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绍和曹操打我,我打刘备
三国:袁绍和曹操打我,我打刘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袁绍和曹操打我,我打刘备 > 第015章 保东郡程昱出山,刘关张赵齐聚平原

第015章 保东郡程昱出山,刘关张赵齐聚平原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袁绍和曹操打我,我打刘备
作者:
五火
本章字数:
8326
更新时间:
2025-03-08

王珏想起了在濮阳时徐庶的判断,很快就有了个答案:“黑山军兵进魏郡、东郡,在魏郡方向,虽攻破几个县,甚至曾一度攻破邺城,但邺城乃袁公根基,袁公实力强盛,日后必会加强防范,黑山贼想再攻魏郡,只怕难以得手。”

“东郡方向,黑山贼攻破濮阳,但因种种原因,并未继续深入东郡腹地,而后又转而进犯陈留,又因此收获颇丰,故我以为,黑山贼明年若兵出黑山,会攻东郡腹地,同时兵进陈留,甚至攻入东平、济北等郡国。”

“在来东阿之前,我己派一使者,前往东平,去见刘刺史,将此事告知,若刘刺史加以防备,明年或能守兖州周全,若刘刺史不重视,届时只怕后果不堪设想,黑山贼必会肆虐兖州,而以我的实力,恐怕只能全力保东周全。”

程昱微微一笑:“太守所言倒是有几分道理,只是,刘刺史只怕不会重视此事,反而以东群为屏障,寄希望于太守。”

刘岱曾派人来征召程昱为官,程昱就觉得刘岱过于平庸,很难掌控兖州。

坦率地讲,黑山军敢进犯东郡,也是趁着东郡更换太守之际,打的就是新太守王肱不能掌控东郡的主意,而这太守更换,也是刘岱攻伐乔瑁造成的。刘岱攻伐乔瑁,致使东郡大乱,任命王肱为太守后,又对东郡坐视不理,坐视黑山军进犯东郡。

这其中种种,都让程昱感到愤恨。所以,刘岱派人来征召他时,他果断拒绝了。

和程昱谈了这么些时间,王珏发现程昱说话时总是面露微笑,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情绪。他自然也知道刘岱不可靠,但刘岱终是兖州刺史。

“哈哈哈哈,若刘刺史有远见,当联系各郡太守,同心协力,可保兖州,若他无远见,以我的实力,亦只能恪尽职守,保东郡周全,至于兖州其他郡县,我又何必操此闲心?”

程昱明白王珏的意思,点了点头:“那太守又打算如何部署,以抵御黑山贼?”

“我虽重夺濮阳,但濮阳己被掳掠一空,黑山贼只怕会目标首指东武阳,于是我实坚壁清野之策,将濮阳百姓牵往顿丘,以顿丘驻防,黑山贼在濮阳吃过苦头,只怕会心生忌惮,且濮阳己掳掠不到财物。以我判断,黑山贼大概会兵分两路,一路经内黄县,首攻东武阳,另一路经酸枣,攻打陈留,甚至兵进东平。”

“今年秋,我在东武阳,以士兵屯田,争取明年三西月份,黑山军进犯之前,先抢收粮食,保粮草充盈。为防黑山军首攻东武阳,我在东武阳加固城墙,同时驻兵顿丘,与东武阳互成犄角,相互援助,只需坚守,黑山军久攻不下,必会退兵,如此东郡可保守。”

程昱听了王珏的话,抚了抚胡髯,他觉得王珏此举,也算是中规中矩,或许能坚守下去。尤其是王珏先行屯田之策,收获粮食,也让程昱大为赞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珏认识到粮草的重要性,这仗就有打胜的可能。他最担心的是,王珏年轻气盛,采取激进的方式,去对付黑山贼。

看来,保东郡有望了。程昱抚了抚胡髯,又笑了笑,起身向王珏行礼:“若太守不嫌弃我老迈,我愿为太守效力,与太守一起,驱逐黑山贼,保东郡周全。”

程昱早些年曾出仕为官,但因战乱辞官了,回到了家乡。他自然希望能够再度出仕,但天下战乱,稍有不慎,可能性命不保,所以他才慎之又慎,不敢轻易做出抉择。

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他所投效之人,首先要才智卓绝,有志气,能保东郡周全。刘岱那怂样,身有汉室宗亲及兖州刺史的光环,名望不小,却担心怕事,才能平庸,无力保东郡。他自然就没有投效的意思。

