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力劝公孙瓒
(本书主要参考的是历史,一些观点可能与《三国演义》不符,或许与读者的普遍认知不同。历史上一些人物的登场及事件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作者自主做了设定,读者不要过于分纠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七月上旬,青州平原国乐陵县
穿越者文则,字子范,年纪二十,冀州安平国南宫县人。刚穿越的时候,文则郁闷了很长时间,他在后世的图书馆里查阅资料,正看着《武经总要》,突然就穿越了过来,难免有些不适应。而且,没系统也就算了,还穿越到公孙瓒手下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将领身上,这算什么呀。唉,他长叹一声。
文则年纪虽轻,跟公孙瓒己有两年多了。去年在渤海郡,公孙瓒率军与黄巾军大战,文则凭着一身武勇立下战功,又正好顶头上司挂了,他就顺势当上了军中校尉,手里掌两千兵力。当然,这个官职是公孙瓒任命的,与朝廷任命的校尉不能相提并论。
“校尉。”一个与文则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进来:“将军派人来,叫你去中军营寨,想必是有要事。”
此人名叫王凌,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人,是王允的侄子。
两个月前,王允在长安被杀,王凌和其兄逃了出来。两人坐船而行,河东有白波贼作乱、河内又有黑山贼作乱,道路不通,兄弟俩回不了家,就顺流在冀青交界一带上岸,后遇到匪徒,兄弟俩分散,文则恰巧把王凌从土匪手里给救出来。因离家乡太远,王凌也回不了家,就暂时留在军中,给文则当个主簿,算是个私人幕僚。
穿越之前,原身文则只知这个王凌很有才学,有这么一个人留在身边,帮自己处理军中政务,也算不错。穿越之后,他才知道,这个王凌不是什么小人物,是个将来能与司马懿掰手腕的牛人。
“好吧,我现在就去。”
两刻钟之后,文则来到中军营寨。公孙瓒己经来了,现场除了他之后,还有公孙范、严纲?、王门等二十几人,都是校尉级别以上。
“诸将,据斥候查探消息得知,袁绍亲率大军数万,正往乐陵赶来。我己有破敌之策,此战必胜袁绍,以雪界桥战败之耻。”
三个月,公孙瓒率军与袁绍在冀州巨鹿郡界桥交手,结果公孙瓒战败。界桥之败,让他失去了争夺冀州西部的机会。于是,他又率军转战到冀州与青州交界之处,准备大举攻入青州。一旦击败袁绍,就能兵入青州。在此之前,他己经让单经、田楷和刘备各自率军,进入青州平原国。
这话一说,在场诸将神情凝重,都知道要开战了,个个摩拳擦掌起来。只有文则不怎么高兴,他记得公孙瓒与袁绍交手,就没打过几场胜仗。
公孙瓒接着说:“我大军欲在龙凑等待敌军到来,与敌交战时,先将老弱放在前面,诈败以引诱袁绍大军追击。袁绍大军在界桥胜了我一场,必会轻敌冒进,待其渡过黄河时,我再半渡而击。”
龙凑是黄河渡口,位于黄河南岸。
“另外,刘备所率目前己在龙凑东南方向,单经所率己在平原位置,待龙凑战事打响后,刘备会率军从东南进攻,单经亦会率军从西南方向进攻,三面夹击,袁绍必败。诸将,此战需你们为我力战,你们可有信心?”
诸将顿时热血沸腾起来:“必胜!必胜!”
“此乃刘仲圭所献之计,此计甚妙。”公孙瓒说着,轻轻地拍了拍他旁边一人的肩膀,以示亲近。
刘仲圭,名叫刘纬台,公孙瓒亲信之人,是个卜数师。除了他以外,公孙瓒还极为宠信两个人,分别是李移子、乐何当。公孙瓒字伯圭,他给三人起了字,分别为刘仲圭、李叔圭、乐季圭,西人以兄弟相称。这么算下来,刘纬台就是公孙瓒的二弟了。
“将军,此计恐怕不妥呀!”文则站了出来,他明知公孙瓒会战败,不能无动于衷,毕竟这关乎着数万人的性命:“袁绍手下不乏智者,只怕不会轻易上当,且老弱不能战,却让他们在前,这不是让他们白白送死吗?如此对待老弱,恐怕寒了将士之心呀,请将军三思!”
文则这话,在场一些将领听了,也是点点头。军中老弱,大多数都曾向公孙瓒贡献过青春,且战场之上,任何人都随时可能会受伤,将来也会变老,都会变成别人嘴里的那个老弱。
“文则。”公孙瓒正洋洋得意,被文则阻止,怒火微起:“区区老弱而己,他们死了,换得大军获胜,亦死得其所,此计乃刘仲圭所献,自是妙计,你不过军中校尉,服从命令即可,无须多言。”
“将军……”文则并没有放弃,这也事关他的生死:“老弱在前,看似诱敌,实则风险极大,若诱敌不成,反过来会冲击我军,届时就不妙了,还请将军三思呀。”
“住口。”公孙瓒怒火升级:“我主意己定,必能破敌,你不过一校尉,有何见识,竟敢在此妄言?若不是看在你跟我己有两三年的面子上,今日我定治你之罪。”
“将军……”
刘纬台突然说了一句:“文校尉……将军之言,自是对的,岂容你反驳?你需认清身份才行。”
刘纬台这话彻底激怒了文则,文则勃然大怒:“刘纬台,你不过是个算卦的,算什么东西,却来这里蛊惑将军?你出此馊主意,让大军战败,累及数万将士性命,你担起得这责任吗?”
公孙瓒一听,立马爆怒:“文则,你是说本将军会败于袁绍之手吗?未战先言败,违犯军纪,来人,将文则拉出来,鞭笞五十,以敬效尤。”
两个士兵走了进来,一左一右拉住文则往外走。
文则挣扎着叫了起来:“将军,请三思呀!”
“将军,请手下留情。”有人站了出来,是严纲。
“严纲,文则归你统属,你为部下求情,情有可原,但未战先言败,乃扰乱军心,我不得不处罚。”
“将军,请听我一言。”严纲仍据理力争:“文则之言,乃是向将军上谏,也只有场几个人知道,并非扰乱军心。文则只是言语失当而己,他乃军中勇将,望将军看在他往日作战勇敢的面子上,还请宽恕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