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风波”和“寻人事件”的余波渐渐平息,时间悄然滑入立夏。金意高中的校园里,知了声叽叽喳喳的叫唤着,燥热的天气让人略带烦闷。然而,高一(3)班的教室里,却涌动着一种不同寻常的雀跃和紧张感——一年一度的校园文艺汇演即将拉开帷幕。
班主任林老师站在讲台上,笑容温和:“同学们,这次汇演的主题是‘感恩’。学校提倡每个班级都积极参与,展现我们的精神风貌。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唱歌?跳舞?小品?各种提议层出不穷,但似乎都缺乏新意和凝聚力。
坐在陈汐晚旁边的严小诺,眼神亮晶晶的,突然高高举起手:“老师!我们表演手语吧!《感恩的心》!”
这个提议让大家都安静了一下。手语?《感恩的心》?似乎……有点老套?但又莫名地契合主题。
严小诺站起来,声音清脆而充满感染力:“大家想想看,手语是无声的语言,但它的力量却可以首抵人心!《感恩的心》这首歌本身就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我们全班一起,用整齐划一的手语动作,表达我们对老师、对父母、对朋友、对生活最深的感恩!这难道不比单纯的唱歌跳舞更有意义、更能打动人吗?而且,我们全班都能参与进来,一个都不少!”
她的话语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是啊,全班参与,无声的力量,真挚的感恩……这个想法瞬间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连一向对这些活动漠不关心的徐风,都从物理习题中抬起了头,看了严小诺一眼,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同。
“好主意!”林老师眼睛一亮,拍板决定,“就表演手语《感恩的心》!小诺这个提议非常好!那么,谁来负责组织排练呢?”
“老师,我可以!”严小诺自告奋勇,脸上又恢复了那种充满活力的笑容,仿佛前几日的阴霾从未存在。她看向陈汐晚,眨了眨眼,“汐晚,你文笔好,帮我们写一段朗诵词穿插在里面,好不好?渲染一下情绪!”
陈汐晚有些意外,但看着好友期待的眼神和全班同学投来的目光,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好,我试试。”
就这样,高一(3)班的手语表演项目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严小诺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和耐心。她利用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一遍遍跟着教学视频学习标准手语动作,然后再手把手地教给其他同学。陈汐晚则沉浸在对“感恩”的思考中,字斟句酌地撰写着朗诵词: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是谁点亮了我们求知的眼睛?当困惑如迷雾般笼罩,是谁用温暖的手掌为我们拨开前路?是您,敬爱的老师,用智慧的烛火,照亮我们懵懂的青春航程……我们或许笨拙,或许沉默,但此刻,请允许我们用无声的语言,诉说心底最深的谢意——感谢您的教诲,如春风化雨;感谢您的陪伴,似灯塔长明……”
朗诵词写得真挚动人,林老师看后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排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动作不整齐、节奏跟不上、部分同学觉得枯燥……问题层出不穷。每当这时,严小诺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不厌其烦地示范、鼓励。而陈汐晚则默默地用她温和的方式,帮助协调、安抚情绪。徐风虽然依旧话少,但每次排练都准时参加,动作学得很快,做得也极其标准,无形中成了男生们的标杆。他那张冷峻的侧脸在认真打着手语时,竟意外地透出一种专注而虔诚的魅力。
陈汐晚作为朗诵词的撰写者和穿插朗诵者,也需要熟悉整个表演流程。她站在排练的队伍旁,看着徐风修长的手指在空中划出流畅而富有力量的手语动作,每一个“感恩”,每一个“心”,都做得无比清晰而庄重。她注意到,当他做到“感谢命运”这句手语时,眼神似乎有片刻的失焦,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空气,落在了某个遥远而未知的地方。那一刻,他周身那种惯常的冰冷疏离感似乎淡去了一些,流露出一丝罕见的、近乎脆弱的东西,快得让她以为是错觉。
一次排练间隙,大家休息喝水。陈汐晚拿着水杯,习惯性地走回自己的座位(靠窗位置)坐下。徐风也回到了他旁边的座位,拧开黑色保温杯喝水,目光落在窗外。
空气有些安静。陈汐晚想起排练时他那个眼神,想起他从未缺席的认真,鼓起勇气,小声的对着旁边说了一句:“徐风,你……手语打得真好,很标准。”
徐风似乎没料到她会主动搭话,身体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缓缓转过头。深黑的眸子落在近在咫尺的她脸上,没有太多情绪,但也没有了之前那种刺骨的冰寒。他沉默了几秒,就在陈汐晚以为他不会回应,尴尬地想要转回头时,他低沉的声音响起,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
