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密闭水平管道中,有空气柱和一部分液体(水),该管道长 L,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活塞。系统被置于水平桌面上,管道周围不存在空气泄漏,且可忽略液体蒸发的影响。空气柱的初始体积为 V_0,温度为 T_0,液体的密度为ρ,活塞的质量为 m,与管壁的摩擦系数为μ。初始时系统静止,随后向系统施加一个瞬时外力 F_0。
问1,证明在外力作用前,空气柱的压力 P_0与活塞静止时的平衡条件满足:
P_0 ={mg}/{A}+ P
其中 A是活塞的横截面积,P为液体在该深度产生的静压。
问2,在活塞受到瞬时外力 F_0作用后,分析活塞的初始加速度 a_0。已知空气柱的膨胀服从绝热过程,给出 a_0的表达式。
问3,假设外力 F_0消失后,活塞在水平管道中无阻尼振荡。空气柱的膨胀与压缩继续服从绝热过程,求空气柱振动的固有频率 f。已知绝热指数为γ。
问4,若通过一个周期性的驱动外力 F(t)= F_{max} sin(ωt)持续作用,试求在稳态下,系统的机械效率(定义为空气柱吸收的平均功率与外力提供的平均功率的比值)。
第二大题放出来后,现场的专家教授们响起了不弱的低语声,似乎对这道物理题兴趣很大。
若不是隔音板的效果很好,恐怕位于大教室中央的学生们都能听见。
“这道题乍一看容易,实则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物理思维和能力,它涵盖了物理学的多个领域,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学和振动学,是一道典型的大学物理竞赛题。史密斯教授居然把大学物理竞赛难度的题拿来给高中生做,这不是故意为难他们吗?”一名男教授分析得头头是道道。
“看来,明年的奥罗拉国际科学杯,不会再延续之前的难度了,我记得他们已经好几年都没拔高过竞赛标准,这次怎么把要求提得这么高?”
“不知道。龙港市的学生惨咯。”一名较为年轻的男教授扶了扶眼镜,摇头道。
“先是数学,然后是物理,接下来的化学、生物,以及最难的综合题...还不知道会难成什么样?”
“我听说他们队伍里有个替补,原来参加培训的一名队员临阵退缩了?”
“有这回事,所以我听人说,龙港市这次已经陷入到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安湖市未来几年有福了,被龙港市压了这么多年,往后每年都可以白得十几亿教育资金。”
“若是都投入到安湖市的教育发展里,绝对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错。”教授们轻声道。
“季老师,怎么样?”向冰皱眉道。
“不太好,这道题的难度也很高,是大学物理竞赛水平。”
“大学物理?”
“对,还是国际竞赛难度。”季程轻叹口气道。
向冰一言不发得看着场中的学生,恨不得亲自下场帮他们答题。
“徐倩倩应该会做,其他人....”季程摇了摇头。
“刚才做数学题的时候,林强提前了八分钟写完,他的能力会不会也够?”向冰看向正在沉思的林强道。
“林强的速度确实很快,但我不敢保证他的得分率。毕竟这两道题的难度,远远大于我们平时培训的要求。”
“至于徐倩倩...她确实会做。”季程道。
“希望吧!如果徐倩倩能做出来,团队综合得分应该能稳住不少。”向冰叹了口气道。
“向老师,那次物理竞赛的压轴题你还记得吗?只有徐倩倩一个人做出来了,那道题的难度比这道还难。”
“我记得。”向冰点头道。
“能有一个人做出来,也行!不算差到没边。反正这两道题的难度,所有教授都有目共睹,我们输得不难看。”
“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已了,季老师。”向冰苦笑着摇头道。
‘又是一道难度堪比大学竞赛的题。’林强沉声道,‘光是扫了一眼题目,就能找到好几个大学物理才会涉及到的知识点。’
‘流体静力学:液体静压的计算。’
‘热力学:空气柱的绝热过程。’
‘动力学:活塞的受力与加速度分析。’
‘振动理论:空气柱与活塞系统的简谐振动及频率分析。’
这些知识点,之前都通过刷题记在了林强的脑子里,它们在大学物理体系中,本就不简单。
如今被拿到高中作为竞赛题,自然能让无数高中生痛不欲生。
首先就令在场的众人,一个个愁眉苦脸,比吃了苦瓜还苦。
‘还好有满级空间想象力’林强的脑中,早已绘制出了一幅清晰的静态平衡分析图。通过操作图像结构,林强可以自由得在大脑中分析各种可能的解题方法。
‘有了.....’林强双眼一亮,脑海中的受力分析图,恍然间出现在眼前。
{活塞的质量是m,重力是mg,方向向下}
{液体对活塞的浮力可忽略(假设活塞密度远大于液体密度)}
{空气柱对活塞的向上的压力为 P_0 A ( A 是活塞的横截面积)}
{液体对活塞的向上的静压为 PA ,其中P = ρgh ;h 是液体深度, ρ 是液体密度。}
‘这是受力情况。’
‘接下来分析平衡条件。’
林强写道:活塞静止时,合力为零,满足静力平衡:P_0 A = mg + PA
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A,可得:
P_0 = {mg}/{A} + P,其中P = ρgh
综上所述,静态平衡条件下,空气柱的压力 P_0 确实满足:
P_0 = {mg}/{A} + P
‘果然,物理题只要想通了,写起来很简单。’林强暗喜。
‘然后....第二小问。’
‘这道题,首先也需要对其进行动态受力分析。’
林强仔细回想了一遍题目中所给出的参数,接着在脑海中一点点想象出整个物体,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在瞬时外力 F_0 作用后,活塞的受力情况如下:
1. 向右的外力: F_0 。
2. 向左的空气柱压力: P_0 A ,此时空气柱体积还未明显变化,保持初始值 P_0 。
3. 活塞所受的摩擦力:F_{fric} = μ_k F_N = μ_k mg (滑动摩擦力)。
分析完受力情况,林强的思路便又有了。
他在答题纸上写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_{} = ma_0,
其中净力 F_{} 表达为:
F_{} = F_0 - P_0 A - μ_k mg.
将F_{}代入牛顿第二定律:
ma_0 = F_0 - P_0 A - μ_k mg.
可以解得:
a_0 = {F_0}/{m} - {P_0 A}/{m} - μ_k g.
此时空气柱的压力 P_0 仍然保持初始值,因此可以直接使用初始条件 P_0 。
尽管初始时空气柱膨胀未显现显著变化,但其行为遵循绝热过程。绝热过程状态方程为:
P V^γ = {常数}.
因此,施加外力导致空气柱压力变化时,后续动态分析需综合考虑绝热过程。初始瞬间 P_0 未变化,故以上推导成立。
综上所述,在外力 F_0 作用后的初始瞬间,活塞的初始加速度为:
a_0 = {F_0}/{m} - {P_0 A}/{m} - μ_k g.
其中:
{F_0}/{m} 表示外力的加速度贡献。
{P_0 A}/{m} 表示空气柱初始压力的减速作用。
μ_k g 表示摩擦力的阻力作用。
‘第二小问,也做出来了!’林强兴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