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队长,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水源点在村子西侧,但水量有限,在干旱时还会断流,
这对村庄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限制。
难道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寻找新的水源吗?
比如挖一口井,这样既能扩大灌溉面积,也能养活更多的人。”
“当然考虑过!”
王队长叹了口气,说。
“上面了解到我们的水问题,特意派遣县里的钻井队伍来帮我们。
然而这里的地形非常复杂,多次尝试钻井都没有成功。”
“或许可以找懂地质的人来勘探一番。”
李易建议。
“确实找了。
许多技术专家来村子里做过详细的地形分析和地质勘探,
但最终屡次尝试钻井均以失败告终。
上次甚至连钻井设备在坚硬的石层上都损坏了,
设备老旧,维修成本高昂,我们也无法继续钻井增加水源,只能维持现状。”
王队长的表情充满了无奈,补充说道。
“原来是这样。”
李易点头表示理解,随后接着说道,“王队长,我在大学期间学习过这方面知识,
下午我可以尝试勘探,看看是否有发现新水源的可能。”
“你还懂这些?”
王队长有些惊讶,怀疑地看着李易,“你确定?”
“是的,我是山河大学的学生,专业学的就是这个领域。”
李易自信地说。
“这……”
见李易如此自信,王队长心中升起了一丝希望。
村庄长期以来饱受缺水之苦,
曾请过许多人帮忙,也抱有极高的期望。
如果李易真能找到新的水源,这对村庄的意义重大。
但他想到之前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的情形,
心中的希望再次熄灭。
找水问题向来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并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解决的。
因此,王队长不想给李易过高的期望,以免他承受过大的压力。
他只能无奈地说:“你既然想尝试就去试一试吧,但别指望太大,这里的环境很特殊,寻找水源实在是太困难了。”
“好的,王队长,那我试试看。”
李易应道,点了点头。
他没做出任何许诺,因为那些都是虚言。
最重要的是找到水,比任何空头支票都实在。
随后,他转身离开,继续在村周边徘徊搜索。
李易的这一举动,逐渐引起了村民们的注意。
大伙儿都在忙着各自的活计,只有他一人悠哉地四处闲逛。
这种不同寻常的行动,自然而然吸引到了人们的目光。
大家看了眼王队长,见他也未发表意见,也就无人干涉。
然而,杨秋风与齐大志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有些不平衡。
当时他们在清理粪土,浑身上下都沾上了臭气,十分不悦。
尤其是安排任务时,李易也被分给了拉粪的任务,本应同他们一起受累,但现在他却不加入,反而悠闲自在地漫步,让两人感到非常不满。
二人不满地放下了手中的粪车,走向王队长,向他投诉。
“王队长,李易不仅没工作,在这种工作时间还到处乱转,这样的行为完全无视组织规定和劳动纪律,必须严厉处罚。”
“没错,我们下午的任务都定好了,他的职责也是清粪,但他既没做自已的分内事,还闲着逛来逛去。
这种逃避责任的态度,必须要受到应有的制裁。”
齐大志和杨秋风一本正经地控诉,不断地指责李易。
王队长闻言,答道:“我明白,我会处理此事,你们先回去继续干活吧。”
“好。”
二人赶紧应答。
他们相信,王队长不久之后便会严肃地指责李易。
抱着这个期望,杨秋风和齐大志继续他们的工作。
但他们走后,王队长并未如他们所想地对李易进行批评,而是继续投身于农田工作之中,似乎全然忘记此事。
关于李易寻找水源的事情,王队长更是保持缄默。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他不想让大家把希望都压在李易一人身上;若失败了,村民将会更加失望,而且,杨秋风和齐大志这类的人肯定会在背后诋毁李易。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易先前表现出的善意——他对王小斌伸出援手,分享美食。
这种善良的行为,让王队长深感欣慰并铭记于心。
因此,即便面对杨秋风和齐大志的抱怨,王队长也未作出实际反应,只是表面应付一下。
这样的态度让二人愈发愤懑。
再次搬运了几轮粪土后,看见李易仍无所事事地游走,而王队长对此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两位青年怒不可遏,决定再次直接去找王队长。
走到队长面前,杨秋风带着一脸的不满开始了新一轮的质疑。
"队长王,这是上班时间,大家都在集体劳动,可李易如此光明正大地偷懒,你不打算管理一下吗?" 杨秋风问道。
"是啊,队长王,你一直对这件事不闻不问,这岂不是在包庇他,这样的行为分明是在纵容他的过失。
" 齐大志随后插嘴说道。
"李易今天下午请假了。
" 王队长淡淡地回应。
"什么?请假了?"
