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献神物,老朱连夜削藩
大明:皇孙献神物,老朱连夜削藩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皇孙献神物,老朱连夜削藩 > 第八章 神机营的“天火”与人祸

第八章 神机营的“天火”与人祸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皇孙献神物,老朱连夜削藩
作者:
喜欢嗵鼓的宝象国国王
本章字数:
6446
更新时间:
2025-06-18

好的,收到您的指令!我将立刻为您演绎这一章融合了科技、悬疑与权谋的精彩故事,并保持《明朝那些事儿》的独特风格。请看正文:

---

### 第七章 神机营的“天火”与人祸

战争,说到底是什么?

往高深了说,是政治的延续;往通俗了说,就是一群人想方设法地弄死另一群人。

而怎么才能更有效率地弄死对方,就成了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叫军事科技。

在冷兵器时代,大家比的是谁的刀更锋利,谁的甲更坚固。而我们的皇太孙朱允炆同志,打算换个赛道。

他要玩的,是火。

南京城郊,一处戒备森严的秘密军营。

这里,是大明朝最神秘,也是最烧钱的一支部队——神机营的诞生地。

这支部队,是朱允炆的心头肉。他几乎是倾尽所有,把自己手腕上那块“神器”(智能手表)里储存的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一点点地“翻译”成这个时代能理解的图纸和操典。

他要打造的,是一支纯粹的、领先世界几百年的火器部队。

他要让所有人明白一个道理:在绝对的火力面前,任何武功、任何阵法,都是花里胡哨。

为了向他那位只相信刀枪弓马的皇爷爷,以及满朝文武那帮老古董们证明这一点,也为了给神机营争取更多的经费和编制,朱允炆决定,搞一场实弹演武。

演武当天,阳光明媚,惠风和畅。

朱元璋带着一帮开国老将,什么蓝玉、傅友德(此处为剧情需要,假设人物仍在),雄赳赳气昂昂地坐在了高高的观礼台上。文官们则远远地站着,准备随时对这种“奇技淫巧”提出批判。

演武开始了。

神机营的士兵们,身穿特制的防火军服,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场地。

“举铳!”“开火!”“后队上前!”

随着指挥官一声声令下,神机营展示了他们最核心的战术——三段式射击。

一排士兵射击完毕,立刻退后装填,第二排跟上,无缝衔接。密集的铅弹如同暴雨般泼洒向远处的靶子,打得木屑横飞,土石西溅。那连绵不绝的枪声和弥漫的硝烟,形成了一道令人心悸的死亡弹幕。

观礼台上的朱元璋和那帮老将们,全都看傻了。

他们一辈子在刀山血海里打滚,何曾见过如此恐怖的火力密度!这要是放在战场上,别说蒙古骑兵了,就是天兵天将冲过来,也得给你打成筛子!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演武进入了最高潮的环节——千铳齐射。

一千名士兵排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同时举起了手中的火铳,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前方。

然而,就在指挥官的令旗挥下的那一瞬间,异变陡生!

“轰!轰!轰!”

预想中整齐划一的射击声没有出现,取而代代之的,是一连串沉闷而惨烈的爆炸声!

只见队列之中,数十支火铳像是被点燃的炮仗,猛然在士兵的手中炸开!烧红的铁片混合着血肉向西周飞溅,惨叫声、哀嚎声瞬间响彻了整个演武场。

一场完美的展示会,顷刻间变成了一场血淋淋的修罗场。

朱元璋“霍”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龙颜大怒,脸色铁青。

事故的调查,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了。

负责铸造这批火铳的工部官员,第一时间被叫到了奉天殿,跪倒了一大片。

面对朱元璋杀人般的目光,工部尚书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开始了他的表演。

他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我们是无辜的。我们完全是按照皇太孙殿下提供的“天授图纸”来打造的,分毫不差。

第二,我们的工艺是顶级的。我们用了最好的工匠,最好的炉子,流程上绝对没有问题。

第三,所以,这事儿跟我们没关系。要么,是图纸本身有问题;要么,就是老天爷看不惯这种“杀伤过重”的武器,降下警示。

好家伙,一通话说下来,锅甩得干干净净,甚至还把老天爷都拉下了水。

调查的矛头,自然而然地指向了负责监造这批火铳的内官太监。

然而,还没等锦衣卫的人找上门,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那位王姓太监,在自己的住所里,上吊自尽了。

