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 第143章 新政推进的波折

第143章 新政推进的波折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作者:
云玖龙
本章字数:
4790
更新时间:
2025-06-30

涿州的风波刚过,陈砚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 保定府。此地紧邻京城,本应是新政推行的表率,可据密报,这里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陈砚一行抵达保定府时,正值集市热闹之时。街边摊位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可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其中的异样。卖布的摊主,布匹上的价格标签竟被一层薄纸盖住,新贴的价格比原本高出许多;卖粮的店铺前,伙计正驱赶着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口中叫嚷着:“就这点钱,还想买粮,都给我滚!”

陈砚眉头紧锁,带着小翠走进一家茶馆。茶馆里人声鼎沸,茶客们的交谈声传入她耳中。“这新政说是要利民,可咱这物价涨得比天高,日子更难过了。”“是啊,听说知府大人还和那些富商勾结,囤货居奇呢。” 陈砚心中了然,看来保定府的问题,出在官商勾结、哄抬物价上。

为了深入调查,陈砚决定从富商入手。她打听到,保定府最大的富商名叫赵福,经营着多家绸缎庄、粮行和钱庄,与知府来往密切。陈砚乔装成南方来的绸缎商人,带着丰厚的见面礼,前往赵府拜访。

赵福见陈砚出手阔绰,又自称有大批优质绸缎货源,态度十分热情。两人在客厅寒暄一番后,陈砚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到新政上:“赵老爷,听闻这新政推行后,保定府的生意不太好做啊?” 赵福微微皱眉,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上头查得严,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小老儿的生意都快撑不下去了。” 陈砚心中冷笑,面上却关切道:“不知赵老爷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赵福眼神闪烁,犹豫片刻后说:“实不相瞒,小老儿与知府大人商议,先囤些货,等风头过了再卖,总能赚回来。”

陈砚心中有了底,告辞离开赵府后,她立刻安排锦衣卫暗中监视赵福的产业,寻找官商勾结的证据。与此同时,她着手收集百姓对新政的真实反馈。她和小翠穿梭在街巷中,与百姓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原来,新政中的税收调整本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可到了地方,却被官员层层加码,百姓不仅没得到实惠,反而苦不堪言。

陈砚对着铜镜仔细整理衣饰,将一枚精致的翡翠扳指套在手上,又往袖口塞进几张银票,这才换上一副商人的精明神态,带着小翠与两名扮作随从的锦衣卫,朝着赵府走去。她深知,赵福这样的富商阅人无数,稍有不慎便会露出破绽。

赵府门前石狮威严耸立,门丁见陈砚衣着华贵、随从气派,不敢怠慢,连忙入内通报。片刻后,赵福亲自迎出,脸上堆满笑容:“贵客远道而来,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陈砚拱手回礼,声音爽朗:“久仰赵老爷大名,在下从江南而来,带了些上好绸缎,特来与赵老爷商议合作。” 说着,示意随从呈上精心准备的绸缎样品。

赵福接过绸缎,手指轻抚布料,眼中闪过一丝惊艳:“果然是难得的佳品!不知贵客此次带来多少货?” 陈砚微微一笑,伸出三根手指:“首批先运三百匹,若赵老爷满意,后续还有千匹。” 赵福听得两眼放光,连忙将陈砚请入客厅,吩咐仆人上茶。

待茶香西溢,陈砚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看似不经意地说道:“赵老爷,实不相瞒,此次来保定府,在下也听闻了新政之事。都说新政推行后生意难做,可看赵老爷府上气派依旧,想必有独到的应对之法?” 赵福眉头微蹙,放下茶盏,长叹一声:“贵客有所不知,这新政条条框框太多,小老儿的生意确实受了不少影响。”

陈砚面露关切之色,凑近几分:“赵老爷何出此言?在下虽在江南,也知新政意在利民,难道在保定府推行另有隐情?” 赵福西下张望,压低声音:“不瞒贵客,上头查得严,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小老儿的生意都快撑不下去了。” 陈砚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焦急神情:“这可如何是好?还望赵老爷指点迷津,让在下也能少走些弯路。”

赵福犹豫片刻,见陈砚一脸诚恳,又想着日后的绸缎生意,终于开口:“实不相瞒,小老儿与知府大人商议,先囤些货,等风头过了再卖,总能赚回来。” 陈砚心中一喜,面上却装作恍然大悟:“还是赵老爷有远见!只是囤货需大量银钱,不知赵老爷如何周转?”

赵福得意地抚了抚胡须:“这有何难?知府大人自会帮忙疏通关系,无论是进货渠道还是存放之地,都无需担忧。”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账本,随意翻了几页,“贵客看,这是近日囤的粮食,等价格涨起来...” 他突然意识到失言,慌忙合上账本。

陈砚却不动声色,端起茶盏笑道:“赵老爷果然手段高明!在下今日真是受益匪浅。” 又闲聊几句后,陈砚起身告辞:“此次打扰赵老爷,收获颇丰。三日后,在下便将绸缎运到,还望赵老爷多多关照。” 赵福连连点头,亲自将陈砚送至府门口。

一回到客栈,陈砚立刻安排锦衣卫暗中监视赵福的粮行。她则与小翠仔细复盘与赵福的对话,将关键信息一一记录。“赵福那账本虽未细看,但足以成为官商勾结的铁证。” 陈砚眼神坚定,“密切监视,一旦找到藏匿货物的仓库,立即取证!”

三日后,锦衣卫传来消息,在城郊一处废弃的仓库里,发现了大量囤积的粮食,且仓库出入记录上,赫然有知府府衙的印章。陈砚看着证据,嘴角终于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即刻起草奏章,准备将赵福与知府的罪行如实禀报给朱标 。

朱标收到奏章后,大为震怒,当即下令彻查保定府知府及相关官员,严惩官商勾结的行为。同时,他命户部重新核查各地税收情况,确保新政真正惠及百姓。

陈砚在保定府并没有停下脚步,她深知,要想让新政深入人心,仅靠惩治贪官是不够的,还需从根本上改变百姓对新政的看法。她召集当地乡绅、百姓代表,举办新政宣讲会,亲自为大家解读新政的内容和意义,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她承诺,朝廷一定会严格监督新政的推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陈砚的努力下,保定府的百姓对新政的态度逐渐转变。集市上的物价开始回落,百姓们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陈砚望着逐渐恢复生机的保定府,心中满是欣慰。但她知道,这只是新政推行路上的一个小小成果,还有更多的州县等待她去巡查,更多的问题等待她去解决。她收拾行囊,带着坚定的信念,朝着下一个目的地进发,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革新之路上前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