终,通判被革职查办,小舅子被依法治罪,那些被强占的田地也物归原主。

定府的喧嚣渐远,陈砚的马车碾过初春松软的土路,驶入河间府地界。车窗外,本该忙着春耕的田野却零星散落着几个闲逛的农人,他们望着马车的眼神里,藏着,陈砚掀起车帘,看见绸缎庄伙计将新到的货物搬进仓库时,刻意避开了门口的行人,动作谨慎得反常。

“小姐,这河间府看着太平,倒像藏着不少秘密。” 小翠轻声说道。陈砚点点头,指尖着袖中从保定府带来的账本残页 —— 那些密密麻麻的账目,记录着官商勾结的丑恶,也提醒着她不可掉以轻心。

落脚客栈后,陈砚换上粗布衣裳,头戴斗笠,带着小翠混入早市人群。卖菜的老农蔫头耷脑地摆弄着菜筐,见有人询问价格,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随便给点就行,能换口吃的就行。” 陈砚蹲下身子,往老农手中塞了几枚铜钱,压低声音问:“老人家,这集市上的买卖,可比往日差了?” 老农猛地抬头,警惕地左右张望,欲言又止,最后只是重重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街角茶馆里,说书人正讲着前朝轶事,茶客们却心不在焉。陈砚要了壶粗茶,坐在角落细听。邻桌几个商人模样的人压低声音交谈,其中一人抱怨:“这新政本是好事,可到了河间府...” 话音未落,便被同伴狠狠踩了一脚,话题戛然而止。

陈砚心中己有计较。第二日,她扮作走南闯北的货郎,挑着担子在街巷中吆喝。行至城西,见一座气派的宅院门前停着几辆马车,管家模样的人正指挥家丁搬运田契文书。她装作不经意路过,却听见管家训斥家丁:“手脚麻利点,通判大人等着要这批地契!”

当晚,陈砚带着锦衣卫夜探城郊。月光下,一片看似荒废的庄园里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他们悄悄靠近,发现仓库内堆满了田契,每一张都盖着河间府衙的印章。正当他们准备收集证据时,远处传来脚步声,陈砚等人迅速躲进暗处。只见通判小舅子王富贵在一众家丁簇拥下走进仓库,他一边清点田契,一边得意地说:“这批田地低价收得太容易了,等过段时间,翻个十倍卖出去...”

陈砚握紧拳头,强压怒火。回到客栈后,她立即安排锦衣卫分成几组,一组继续监视王富贵的一举一动,一组走访被强占田地的农户,收集证词。自己则带着小翠,再次来到 “兴隆牙行”。

这次,陈砚以牙行同行的身份求见掌柜。她掏出从江南带来的精美绸缎样品,谎称要在河间府拓展生意,需掌柜帮忙牵线搭桥。掌柜见有利可图,态度热情起来。几杯茶下肚,陈砚装作不经意地说:“听闻河间府田地买卖利润丰厚,不知其中有何门道?”

掌柜嘿嘿一笑,凑近说道:“您有所不知,这河间府的田地生意,都得经过王富贵王公子的手。只要他看上的田地,农户们哪敢不卖?” 陈砚追问缘由,掌柜压低声音:“还不是靠着他姐夫通判大人的权势!农户若不肯低价卖田,就以各种罪名刁难,断了生路。”

陈砚将对话内容默默记下,又与掌柜商议绸缎生意的细节,首到天色渐晚才离开。接下来的几天,锦衣卫陆续传来消息:有的农户因拒绝卖田,被诬陷私通匪寇,全家被关进大牢;有的农户被迫卖田后,连栖身之所都没有,只能流落街头。

证据收集齐全后,陈砚连夜撰写奏章。她详细描述了河间府官商勾结、强占田地的恶行,附上田契、证词等证据,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与此同时,她在县衙门前张贴告示,宣布三日后公开审理此案。

公审当日,河间府百姓听闻消息,纷纷从西面八方赶来。县衙外人头攒动,许多被欺压的农户更是早早来到现场,眼中含泪,等待着公正的裁决。王富贵和通判被带到公堂时,还妄图狡辩,但当陈砚将如山铁证一一展示,两人顿时脸色惨白,瘫倒在地。

“通判身为朝廷命官,非但不推行新政,反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欺压百姓,其罪当诛!” 陈砚神色威严,当众宣读判罚,“王富贵强买强卖,扰乱市场,即刻抄没家产,发配边疆!被强占的田地,三日内悉数归还农户!”

百姓们听闻,欢呼声此起彼伏,有人跪地叩谢,有人喜极而泣。陈砚站在公堂之上,望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新政推行之路虽充满艰难险阻,但只要心怀百姓,便能驱散黑暗,迎来光明。河间府的案子了结后,她稍作休整,又带着使命,朝着下一个未知的挑战出发。每一次的调查、每一场的审判,都让她更加坚定信念 —— 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她愿倾尽所能,披荆斩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