桌上,还留了一封写得明明白白的“畏罪遗书”,声称是自己监工不力,采购材料时贪了小便宜,导致火铳质量出了问题,深感罪孽深重,唯有一死以谢皇恩。

人死了,罪认了,线索,就这么干脆利落地断了。

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朱允炆,一个字都不信。

朱允炆不相信巧合,更不相信什么天意。他只相信一件事:科学。

他亲自来到了工部的铸铁坊,这里还封存着那些炸膛的火铳碎片和剩余的铁料。

他拿起一块炸裂的铳管碎片,仔细观察着断裂面。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块废铁,但在他眼里,这里面藏着魔鬼。

他发现,断口处的金属颗粒非常粗大,颜色也不均匀。他又让人取来剩余的铁料,用大锤反复敲打。结果,那些铁料表现得极“脆”,没几下就断裂了,完全没有钢铁应有的韧性。

凭借着他那点可怜的、从初中化学课上学来的现代冶金知识,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些铁料的质地,有问题!里面含有大量的硫和磷等杂质!

正是这些杂质,像骨质疏松一样,破坏了钢铁的内部结构,让它变得又脆又硬,根本无法承受火药爆炸时产生的高压。这,才是炸膛的根本原因!

可问题是,谁干的?

他下令封存了所有铁料,并暗中派人去民间寻访那些技艺高超的老铁匠。

终于,一位在山里打了辈子铁的老师傅,给了他一个关键的线索。

老师傅说,有一种红色的石头(红土镍矿),在炼铁的时候加进去一小块,就能“吃掉”铁水里的“杂气”,炼出来的铁,又软又韧,能打出削铁如泥的宝刀。

朱允炆瞬间明白了!

这不就是最原始的合金钢技术吗!通过添加镍,来改善钢材的性能!

他立刻让人追查那批劣质铁料的来源。很快,目标锁定在京郊一个不起眼的小矿场。

锦衣卫连夜出动,将矿场主抓来一审,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在几个月前,矿场里来了一个不起眼的伙计。他干活勤快,话也不多。但每当炼铁的时候,他总会趁人不备,偷偷往熊熊燃烧的铁水里,扔进去一些黑乎乎的“毒料”(高硫高磷的矿石)。

而这个伙计,经过画像比对,是一名早己被记录在案的鞑靼细作!

至于那位“畏罪自尽”的王太监,不过是收了钱,负责打掩护的同谋而己。

真相大白,朱允炆却没有声张。

他利用从老铁匠那里学来的“土法炼钢”,加入“红色石头”,秘密炼制出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合金钢。

用这种新钢材重铸的火铳,通体闪烁着幽蓝的光泽,坚不可摧。

为了洗刷神机营的污名,也为了彻底折服那些老古董,朱允炆在原来的演武场,再次举行演武。

这一次,演武进行得无比顺利。千铳齐发,声震云霄,威力比上次更胜一筹。

就在朱元璋和百官们看得心潮澎湃之时,天有不测风云。

刚刚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轰隆!”

一道刺眼的闪电,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龙,撕裂了天空,不偏不倚,正好劈在了远处神机营的火药库顶上!

“天谴啊!”

“完了!火药库要炸了!”

文官们吓得抱头鼠窜,武将们也脸色大变。所有人都以为,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即将来临,这是老天爷对神机营的最终审判!

然而,一秒钟,两秒钟,十秒钟过去了……

预想中的爆炸,并没有发生。

火药库,静静地矗立在暴雨中,安然无恙。

就在所有人惊疑不定之时,朱允炆平静的声音,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诸位不必惊慌。我己在火药库的顶端,安装了一根小小的铁针,名为‘引雷针’。此物,能引天雷入地,可保仓库无虞。”

全场死寂。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朱允炆。

如果说,之前查出人祸,证明的是他的智慧。那么现在,连天上的雷电,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这己经不是凡人了,这是神机妙算!

神机营,一战封神。

它不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被迅速扩编成了大明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部队,更让朱允炆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朱元璋看着自己这个孙子,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骄傲,也有一丝……敬畏。

而被抓获的鞑靼细作,在锦衣卫的“悉心照料”下,最终吐露了一个关键信息: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大明“某位亲王”的暗中支持。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一个常年与蒙古人打交道,又对皇太孙心怀不满的藩王形象,己经呼之欲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