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医院的基因编辑争议尚未平息,一则爆炸性新闻再次将林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某匿名论坛上,一篇题为《惊爆!富豪圈己开启定制婴儿时代》的帖子瞬间引爆网络,文中首指有医疗机构暗中为富人提供“定制婴儿”服务,虽未指名道姓,但字里行间都在暗示与仁心医院的基因编辑技术有关。
一时间,网络上骂声一片。“果然如我们所料,基因编辑就是富人的玩具!”“穷人连病都看不起,富人却能定制完美孩子,这公平吗?”“必须严惩这种违背人伦的行为!”各种负面评论如潮水般涌来,将林逸和仁心医院淹没。
林逸看着手机上不断刷新的消息,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心里清楚,这一定是竞争对手的阴谋,想借此彻底击垮仁心医院的基因编辑研究。但此时,他没有时间愤怒,当务之急是澄清事实,挽回医院的声誉。
就在这时,院长办公室的电话响了。院长的声音透着焦虑:“小林,事情闹大了,委员会己经介入调查,要求我们立刻给出解释。”
“院长,您放心,我们绝对没有参与这种事情。”林逸语气坚定,“我马上召开记者会,澄清事实。”
然而,事情远比林逸想象的更棘手。就在他准备召开记者会时,一位自称是“定制婴儿”项目知情人的人向媒体爆料,还提供了一些模糊不清的“证据”——几张在仁心医院附近拍摄的照片,以及一段听不清内容的录音。虽然这些所谓的证据漏洞百出,但在舆论的发酵下,依然让公众对仁心医院的质疑声越来越高。
记者会上,面对如狼似虎的记者,林逸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冷静地说道:“仁心医院一首严格遵守医学和法律法规,从未开展过任何关于‘定制婴儿’的业务。我们研究基因编辑技术,是为了攻克那些目前无法治愈的遗传性疾病,是为了拯救生命,而不是满足某些人的私欲。”
但记者们显然并不买账,各种尖锐的问题接踵而至。“那这些证据怎么解释?”“是不是因为舆论压力,才选择否认?”“未来是否会开放‘定制婴儿’服务?”
林逸一一耐心解答,但从现场记者们的表情来看,他们似乎并不相信。
就在局势陷入僵局时,苏瑶突然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她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文件,走上台将文件展示给记者们:“这是仁心医院所有基因编辑研究的原始数据和实验记录,每一项研究都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和监督机制。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调查,用事实证明我们的清白。”
苏瑶的出现,让林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他并肩作战。
然而,舆论的力量依旧强大。尽管仁心医院拿出了有力的证据,但仍有不少人选择相信阴谋论。更糟糕的是,一些家长开始对基因编辑技术产生恐惧,原本预约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纷纷取消预约。
看着医院冷清的走廊,林逸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他知道,仅仅靠辟谣是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公众对“定制婴儿”的误解和恐惧。
于是,他决定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他走进社区、学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他邀请媒体参观实验室,展示真实的研究过程;他还组织专家座谈会,与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边界。
在一次社区讲座上,一位年轻的妈妈站起来问道:“林医生,如果基因编辑不能用于定制婴儿,那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林逸看着她,认真地说:“想象一下,有个孩子一出生就注定要遭受某种可怕疾病的折磨,一生都要在痛苦中度过。而基因编辑技术,就是为这些孩子打开一扇希望之门,让他们有机会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意义。”
渐渐地,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真正价值,对“定制婴儿”的恐慌也逐渐平息。但林逸知道,这场关于科学与的较量远未结束,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医学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