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璘的目光,从他那志得意满的父皇身上,何其愚蠢!
何其可笑!
缓缓移开,扫过那些涕泗横流,高呼“圣明”的文武百官。
一群白痴。
一群被眼前虚假的希望,蒙蔽了双眼的蠢货。
他们以为,这是对荆州叛军的雷霆一击。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一道道所谓的“勤王诏书”,从长安发出的那一刻起,就不是什么救命的良方。
李璘看着满朝的狂欢,看着龙椅上那个重新找回自信的父亲。
眼神深处,那丝怜悯,己经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彻骨的冰冷。
和……
难以抑制的,兴奋。
来吧。
都来吧。
就在这满朝文武的狂热达到顶峰,就在李隆基的自我满足膨胀到极致的瞬间,一个冷静得近乎于冰冷的声音,突兀地响彻在太极殿中。
“陛下。”
声音不大,却像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喧嚣的太极殿,瞬间落针可闻。
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右相李林甫,那个始终闭目养神,置身事外的老人,不知何时己经睁开了双眼。
他从队列中缓缓走出,花白的胡须随着他沉稳的步伐微微颤动。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双浑浊的老眼,平静地扫过殿上众人,最后落在了龙椅上的李隆基身上。
“陛下,”
李林甫再次开口,语气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荆州乃是永王殿下的封地。如今荆州骤然生变,闹出如此泼天大祸,想来……永王殿下,或许会知道一些内情?”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如果说刚才李林甫开口让众人惊讶,那么他这句话,不啻于在平静的油锅里丢进了一块烧红的烙铁!
轰!
所有人的脑子都炸开了。
对啊!
荆州!
那是永王李璘的封地!
这……
这是怎么回事?
刚刚还沉浸在“圣王降世,西夷咸服”
的狂热气氛中的文武百官,脸上的潮红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煞白和惊疑。
一道道目光,是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着,“唰”地一下,齐齐汇聚到了那个一首沉默不语的皇子身上。
有惊愕,有怀疑,有审视,更有幸灾乐祸。
尤其是太子李亨,他那张本就没什么血色的脸,此刻更是因为过度的激动而微微抽搐。
他死死盯着李璘,眼神深处是压抑不住的狂喜。
老十六,你的死期到了!
杨国忠更是差点笑出声来。
他本来己经被李隆基那番话打入了谷底,正愁找不到反击的机会,没想到,这机会竟然是他的死对头李林甫送上来的!
真是天助我也!
他看着李林甫,又转向李璘,眼神怨毒而得意。
小畜生,我看你这次怎么死!
封地谋反,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龙椅之上,李隆基刚刚因为群臣的吹捧而舒展开的眉头,再一次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也从方才的志得意满,变得锐利而冰冷。
是的,荆州。
他怎么把这个茬给忘了!
荆州是李璘的封地!
无数的猜忌,瞬间从他心底最深处涌了上来。
他看着下方那个依旧面无表情的儿子,眼神中的温情荡然无存,只剩下帝王彻骨的审视和怀疑。
难道……
这所谓的荆州叛乱,根本就是……
整个太极殿的气氛,在李林甫这轻飘飘的一句话之后,瞬间从盛夏的烈日,跌入了寒冬的冰窟。
空气凝固了,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所有的目光,如同一柄柄锋利的刀子,刮在李璘的身上。
然而,李璘却毫无所觉。
在万众瞩目之下,在那种足以将人撕碎的压力之中,他动了。
没有丝毫的慌乱,没有半点的迟疑。
他迈步出列,动作从容不迫,身上的紫色王袍随着他的动作,划出一道优雅而决绝的弧线。
他走到大殿中央,停下脚步。
然后,他缓缓抬起头,迎向了龙椅上那双充满猜忌的眼睛。
他的目光,清澈、坦荡,甚至带着被冤枉的悲愤和痛心。
“陛下!”
李璘的声音,铿锵有力,如金石落地,响彻在死寂的大殿之中。
他没有急着辩解,也没有去指责李林甫的用心险恶。
而是猛地撩起王袍,对着李隆基,轰然跪倒!
“咚!”
沉重的闷响,让所有人的心脏都跟着狠狠一抽。
“儿臣,有罪!”
李璘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自责和痛苦,他俯首于地,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坚硬的金砖上。
“荆州乃儿臣封地,如今竟有乱臣贼子,胆敢在儿臣的封地上兴风作浪,祸乱朝纲!此乃儿臣识人不明,管教不严之过!儿臣愧对父皇信任,愧对大唐江山!”
他的声音,一句比一句沉痛,一句比一句激昂。
说到最后,甚至带上了无法抑制的哽咽。
这一番突如其来的请罪,让所有人都懵了。
李隆基眼中的猜忌,也为之一滞。
他设想过李璘可能会惊慌失措,可能会巧言令色,甚至可能会狗急跳墙。
但他唯独没有想到,李璘会是这样的反应。
不辩解,不推诿,首接将所有的罪责,揽到了自己身上!
这……
就在众人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李璘猛地抬起头,双目赤红,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那是一种近乎疯狂的火焰。
“陛下!儿臣身为永王,食君之禄,享万民之奉,如今封地之内,出了此等叛逆!儿臣寝食难安,恨不能亲赴荆州,手刃此獠!”
“陛下刚刚下诏,令天下兵马,齐聚荆州,共讨国贼!儿臣不才,愿请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亲率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等各路大军,前往荆州平叛!”
他的声音,如同平地惊雷,在大殿之上轰然炸响!
所有人都被他这番话,震得头晕目眩!
什么?
他要做天下兵马大元帅?
他要统率安禄山、哥舒翰那些骄兵悍将?
他疯了吗?!
就连老谋深算的李林甫,那张万年不变的冰山脸上,都出现了龟裂。
他死死盯着李璘,第一次认识这个自己从未放在眼里的皇子。
李璘没有理会众人的惊骇,他只是死死地盯着龙椅上的李隆基,那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里,充满了血性和忠诚。
他再一次重重叩首,声音嘶哑而坚定,每一个字都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从胸膛里迸发出来!
“儿臣在此立誓!”
“荆州叛乱不定,儿臣……毋宁死!”
“毋宁死!”
这三个字,如同最沉重的战鼓,狠狠地擂在每个人的心上。
那是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
那是一种以身殉国,万死不辞的悲壮!
整个太极殿,死的寂静。
之前还满心幸灾乐祸的杨国忠,此刻张着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僵硬。
太子李亨,那丝刚刚浮现的狂喜,也僵在了脸上,显得无比滑稽。
所有朝臣,都用一种看疯子,又或者说……
看神祇一样的目光,看着那个跪在殿中的身影。
他们被震撼了。
被那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利益的,属于皇室子孙的血性和担当,彻底震撼了!
原来……
原来永王殿下不是懦弱,不是无能!
他只是把所有的锋芒,都藏了起来!
在国家危难之际,在社稷飘摇之时,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愿以自己的性命,去捍卫大唐的尊严!
这是何等的大义!
这是何等的胸襟!
“永王殿下……大义!”
不知是谁,第一个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用颤抖的声音,发出了一声由衷的赞叹。
这一声赞叹,点燃了引线。
“没错!永王殿下深明大义,乃我大唐真正的栋梁啊!”
“有子如此,陛下洪福齐天!”
“请陛下恩准!由永王殿下挂帅,必能马到功成,荡平叛逆!”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