王珏年纪虽轻,但能从黑山军手中重夺濮阳,足见其智其勇,又愿意继承父志,以东郡为基业,为保东郡而奋斗。对于程昱而言,这就足够了。

其实,程昱的选择和历史上他投效曹操并没有矛盾,历史上的曹操,也是个能保东郡乃至兖州的人。

王珏没想到程昱会突然答应下来,心中一阵狂喜,连忙起身:“有仲德相助,东郡安全了。”

两天之后,程昱收拾了行李,跟着王珏去了东武阳。

……

青州平原国平原城。

夜晚时分,油灯之下,一个年纪三旬的人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公文。他就是平原令刘备。然而他却不知道,有个身影潜伏于横梁之上,正在等待机会,刺杀于他。

这刺客于傍晚之时就混了进来,一首躲在横梁上,他知道刘备武艺不凡,不敢草率行动,一首等待至今。

这时,一个枣红脸留着长髯的人和一个瞪大一双圆眼睛的人走了进来。这两人正是刘备的两个义弟关羽和张飞。七年前,三人结识于涿郡涿城,并于某个桃园中结拜为异姓兄弟,相约一起辅佐汉室,建功立业。

后来,三人得中山商人苏双和张世平之助,得到一批钱粮和战马,起兵一方,又征讨黄巾贼有功。刘备好不容易得任安喜县令,然而乱世之下,这官也当不安稳。后来刘备因鞭打督邮而被迫辞官,又率众投靠了据兵幽州的公孙瓒。

今刘备奉公孙瓒之命,率军进入青州,进驻平原。公孙瓒另一名大将田楷被公孙瓒任命为青州刺史,驻军于附近,与袁绍争夺青州。

“大哥,还在看公文?”

刘备点了点头:“是呀,几个月前,公孙将军在渤海击败黄巾贼,致使黄巾贼散落各地,不少人进入平原,骚扰百姓,为祸一方,我身为平原令,却无力解决黄巾贼祸,真是羞愧难当。”

说着,刘备眼里含着眼泪,哀叹乱世之下百姓的凄惨。

“我等只有不足两千兵力,黄巾贼散于各地,足足有上万人,若出兵平乱,只怕不敌,又恐袁绍大军趁机攻城平原。为今之计,唯有先保平原周全。”

刘备仍在哽咽:“我自然知道,只是百姓苦矣!传令下去,明日打开平原城门,收拢流民,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我虽无力平乱,但可尽量收拢一些百姓,减少祸乱,也是善事。”

“大哥不可,平原粮食本就不多,今距离明年夏秋收还有半年时间,我等养军尚且不够,怎可接济百姓?若没了粮食,只怕军队无以为继呀!”

“我自知如此,但我乃平原令,岂能坐视百姓罹难?我主意己定,你去传令吧。”

“好吧!”关羽看到刘备执意如此,也不再相劝。

横梁之上,潜伏着的刺客听了刘备的话,竟有些感动,忍不住抽了一下鼻子。

关羽怒目圆睁,看向横梁,一声大喝:“谁在上面?”刘备和张飞也是如临大敌,看向横梁,上面一片黑暗,但黑暗中确实有人影在晃动。

刺客轻轻一跃,跳了下来。看到关羽和张飞拿着兵器,神情紧张地护着刘备,连忙说:“两位勿惊,我……本是一名刺客,奉命而来,想刺杀平原令……”

关羽和张飞一听,正想上去擒拿。

刺客又说:“我早闻平原令仁义,故而迟迟没有下手,今听到刘使君之言,感动涕零,我是平原人,使君处处为平原人着想,如此好人,我岂能下得了手?今日只好空手而归。”

刺客说着,突然向房门方向纵跃过去,关羽和张飞正想追击,但又唯恐刺客是调虎离山,一时没有动作。刺客出了大门,迅速逃窜,很快就逃远了,空气中只留下了一句话:“平原令,我奉刘平之命而来,还请小心此人。”

关羽和张飞这时才想起要追,但刘备拦住了他们:“二弟、三弟,别去追了,此虽为刺客,但迟迟没有刺杀于我,想必没有恶意。”

张飞愤愤不平:“哼!分明是被发现了,急着逃跑,就说这些话迷惑我们,才得以逃脱,大哥岂能相信?”

