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 第25章 省亲终止

第25章 省亲终止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作者:
陆海横流
本章字数:
4356
更新时间:
2024-11-25

陈青阳道:“老师之言,当铭肺腑!”

韩慕淹说的,和陈青阳谋划的,大差不差。

韩慕淹的肯定,使陈青阳愈加确信自已在朝堂立足不是什么难事。

师徒二人谈着,陈青阳想到了太子读书之事。

陈青阳曾把寓教于乐之策面陈李东阳,李东阳当时询问是否有把握,可见他信心不大。

陈青阳内心寻思把这个策略和韩慕淹老师说说,看他什么高见。

念及此,陈青阳道:“教导太子之事,学生拟用寓教于乐之策,不知老师意下如何?”

韩慕淹道:“若太子殿下真如你所听到的,顽劣贪玩。则寓教于乐,不失为上策也。但须谨记,寓教于乐,极可能出宫游玩。殿下千金之躯,汝当防护周全。倘有意外,身家性命难保!”

陈青阳道:“学生谨记在心!”

陈青阳又道:“老师待弟子之心拳拳,学生敬老师之意泱泱!青阳回京之后,定当上书内阁,擢迁您老!”

韩慕淹道:“以你为弟子,吾终生自豪!为师年老,官场沉浮,已无大意。你立足未稳,还是算了吧!”

韩慕淹担心陈青阳保举自已,有所不便。

他哪里想到,为了杜绝嫌疑,陈青阳已经筹划好,由李东阳暗示吏部提拔。

陈青阳道:“内阁李东阳大人已是学生座师。学生开口相求,李公必不会拒绝。老师您长久埋没、明珠暗沉,何不趁机大展宏图,造福百姓?”

韩慕淹笑道:“如此,老夫这里先行谢过了!为师久在地方,熟悉民情。若能升迁,希望还是在地方任职。”

陈青阳道:“学生记下了。”

陈青阳希望擢升韩慕淹,固然有报恩之意,但最主要还是因为韩慕淹持中守正、办事干练。

如果韩慕淹是个卑鄙小人,就算是亲爹,陈青阳也不会保举提拔。

辞别了韩慕淹,陈青阳回到家中,享受难得的安逸。

只可惜每天白天,家里还是门庭若市,七大姑八大姨,八竿子瞧不着的亲戚出现一大堆。

陈青阳硬着头皮接待,迎来送往,到晚上才得休息。

如此过了十余天。

忽然快马来到禀报:“内阁急令,陈青阳速速返京,不得延误!”

陈父陈母惴惴不安,上前问道:“儿子是犯了什么事吗?”

报信人上前低声说道:“小人奉李阁老、杨学士之命,特来请翰林大人回京教导太子。”

陈青阳寻思,这么着急召回自已,太子殿下没准做了什么出格的事。

于是陈青阳赶紧让兵丁召还齐山,收拾完毕,洒泪拜别父母,直奔京城而去。

堪堪到了保定府境内。

前导丙丁禀报:“杨学士在前面驿站相候!请大人前去会面!”

陈青阳听说恩师杨廷和在前面驿站等着自已,立刻快马加鞭。

约莫半个时辰,陈青阳来到了驿站。

陈青阳看到杨廷和站在驿站外,立即躬身上前道:“学生拜见恩师!”

杨廷和拉起陈青阳的手,说道:“驿站嘈杂,咱们外面说话。”,说着把陈青阳引向了不远处的树林里。

农历四月,绿树成荫,青草漫漫,温度正适宜郊游。

陈青阳道:“老师和李阁老急召学生回京教导太子,可是有甚变故?”

杨廷和道:“太子殿下不喜读书,已经罢课二十多天了。”

陈青阳道:“以老师您的才能,应该可以教好太子啊!”

杨廷和脸色一窘:“不瞒贤徒,自弘治八年,我被举荐辅导太子以来,教育太子之事为师做的并不好。殿下似乎更喜欢与刘瑾、张永等太监嬉戏玩乐,听我等讲解往往昏昏欲睡。”

陈青阳寻思:“爱玩乃是孩子本性。太子才七八岁,就你们那个照本宣科、死背课文的教育方式,换做谁怕是也不会喜欢。”

陈青阳道:“老师可以寓教于乐,效果应当会好些。”

杨廷和道:“汝所言不差。寓教于乐,当初我也想过。但学毕竟是太子,万一引导不好,玩乐更甚,岂非我之罪过?”

“另外,还有一事,吾祖母回老家途中病逝。皇上已经恩准我丁忧,回家守制。我现在正往老家赶。为师此去,须要守制二十七个月。这期间,我担心太子教育不力,有负圣恩。”

“现在太子任性罢课,吾深为忧虑。汝同为太子老师,能力超群,又是我的学生。故而急召你回,教导太子。”

陈青阳听完,当然是奉命了。别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这种话,光是老师吩咐,你就不得不听。

陈青阳拍胸脯道:“学生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期望,不负老师所托!”

杨廷和低声道:“太子不好相处。汝与太子从事,务必小心谨慎,打起十二分精神应付!”

陈青阳自负道:“学生理会得。”

太子怎么了,黄口孺子,我要搞不定你,我叫你爹!

陈青阳心里说着赌气的话,忘了史书上记载的,太子朱厚照可是有好多干儿子,据说有三百多个呢。

杨廷和把重担“扔”给了陈青阳,身心轻松的回家哭奶奶守孝去了。

陈青阳与齐山等人在驿站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策马进了京城。

上次来时住客栈,现在也无暇他顾房子的事。

陈青阳换好朝服,入翰林院上班。

不多时,内阁派人过来,召陈青阳前去问话。

陈青阳随着来使,进入了文华殿后面的文渊阁。

明代,自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以来,内阁办公地点一直是文渊阁。

李东阳在文渊阁的厢房召见了陈青阳。

李东阳道:“青阳回京,路上遇见了介夫(杨廷和字)吧?”

“回阁老,卑职在保定府驿站见到了杨学士。”,既然在权力中枢,李东阳称自已名字而不叫贤徒,自已也必须一本正经,称呼他的官位。

李东阳笑道:“既然见到介夫了。有些话,老夫就不必再讲啦。”,说着,李东阳瞅了瞅门窗,又压低声音说道:“不瞒你说,我虽兼着太子少保的职务,但因内阁公务繁忙,分身乏术,教导太子力有不逮。”

“青阳,你上次说寓教于乐,吾初时还考量未必可用。这几日思来想去,如其不成,更无它法了!”

陈青阳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陈青阳曾经自信十足,事到临头,现在不敢再满口应承了。

自已也得留个台阶下,万一不成,也不用因为说话太满而受人嘲笑。

鼎鼎大名朱厚照,天之骄子陈青阳。

且看明朝见面,究竟谁把谁搞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