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难刚成功,朱棣要杀我!
大明:靖难刚成功,朱棣要杀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靖难刚成功,朱棣要杀我! > 第25章 徐辉祖论得失,常茂劫牢

第25章 徐辉祖论得失,常茂劫牢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靖难刚成功,朱棣要杀我!
作者:
蜂仙
本章字数:
8636
更新时间:
2025-07-02

朱允炆认为燕军已败,京师不可无良将。

于是,他下旨把你调回了京师,这么一来,淮北的何福,平安,孤军奋战,被燕军给打败了。

当时,如果朱允炆没把你调回去的话,燕军就不可能取胜。”朱允熥说。

徐辉祖眼神暗淡:“皇上还是太年轻了,犯下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他没有听齐泰的话,齐泰建议他,要削藩的话,必须先除燕王的藩,因为燕王在所有的藩王之中,实力是最强的。

只要把燕王的藩给削了,其他碌碌之辈都不在话下,

他却听从了黄子澄错误的建议。

黄子澄说,燕王抗击北元,立有大功,削之无名。

周王和其他藩王在先帝的时候就犯下了很多的过错,削之有名,

黄子澄认为周王是朱棣的亲兄弟,削了周王的藩,也就等于砍去了朱棣的左膀右臂,殊不知这样一来,打草惊蛇。

朱棣有了充分的准备。

他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是用人不当,

他任命张昺,谢贵和张信三人前往北平。

张昺为布政使,谢贵和张信为都指挥使司。

他就忘记了张信乃是朱棣的旧部,而且,张信一直不忘旧主,和朱棣的关系非常好。

到了关键时刻,张信投降了朱棣,这对于朝廷来说,损失巨大。

第三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他任用那个饭桶李景隆。

李景隆只会夸夸其谈和历史上的赵括,纸上谈兵差不了多少。

他哪里有什么作战经验呢?

可是,朱允炆却用李景隆替代了耿炳文。

虽然耿炳文年纪大了点儿,但是,毕竟是老将,作战经验丰富,老成持重啊。

这是朱允炆最大的错误!”

朱允熥听了,认为徐辉祖说得有道理呀。

“还有,朱允炆不应该把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三人释放回北平的,如果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人在朱允炆的掌握之中,朱棣就是发动靖难之役,他也要有所顾忌。

朱棣原本有四个儿子,幼子早夭了,那么,只有这三个儿子,

难道说他能不顾及他这三个儿子的性命吗?

朱允炆却天真地听信了黄子澄的建议,说什么这样可以麻痹朱棣,简直荒唐至极。”

朱允熥双手抱着胸前,静静地听着。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徐辉祖看得很清楚,本来朱允炆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他作为帝王,号令天下,征讨朱棣名正而言顺,没想到一手好牌被他打得稀巴烂。

朱允熥有感而发:“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往往会因一人而兴,也可能因一人而亡,

倘若朱允炆任命你为主将的话,又怎么会有此败呢?”

徐辉祖摇头苦笑:“你说错了,他是不会任命我做主将的。”

“为什么?”朱允熥不由地问道。

“道理很简单,因为我的姐姐徐妙云嫁给了朱棣,我与朱棣是亲戚关系,

朱允炆怎么能放心把大军交到我的手上呢?

他宁愿把军队交给李景隆,随他怎么去败,他放心!

可是,我就不同了。

那一次,他之所以把我从前线调回来,还不是因为黄子澄等小人在他的面前搬弄是非吗?

说什么我的功劳太大了,功高震主,又说什么倘若我与燕军联合,朝廷岂不是要颠覆了?”