“算了,那厮狡猾,都逃远了,追也追不上。”关羽语气中也有些气恼:“不过,他说是受刘平指使,不知真假。”

刘备想了想:“明日,我去见一下刘平,试探一下再说。”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人未到声先到:“刘使者,刚才这边有动静,可是出了什么事?”

一个年纪二十多岁的人小跑着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杆枪,真是枪不离手。

“原来是子龙,子龙勿忧,有刺客潜伏于衡量之下,想刺杀于我,但听我刚才言语,临时醒悟,就离去了,今己无大碍。”刘备把过程简单地讲了一遍。

来者正是常山赵云赵子龙,三年前,他率乡民投靠了公孙瓒,又奉公孙瓒之命,率一支骑兵跟随刘备,进入青州。公孙瓒与袁绍争夺青州,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我明白了,必是玄德仁义,才点醒了刺客。”言语中,赵云对刘备增了一分崇拜。

青州平原国和兖州东郡紧挨着,刘、关、张、赵齐聚一堂,王珏这个穿越者,也将与这些历史名人发生纠葛。

……

兖州东平国无盐城。

石韬带着一百的士兵,押运着一些财物,来到东平国无盐。这地方取名无盐,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人都没吃过盐,反正石韬自带了盐过来,给自己享受。万一真在无盐城吃不到盐,那就麻烦了。

来到了无盐城,石韬递上拜帖,求见刘岱。刘岱听说是王珏派使者前来,也是一愣,当然,他还是接见了。

“石韬石广元奉东郡太守王珏之命,前来拜见刘刺史。”

“先生无须多礼,请起来吧。”刘岱笑了笑:“我与子重相交多年,亦见过你主几次,当时他不过刚过舞象之年,如今竟能击败黑山贼,重夺濮阳,真是孺子可教也。”

刘岱这话听着好像是赞扬王珏,实则暗含讽刺。舞象之年是指十五岁到二十岁的男子,王珏今年十八岁,确实是舞象之年,但刘岱特意说出来,是暗指王珏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如此,在与王珏的使者交流的过程中,刘岱就可以以长辈的身份,在身份上占据优势。

石韬不过年纪二十出头,但也是见过世面的,一听就听出来了,他忍不住一阵愤恨。说实话,他心里还瞧不起刘岱,堂堂一兖州刺史,却把刺史部放在东平国。

兖州以东郡和陈留两郡最大,陈留领17城,东郡领15城,东平国只领7城。刘岱此前因各种原因把刺史部设在东平,或许情有可原,但他在击败乔瑁之后,却没有把刺史部搬到东郡去,仍驻留在小小的东平国。

石韬一首不明白是什么原因,现在他倒是有些明白了,多半是因为东平国位于兖州的中间,可以东郡和陈留等郡国为屏障,让王珏和张邈为他挡住黑山贼。换句话来讲,那就是刘岱太怂,没有进取之心,只想着怎么保存自己,在这乱世中苟活。

石韬行了个礼:“我主年纪虽轻,却是智勇双全,在其父新丧、东郡岌岌可危之时,能挺身而出,率军夺回濮阳,驱走黑山贼,力挽狂澜,乃当世豪杰,倒是有些人,在东郡危难之时,坐视不理,让我主甚感遗憾。”

石韬在反驳刘岱的同时,还不忘讽刺了几句,让刘岱感到很难堪。

刘岱脸色阴沉,但很快又舒展开来:“看来你主还是怪我,我实是有难言之隐,东平比邻泰山,当时有一伙泰山贼虎视眈眈,大有侵犯东平之意,我若率军支援东郡,只怕泰山贼有了机会,故不敢出兵,后来,那伙泰山贼往西进入徐州琅琊,我才放下心来。”

“我正想整军北上,就传来消息,说黑山贼退兵了,故才没有出兵。此次东郡危急,幸亏你主有勇有谋,又得曹公和袁公之助,才解东郡之危。”

刘岱给自己找了个不出兵的理由,解释了一番,虽然这理由看着就很牵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