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觉醒读心术,玩转乡村
意外觉醒读心术,玩转乡村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意外觉醒读心术,玩转乡村 > 第22章 组织村民兴产业,读心定位巧营

第22章 组织村民兴产业,读心定位巧营

加入书架
书名:
意外觉醒读心术,玩转乡村
作者:
明月照江楼
本章字数:
507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在刘三养殖场初见成效、小莲得以解救之后,张凡在卧牛村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他不再是那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而是村民们眼中的“能人”和“福星”。当他提出要改善村里小学的教育条件时,得到了李老先生和村民们的一致支持。

然而,张凡深知,要从根本上解决村里的教育问题,单靠他一个人的钱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村子整体富裕起来,让村民们有能力支持教育,也让孩子们看到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他开始思考,卧牛村除了药材和养殖,还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他漫步在村子里,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这竹子长得真好啊,要是能砍下来编点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卖钱?】 【我家后山好多草药,可惜没人懂怎么采,怎么炮制。】 【村里那些老手艺,现在都没人做了,可惜了。】

张凡运用读心术,感应着村民们的心声。他发现,许多村民都有一些零散的想法和潜在的技能,只是受限于眼界和销路,从未想过将其变为可行的产业。

他很快锁定了两个方向:竹编手工艺品和特色草药/农产品深加工。

卧牛村依山傍水,漫山遍野都是茂盛的竹林,村民们祖祖辈辈都有竹编的传统,虽然现在少有人做,但手艺还在。而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草药和特色农产品,只是村民们不懂得如何开发和销售。

张凡决定,要将这些零散的资源和技能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

他首先召集了村里几位平时擅长竹编的老人,以及一些对草药有了解的村民,开了一场简单的会议。

“各位乡亲,咱们卧牛村有山有水,资源丰富。以前咱们穷,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出路。”张凡开门见山地说道,“现在,刘三的养殖场己经成功了,这证明只要咱们肯干,肯动脑筋,咱们村也能富起来!”

他接着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咱们村的竹子这么多,咱们的老手艺竹编,能不能重新拾起来?编一些篮子、簸箕,甚至更精美的竹器?”

【竹编?这东西现在谁还用啊?】 【能卖几个钱啊?】 【老张家这小子,是不是想一出是一出?】

张凡听到村民们的顾虑,他知道,要让他们相信,需要拿出实际的例子。

“各位乡亲,我这次去镇上,特意留意了一下。”张凡继续说道,“镇上那些有钱人,现在都喜欢买一些精美的工艺品和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咱们的竹编,如果能做得更精致、更有创意,肯定能卖出好价钱!”

他拿出一张纸,上面画了一些他根据读心术感应到的镇上富人喜好,以及一些现代工艺品的草图。

“比如,这种小小的竹编花篮,可以用来插花;这种竹编的笔筒,可以放在书桌上;还有这种小动物造型的竹编玩具,孩子们肯定喜欢!”

村民们看着张凡的草图,眼中渐渐露出了好奇和一丝兴趣。

【哎哟,这种花篮倒是挺好看的,比咱们平时编的结实多了。】 【这种小玩意儿,好像确实能卖钱。】

“除了竹编,咱们村的草药和土特产,也可以加工一下。”张凡继续道,“比如,把一些常见的草药晒干,或者磨成粉,做成药包;把咱们的土鸡蛋,包装得更精美一些;甚至把咱们山里的野果,酿成特色果酒!”

【果酒?这倒是新鲜!】 【要是能把草药卖出去,那可就太好了!】

张凡知道,要让村民们真正动起来,光靠说是不够的。他需要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设计。

他再次前往镇上,这次他不再是单独感应,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深入到店铺、茶馆,甚至酒楼,去感应那些潜在消费者的心声。

在一家贩卖文玩字画的店铺里: 【最近好多城里人来镇上,都想买点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 【那些流水线上的东西太没意思了,就喜欢手工的、有温度的。】 【要是能有个精美的竹编摆件,放在家里也显得有品味。】

在一家糕点铺里: 【现在的食品安全真让人担忧,都想买点天然无污染的。】 【要是能有农家自产的鸡蛋、蜂蜜,肯定比市面上那些受欢迎。】

在一家药铺里: 【现在人注重养生,好多人都在找野生的草药。】 【如果能有炮制好的、方便服用的药包,那可就省事多了。】

张凡将这些心声一一记录在心里,他对市场喜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回到村里,他根据这些信息,开始指导村民们进行产品开发。

“王大爷,您编的这个竹篮子,能不能把提手做得更细致一些,再在边缘加点花纹?”张凡指点着一位老竹匠。 【这小子眼光真毒啊!这么一改,确实精致多了!】王大爷心中佩服。

“李婶,您采的这些金银花,晒干后可以分装成小包,外面再贴个咱们村的标签,写上功效和用法。”张凡对一位擅长采药的妇女说道。 【这样一包包的,确实好看,也方便卖!】李婶听了茅塞顿开。

张凡还亲自设计了一些包装,甚至为产品想好了广告语。他将这些产品定位为“纯天然、手工制作、健康养生”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主打“原生态”和“匠心”。

在张凡的组织和指导下,村民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发现,原来自己身边不起眼的竹子、草药,竟然也能变成值钱的东西。那些曾经被视为“老掉牙”的竹编手艺,如今在张凡的指导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村里成立了“卧牛村竹编合作社”和“卧牛村农产品加工坊”,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老人们负责竹编,妇女们负责草药加工和农产品包装,年轻力壮的则负责原材料的采集和产品的运输。

张凡则像一个总设计师和销售经理,他利用读心术,不断调整产品方向和营销策略,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并能卖出好价钱。

【这批竹编小摆件,镇上那家茶楼的老板心声里就想买!】 【上次那个城里来的客人,心里想要一套竹编的茶具,咱们可以尝试做一套。】 【这种野生蜂蜜,城里人特别喜欢,得强调它的天然无污染!】

在张凡的精准定位和推动下,卧牛村的第一批特色产品很快便制作完成。张凡带着这些产品再次前往镇上,这次,他不再是单独推销,而是以合作社的名义,与多家店铺和酒楼签订了供销协议。

当第一笔货款回到村里时,村民们沸腾了!他们看着手中的钱,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笑容。

【原来咱们也能靠自己的手艺赚钱!】 【张凡这小子,真是活菩萨啊!】 【这下孩子们上学堂的钱,有指望了!】

张凡看着村民们脸上发自内心的喜悦,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富裕,更是精神上的富足。他不仅帮助了刘三和小莲,也为整个卧牛村,点燃了希望的火种。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份能够洞察人心的能力。他深信,只要用心,读心术的力量,可以改变更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