朱允熥重重地点了点头,缓缓道:

“自古以来,都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使用人才的君主。

作为帝王要能容得下他人才行,要能宽容手下那些原文官武将的缺点,要允许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没有这样的心胸,是很难驾驭人才的。

就拿战国时期的魏国来说,魏国是最新崛起的,在魏文侯的治理下,

他重用了翟黄、乐毅、西门豹、子夏和李悝等人,任用李悝实行变法。

使魏国最先强大了起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甚至有称霸中原的趋势。

可是,到了魏国后期,魏国虽然人才很多,可是君主却容不了他。

他们是魏国的人才,可是,他们在魏国不但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反而被迫害,

比如说,孙膑乃是军事奇才,却受了膑刑。

孙膑在魏国待不下去了,逃到了齐国,却受到了齐王的重用。

后来,他指挥了马陵之战,桂林之战。

范雎在魏国因为才华出众遭人妒忌,平白无故被人打断了肋骨,扔进了茅房,被那些人在他的身上撒尿,受尽了凌辱,差点儿死了。

后来,范雎逃到了秦国,受到了秦王的礼遇和重用。

范雎为秦王提出了远交进攻的策略,从那以后秦国就有了自己的战略路线,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致使秦国越来越强大。

商鞅也是如此。

他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也逃到了秦国,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

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秦国才逐渐强大了起来。

如果秦国没有这些人才,又怎么可能那么强大,统一六国呢?

魏国因为流失的人才太多,一代不如一代,最终被秦国所灭。

如果魏王能够重用那些人才的话,又怎么可能会是那样的结局呢?

别的不说,就拿项羽来说也是如此。

项羽的武艺那是没的说,力能扛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是,他缺乏使用人才的肚量。

韩信乃军事奇才,在他的麾下只不过做了一名执戟郎。

韩信曾经对刘邦说过,说项羽把刻好的将印拐角都摸平了,也舍不得发给手下的那些将士。

项羽只有范增一个主要谋士,却不能用。

范增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足智多谋!

正因为有了范增,项羽始终占据着上风和主动,

可是,项羽却中了陈平的离间之计,居然对范增起了疑心。

那老头子如何能受得了此等侮辱?

他一气之下离开了项羽,返回老家。

他越想越气,在途中,背疮复发,死了。

钟离昧是项羽手下的头等大将,

他的功劳和黥布差不了多少。

项羽封黥布为九江王,却没有封钟离昩为王。

项羽逐渐怀疑钟离昩,他被迫无奈之下,离开了项羽,投奔韩信。

如果项羽能够充分地使用韩信,范增和钟离眜的话,他又怎么会有该下之败呢?

三国时期,袁绍当年在河北袁绍的实力远远地大于曹操。

袁绍手下有众多的谋士,最重要的就是沮授、许攸、田丰等人,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当年,汉献帝刘协流落在江湖上的时候,沮授曾经向袁绍建议,赶紧把汉献帝请到冀州来,咱们就可以挟天子以令天下。

袁绍却听不进去,认为平白无故给自己找一个顶头上司来干什么?

不久,曹操抢先一步把汉献帝迎接到许昌去了,

曹操经常以汉献帝的名义下旨给袁绍,让他干这干那,那时候他又开始后悔了。

田丰劝袁绍不要去打曹操,他也不听。

袁绍却把田丰关进了狱中,说什么等我打败了曹操,看你还有何话说?

当曹操和刘备正在交战之时,许攸向袁绍献计,可速派大军从背后偷袭许昌,可一举成功。

袁绍还是不听。

刘备见徐州即将被攻破,急得没办法,派人去找许攸。

许攸建议袁绍发兵,袁绍却说,小儿袁尚生病了,哪有心思打仗啊。

袁绍手下众多的谋士,献祭献策。

凡是对袁绍有利的计策,袁绍一概听不进去。

如果袁绍能像刘邦和李世民那样从善如流的话,又怎么会有官渡之败呢?

