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一点了点头道:“是的,三足鼎立!李鸿章和袁世凯想必亦是如此想法!他们此时手中兵力应不下20万,若叛军与东洋人交战,怕不能兼顾南北。前些日子,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特地南下上海与我会晤,指出英国不会坐视人民复兴党在华夏驰骋,他们迟早是要介入。”
张之洞不置可否,而是疑惑道:“他们怎么介入?若是他们愿意介入,就不用东洋人上来了!”
刘坤一道:“我原来也是这般想法!后面窦纳乐说英国政府己经在印度动员了20万土兵,大概一个月左右便能运到中国来!”
张之洞听到“20万”,有点小激动,站了起来道:“此话当真?”
刘坤一明白张之洞为什么那么激动,要知道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人出动的部队都不到5万人,就把大清国打得落花流水,现在要是出兵20万,再加上东洋人20多万部队,说不得俄国也会出兵。
那么多的兵力和强大国力,不说消灭人民复兴党,但是挡住人民革命军的攻势,应该问题不大吧。
刘坤一道:“自然当真啦!此时驻守上海英租界的5000名印度土兵应我邀请前往江苏北部协防山东一带的人民革命军南下!”
张之洞听了刘坤一这话,才点点头道:“如此甚好!若是英军能够参战,我们大可以割据南方,实施变法革新,富国强兵,他日再北伐讨贼!只不过,我们割据南方,那李鸿章和袁世凯岂会善罢甘休?”
刘坤一脸上一笑,从袖中掏出了一封密信递给张之洞。张之洞张开一看,多年同事,自然认得是李鸿章的笔迹,不由得大吃一惊,想不到这时候李鸿章还能给自己写信。
刘坤一对张之洞的反应很满意,只是淡淡说道:“看下去!”
张之洞点了点头,仔细地从头看了一遍之后,不敢相信,之后又反复看了一遍,最后才坐在椅子上不再言语,而是思量信中建议的得失。
原来李鸿章在信中预告了清廷将实施君主立宪,还政于民,设立责任内阁,并设立内阁总理大臣一职,推行变法革新。
在信中,李鸿章还请求刘坤一、张之洞两人在清廷任命自己为内阁总理大臣以及袁世凯为海陆军大元帅的时候,能够通电全国表示偏安西北的清廷变法维新。
当然作为回报,李鸿章将会允许刘坤一、张之洞牵头组织、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这些省份,作为变法维新先行试验区,任命刘坤一为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省的立宪施行总督,任命张之洞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立宪施行总督,负责各自辖区军政要务及地方立宪施行。
说通俗一点就是,封两人为两地的“土皇帝”,并划分了彼此的势力范围。
当然,作为交换条件,袁世凯的新军会很快进入甘肃、新疆、青海、西藏、西川、宁夏、云南、贵州等省,加上原来他们控制的陕西和山西,建立所谓朝廷首辖区。
刘坤一见张之洞还在沉思,也不着急让他表态,而是在一旁悠闲地喝着茶!他相信张之洞必然要心动的!因为他也心动了!
果然,一盏茶之后,张之洞拍案而起,一脸正色道:“当今世界强国无不以变法革新强国,朝廷既然有此想法,我等理应支持!湖广、两广当率先施行!李中堂这个建议,我十分赞成!”
说完,张之洞找来火柴将那封密信给烧了!
刘坤一见张之洞的样子,不由得被逗乐,笑道:“还是探花郎会说话!”
原来跟晚清西大名臣中的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不同,张之洞并未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是以读书出名,1863年,在科举考试中考中了探花,授翰林院侍讲学士。
1881年,出任山西巡抚,开始筹办洋务,设广东水陆师学堂、枪炮厂、矿务局、广雅书院。1884年,张之洞擢升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抗击法军。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西局。1894年,署理两江总督,反对清廷签订《上海条约》,组练江南自强军,加强国防。
从履历上来看,张之洞可谓是一个洋务派也是一个实干派。不过,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一个受封建纲常影响很深的高级官员,很难能从政治上推翻自己原来的认知,他兴办洋务更多的是为了维系自己阶级的统治利益。
所以,为了维护自己政治集团的利益,他欣然接受了李鸿章的建议。
在确认张之洞确认一起行动之后,刘坤一也片刻不留,赶回了自己辖区,准备勾画自己的未来的小王国。
刘坤一出身于湘军,原本不过是一个秀才,考科举失败之后,到江忠源的家塾中当教师,并因此投入湘军军中,随军攻克茶陵、郴州、桂阳、宜章等地。刘坤一以勇猛顽强、奋不畏死获得嘉奖,履历战功之后, 1875年1月12日刘坤一奉命署理两江总督,兼署办理通商事务大臣(通商大臣)。1876年1月28日,赴两广总督之任。
这时期,刘坤一开始接触及认识西方事务,并对洋务作有限度支持。他十分重视洋务人才的培养,支持江南制造局造舰及提议各兵工厂生产专门化,但又反对采煤及发展铁路,其中反对发展铁路的原因是担心铁路会令挑夫和大运河的船家失业,总体上他是一个保守的政治人物。
也因此,1881年张之洞在《慎重疆案片》中揭发刘坤一“嗜好素深,又耽逸乐,比年来精神疲弱,于公事不能整顿,彭玉麟与之筹议江防颇为掣肘”,认为他不能胜任现职。随后,清廷召刘坤一进京述职,免去其两江总督职务,由左宗棠继任。从此,刘坤一赋闲家居十年之久。
也正因为此,刘坤一职务与张之洞相当,刘坤一还是对张之洞很恭敬,这次甚至拖着病体亲自到武昌与张之洞联络。
当然,1891年刘坤一再次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并帮办海军事务之后,刘坤一的执政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代表着湘系势力,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军势力遥遥相抗。在为政治方面,他任期内积极经办修铁路、开矿、发展农工商等洋务项目,并提倡西学,改革教育,这一切使之成为后期洋务运动的领袖。
当时长江流域屡次爆发群众性反教会斗争,刘坤一采取严厉的镇压手段,动辄对出事地方官吏摘顶记过;对教会一些凭借特权、横行不法的行为,反而美化为“好行其善”,以赔款道歉换得暂时的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