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我真不想当皇帝
李承乾:我真不想当皇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李承乾:我真不想当皇帝 > 第45章 皇帝的心思

第45章 皇帝的心思

加入书架
书名:
李承乾:我真不想当皇帝
作者:
我快没电了
本章字数:
4460
更新时间:
2025-04-13

历朝历代几乎没有不防备太子的皇帝。

即使是被称为史上地位最稳的太子朱标,也并未流传的那般,朱标要谋反朱元璋会自己把自己绑起来,这种言论听听可以,万不可当真。

像李世民这种大权在握而又正值壮年,且太子己经在位多年的皇帝,一方面为了太子顺利即位他会默许太子培养一批自己的势力,一方面他又很怕太子势力过大进而影响自己的皇权。

所以皇帝的心里其实很矛盾的,他们往往会一边打压太子一边鼓励太子培养自己的势力,甚至会默许其他几个儿子同太子较量,一是以此保持权力微妙的平衡,二是可以磨炼太子,三来自己也可以高枕无忧。

当然也有幻想自己可以长生不老,对权利极其痴迷和留恋的皇帝,这些人随着年纪越大,手中的权利反而会握的越紧。

他们害怕一旦放权,自己就会被年轻的太子推翻,将自己从那个神圣的位置上拽下来,所以他们手下的太子反而更像吉祥物。

除了有太子的身份,几乎没有什么权利。

这种皇帝一般都不是正常即位,而是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发动政变也好、杀兄上位也好,也正是有这种经历,所以他们才担心重蹈覆辙。

很典型的例子便是唐玄宗李隆基。

唐隆元年,唐中宗李显暴死,外界传韦后和安乐公主下毒暗杀李显,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韦后意欲临朝摄政,她扶李重茂登基,改年号唐隆,并将领南北衙禁卫军交与韦家子弟统领,其独揽大权之心昭然若揭。

随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及其子薛崇简等人策划先动政变。

等到李隆基登基称帝后,他就吸取了自己的教训,将权利牢牢握住自己手中,晚年的他因听信宠妃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至此留下一日杀三子的传说。

等到武惠妃死后,因为思念武惠妃,李隆基又把目标放在他与武惠妃的儿子,既寿王李琩的妃子杨玉环的身上。

李治娶了自己的小妈,李隆基娶了自己的儿媳。

不得不说,这是相当炸裂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太子李亨都是作为吉祥物的存在,一首到安史之乱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这才摆脱了自己尴尬的地位。

这也是为何古代一首强调嫡长子继承,而非有能力者继承。

可以想象的到,若是有能力者继承,朝堂上必然是党派林立,皇帝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必然杀的你死我活,腥风血雨。

到头来,遭殃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李承乾在太子之位多年,在李世民的心里,或许是真心想立魏王为太子,也或许是想用魏王来磨砺和牵制太子,究竟是何意外人无从而知。

今天他既然这样问,恐怕是早己知道太子去见过侯君集之事。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往日里这只老虎总是露出他温和的一面,让人几乎快要忘记其年轻时的凶猛。

前世李承乾自从患上足疾后内心总是有些自卑,加上李世民偏爱李泰,几个老师诸如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三人,几乎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最后在多方因素下才导致了李承乾的悲惨命运。

如今他怎么会让这一惨剧再次会发生?

其实说白了,只要李承乾能稳住自己的心态,李泰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李世民虽然宠爱李泰,但他也同样很爱李承乾,即使后来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仍然不舍得杀掉他,只是将其贬为庶人流放黔州,其爱子深情可见一斑。

况且如果不是李承乾自己作的话,也不可能走到谋反那一步,太子既无过错怎可废长立幼?

就算你李世民同意,大臣们也不会同意,李世民不是朱元璋,做不出大臣敢反对就杀的事情。

想明白这些,李承乾自然是不急。

那个位置我可以不要,但是你不能抢,我给你的才是你的。

而现在,他只需要静静的看着李泰像一个小丑一样上蹿下跳表演就可以了,想到这里他嘴角忍不住上扬。

“你笑什么?”

寂静的大殿之上,一道突兀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李承乾的笑。

李泰的小眼睛充满疑惑,看到李承乾目光看过来,便故作奇怪的道:“大兄何故发笑?是为侯君集发笑,还是想起什么开心的事了?”

随着李泰的发问,李世民的眼光也望过来,目光中隐隐带着一丝不悦,仿佛在说我在和你讨论国家大事,你在这里笑是什么意思?

好你个魏王,这刀子捅的真是时候...

长孙无忌暗自皱眉,他再一次见识到了李泰的手段,时间与问题都选的极其刁钻,侯君集毕竟是参与谋反,且当初他可是公认的太子党。

虽然太子主动举报侯君集谋反,但无论怎样陛下心里都会有成见吧,这个时候李泰又补了一刀,当真是往李承乾心里戳啊。

若非李泰有所顾忌,恐怕他要当着李世民的面,在这大殿之内大喊:承乾小儿,你难道是在嘲笑阿耶用人不淑嘛?还是你也有心谋反?

李承乾并没有搭理李泰,而是转过头对上李世民的眼神,淡淡的道:“孩儿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臣子都应像诸葛武侯一般为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朝中有很多像侯君集这样的人,若非年轻时阿耶对他们赏识,以他们的才能恐怕远远无法走到今日之位。”

说到这里,李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在看到李世民不断点头露出赞同之色时才继续道:“承乾方才笑,是因为偶有所感,想要赋诗两句。”

“哦?赋诗...”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向李承乾,眸子里隐隐有些期待。

“孩儿认为为臣者都应做到下面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世民低声呢喃,细细思索着这两句话,随后声音越来越大,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盛,最后忍不住手掌一拍,大声道:“好一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承乾,这是你方才想到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