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医院的基因编辑成果一经公布,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社会各界激起千层浪。林逸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聚集的抗议人群,眉头紧锁。举着标语的人们高喊“反对基因篡改”“守护生命尊严”,口号声穿透玻璃,在空旷的室内回荡。
“林医生,新闻发布会的流程己经准备好了。”助理小李推门而入,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但现在舆论风向……”
“我知道。”林逸转身,目光坚定,“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把事情说清楚。”
与此同时,国内顶尖医学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问题。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基因编辑一旦应用于人类,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拍着桌子,情绪激动,“我们怎么能保证这项技术不会被滥用?未来会不会出现‘定制婴儿’,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加剧?”
“可是,对于那些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孩子来说,基因编辑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另一位年轻学者据理力争,“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他们受苦、死去吗?”
激烈的争论持续不断,各方观点交锋碰撞。而此时,远在国外的一些势力也开始插手。某些利益集团担心仁心医院的基因编辑技术会打破现有的医疗市场格局,在国际媒体上大肆抹黑,将基因编辑描述成违背自然规律、反人类的“邪恶技术”。
网络上,舆论彻底失控。社交平台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发起“抵制基因编辑”的签名活动,短短几天就征集到了数十万个签名;也有人分享那些被遗传性疾病折磨的患者故事,呼吁给基因编辑一个机会。
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风暴,苏瑶默默陪在林逸身边。深夜的办公室里,她看着埋头整理资料的林逸,心疼地递上一杯热茶:“别太累了,事情总会解决的。”
林逸接过茶杯,苦笑着说:“作为医生,我只想救人。可现在,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
“不是你的错。”苏瑶坚定地说,“只是这项技术太新了,人们还不知道该如何接受。但只要我们坚持初心,总会被理解的。”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一位患有严重地中海贫血症的患儿家属找到了林逸。这位母亲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林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他才五岁,每天都要输血,我实在不忍心看他这么痛苦。基因编辑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愿意尝试!”
林逸连忙扶起这位母亲,心中五味杂陈。医者仁心,他怎么能忍心拒绝这样的请求?但的争议、技术的风险,又像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经过深思熟虑,林逸决定召开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他没有回避争议,而是坦诚地向公众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风险。
“我知道这项技术充满争议,”林逸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记者,目光坚定,“但作为医生,我不能对患者的痛苦视而不见。我们的每一步研究,都会严格遵循规范,接受各方监督。基因编辑不是为了制造‘完美人类’,而是为了帮助那些被疾病折磨的生命。”
他的话引起了现场的一阵骚动。有记者提问:“如果基因编辑技术被滥用,导致不可控的后果,您想过责任由谁来承担吗?”
“如果因为我们的疏忽导致不良后果,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我的职业生涯。”林逸的回答斩钉截铁。
然而,发布会并没有平息所有争议。委员会最终做出决定,对仁心医院的基因编辑临床应用进行严格限制,要求进行更多的动物实验和长期安全性观察。
这个决定让林逸既失望又无奈,但他明白,在科学和之间,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他带领团队重新投入研究,同时也开始积极与各方沟通,希望能推动建立更完善的基因编辑规范。
在这场风暴中,林逸深刻体会到,医学的进步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与人性、的对话。而他,愿意做那个在争议中坚守初心,为患者寻找希望的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未知与挑战,但他从未想过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