当年刘邦得了天下之后,曾经召集群臣总结他是怎么得天下,而项羽又是怎么失天下的。

刘邦指出,他在智谋方面比不了张良,张良运筹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他在粮草运输、后勤供给等方面不如萧何。

在行军打仗方面,比不了韩信,但是,这三个人却能为自己所用,而项羽有范增却不能用,这就是他夺取天下的原因了。

应该说,刘邦的分析还是比较中肯的,切合实际。

李世民曾经说魏征就像是他的一面镜子,

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伟大的帝王之所以伟大,那是因为他们心胸宽广,能够容许别人比自己强,善于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用人之所长,能够宽容他人身上的缺点。

当年吴起就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

吴起为了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把自己的妻子给杀了。

这在常人看来,是无法容忍的,但是,魏文侯就能容得下他。

朱允炆也是昏君,黄子澄给他出点子,他就听了。

你让他不要把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岁三人释放回去,他却听不进去。

由此可见,朱允炆也是像魏惠王、项羽和袁绍一样的人呐。”

听了朱允熥的这一番话,徐辉祖感慨地说道:“没想到吴王也熟知历史啊!”

朱允熥目光注视着遍体鳞伤的徐辉祖:“徐将军,你不必过于自责,你已经尽力了。”

徐辉祖忍不住潸然泪下:“如今皇上下落不明,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心如刀割。

只是不知你犯了什么错,朱棣为什么要如此对你?”

朱允熥微微一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作为帝王想要治臣子的罪还需要理由吗?”

徐辉祖叹息了一声:“我原以为朱棣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没想到他靖难成功之后,灭了方孝孺的十族,把齐泰和黄子澄都杀了,而且,他还把铁铉凌迟处死了。

铁铉死得惨呐。

他对于朝中的那些旧臣尚且如此,对你也不能放过,真是让人可发一笑啊!”

朱允熥和徐辉祖在监牢里相遇,两个人聊了很多。

后来,徐辉祖从怀里摸出了一封书信,交给了朱允熥。

“如果有朝一日,你能出去的话,请你把这封信送给我姐姐徐妙云,有很重要的事儿。拜托了!”

朱允熥心想他姐姐现在贵为皇后,不知道徐辉祖要对他姐姐说些什么。

但是,朱允熥敬重徐辉祖的为人,点头答应。

“你放心,假如我能出得去的话,我一定把这封信送到你姐姐的手上,同时想办法把你搭救出去。”

“那就多谢了。”

夜里三更时分。

徐辉祖在牢房之中已经睡着了。

隐隐约约,朱允熥的耳畔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紧接着又听到了“啊啊”的惨叫声。

朱允熥猛然从梦中惊醒。

他睁开双眼看一下那牢房的门外,只见有一人就像是一头下山的猛虎似的闯进了监牢之中。

在监牢里横劈竖砍,

刹那间,放倒下七八个人。

朱允熥心想这是谁呀?这么勇猛!

他借着灯光观看,进来的这个人不是常茂,却又是谁?

朱允熥心中纳闷,不知道他是怎么摸到这里的。

原来朱允熥被带走了之后,赵灵儿心中着急。

于是,她取出了两只信鸽,写好了书信放飞了出去。

当时,常茂正在峨眉山的那个山洞之中睡觉。

他把那个信鸽接在手上,把那封信展开一看,吃了一惊。

他心想张辅这小子真他娘的不是人呐,早知如此,上一次我就阉了他,我看他还嘚瑟!

但是,朱允熥不愿意那么做,便宜了那小子,没想到他却来了个突然袭击,把朱允熥给带走了。

常茂眨了眨眼睛,心想朱允熥到了他们手上,那可就熟了!

张辅那小子最是凶狠不过!

他能饶过朱允熥吗?

常茂越想越是着急。

于是,他带上应用之物骑上一匹快马,进了城。

他四处打听监牢所在的位置,白天他不敢行动,找一家如归客栈,好好地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到了晚上,吃过晚饭。

他摸到了那座监牢,他先是查看了周边地形,看好离去的路,然后,把那个草帽又带上了,把脸也遮盖了起来,手握那一把张辅在客栈里留下的刀,便冲了过去。

三更时分,这里的狱卒大都已经睡着了,怎么会想到有人会劫牢呢?

像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是很少有发生的。

只听说过卫青当年被馆陶公主抓了起来,关在监牢里,是公孙敖把他救了出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