听到这话,杨秋风和齐大志一时愣住,好半天才缓过神来,充满疑惑地开口道:
"不会吧,我记得早上还看到有人给他布置了任务。
"
"谁说过安排任务之后就不能请病假或事假了?" 王队长反问。
面对这一问题,杨秋风和齐大志无言以对。
毕竟,的确没有明文规定禁止这种情况。
不过,他们也能感受到,队长王在偏袒李易,试图为其撑腰。
但既然请假的理由已经摆上了台面,他们确实找不到任何反对的理由。
一时间,两人都陷入了沉默,不知该如何继续话题。
"好了,你们两位赶紧回岗位工作吧,争取多挣一些工分养活自已才是关键,顺便记起来还欠着我钱呢,承诺过秋季收成后还款,不然就只能从你们的粮票里扣除相应的数额了。
" 队长王接着说道。
听罢此言,杨秋风和齐大志的脸色显得有些尴尬,早前只顾着对李易感到羡慕嫉妒恨,竟忘了这件紧要的事。
一旦此事提及,他们确实感到些许紧张,生怕到头来自已家庭的食物供应不足。
最后,两人只好怏怏不乐地离开了现场,回去拉粪车。
"这两小子真不行,既不懂得努力工作,整日就只知道嫉妒别人,看来他们的思想需要进一步改造,不然迟早要被自已的情绪所害。
" 观察至此,王队长下定决心,打算找时机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一处地方——红星轧钢厂后勤部内,一个名为贾张氏的女士正坐在椅子上,面露不满之色。
这时,她身边的大妈问道:“秦淮茹的事情怎么样了?被释放出来了吗?”
"还没,上级说了还要继续调查,目前没法放出。”
贾张氏带着满脸愁绪回答。
对于这一切的发生,她实在难以置信。
原本以为李易走了也就结束了,却不曾料到他在离开前还留了一手,不仅导致傻柱被捕,甚至将秦淮茹也牵扯进来。
眼下,家中的大小事务全都压在了贾张氏一人肩上,包括做饭、洗衣,还有接送三个孩子的上下学,种种琐碎之事几乎让她应接不暇,感到十分头疼。
而且秦淮茹入狱后,周围关于她的议论纷纷,更有甚者提出了应当解雇秦淮茹与傻柱。
这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原本就不理想的贾张氏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而此时的她更是焦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她尝试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显然并不奏效。
对方毕竟是 ** 执法机构,就算贾张氏有所行动,可能也只是自取其辱,甚至会危及自已的职位。
正在这时,旁边的大妈又开口道: “我还听说,今天上级还特意派人来到食堂进行了详细检查,针对傻柱和秦淮茹的事情询问了许多知情人士。
"
“这个我知道,现在也只能寄希望于聋老太太能在高层发挥一些重要作用了。”
贾张氏无奈地叹息道。
“要是秦淮茹能出来了,家里那些杂事也不至于全由我来扛。”
贾张氏委屈地说道。
“唉,真没想到结果会这样,傻柱当初就不该一时冲动去惹李易,那时候李易还给他道歉的机会了,结果傻柱硬是没抓住。”
二大妈又一次开口。
“这傻柱,就是这脾气,让他低头认个错,比要他的命都难,他只晓得硬来。”
贾张氏不乐意地说着,心里埋怨傻柱把她家的秦淮茹也牵连了进来。
“说起来,你认为李易还会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后续动作,继续针对我们什么的?”
二大妈忽然问到。
这件事让二大妈心里多少有点不安。
“我认为不会了,傻柱是被李易发现了问题才被检举、关押,我们没有在他那里留下什么把柄,根本不惧怕他,更何况还有副厂长老李在背后支持咱们,他肯定会为我们撑腰的。”
贾张氏回答道。
“有道理,这样我心里就有底了。”
听到贾张氏的话,二大妈终于稍微放宽了心,但见她仍旧显得不太开心,也不多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