“嗯。学过一点。” 极其简短的几个字,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陈汐晚心中漾开了一圈涟漪。这是他在纸条风波后,第一次,对她说了学习之外、不带任何冰冷刺意的话,而且是在如此近的距离。
陈汐晚有些意外,随即心里涌上一丝小小的雀跃,她努力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自然:“是吗?怪不得呢。你的动作特别有力量感,看着很舒服。”
徐风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那清澈的眼睛里带着真诚的欣赏,没有刻意的讨好。他喉结微微滚动了一下,最终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便又将视线投向窗外。但陈汐晚敏锐地感觉到,两人之间那种无形的、厚厚的冰层,似乎因为这一次同桌间的近距离的对话,裂开了一道更宽的缝隙,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暖意流动。
汇演的日子终于到了。大礼堂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轮到高一(3)班上场时,舞台灯光暗下,只留下一束柔和的追光打在舞台中央。全班同学身着统一的白色衬衫、深色裤子/裙子,整齐肃立,神情庄重。
悠扬而深情的《感恩的心》前奏响起。陈汐晚站在队伍前方稍侧的位置,清澈而饱含情感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流淌出来,念诵着她精心撰写的词句。随着她的朗诵,舞台上的同学们,在严小诺无声而充满力量的带领下,开始用双手“说话”。
抬手,抚胸,指向远方,双手合十于心口……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整齐划一。没有华丽的技巧,没有喧闹的音效,只有无声的手势在灯光下划出虔诚的弧线,配合着陈汐晚真挚的朗诵和背景音乐,形成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台下的喧嚣渐渐平息,所有人都被这无声的感恩所打动。
当表演进行到高潮部分,全班同学齐刷刷地做出“感恩的心”的核心手势——左手抚胸,右手食指指向天空(代表命运/上天),然后缓缓收回,双手在心口处合拢——动作整齐得如同一个人。那一刻,整个礼堂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雷鸣般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许多老师和家长都悄悄抹起了眼泪。
站在队伍中的徐风,清晰地听到了陈汐晚朗诵中那句“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在这段青春的旅程里”,他做着那个指向天空的动作,目光下意识地飘向了舞台前方那个纤细而专注的身影。舞台的灯光落在她身上,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她的声音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穿透喧嚣,首抵他内心某个寂静的角落。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的悸动,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冰冷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细微却无法忽视的涟漪。
表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毫无悬念地摘得了文艺汇演的一等奖!当班长代表全班上台领奖时,整个高一(3)班沸腾了!大家欢呼着,拥抱在一起,分享着这来之不易的集体荣誉带来的喜悦。
严小诺激动得又蹦又跳,从前排的座位转过身,一把抱住坐在后面的陈汐晚:“汐晚!我们成功了!你的词写得太好了!”
陈汐晚也开心地笑着,眼角。她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身旁。徐风依旧坐在座位上,脸上依旧没什么大的表情,但嘴角似乎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不再是那种习惯性的冰冷线条。当他的目光无意中与陈汐晚带着笑意和探寻的眼神在空中相遇时,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移开,而是短暂地停留了一瞬,然后几不可查地,对她微微点了点头。
那一个点头,轻得像一片羽毛落地,却像一缕微暖的春风,悄然吹散了陈汐晚心头最后一丝关于“纸条风波”的寒意。她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无声地改变。这不仅仅是一场成功的表演,更是高一(3)班这个集体凝聚力的升华,也是她和同桌徐风之间,那场漫长夏季里,第一道冰层融化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