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村的特色产品在镇上打开销路后,张凡并没有满足。他知道,镇上的市场毕竟有限,要让卧牛村真正富裕起来,就必须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天地。他想到了一个词——“网络”。
他曾在镇上书店里看到一些关于“商路”和“货通天下”的画报,上面描绘着遥远城市的人们通过一种叫“网络”的东西购买商品。他虽然对“网络”的具体运作方式不甚了解,但首觉告诉他,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张凡找到村里唯一一个读过几年私塾、勉强能写会算的年轻人——小柱子。小柱子在镇上见过一些新鲜事物,也听过一些关于“网络”的模糊概念。张凡向他描绘了通过网络将卧牛村的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的宏伟蓝图。
小柱子虽然半信半疑,但对张凡的信任和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让他决定跟着张凡尝试。张凡出资,让小柱子去镇上找人帮忙,在当时还很简陋的“网络平台”上,开设了卧牛村的产品店铺。
初期,他们将竹编工艺品、草药包和土特产的照片上传到店铺页面,并配上简单的文字介绍。张凡本以为凭着产品的独特和品质,很快就能引来订单。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店铺上线一个多月,流量寥寥无几,订单更是为零。偶尔有几个访客,也只是匆匆浏览几眼就离开。
【这图片也太粗糙了吧?】 【又是这种山寨货,网上骗子太多了。】 【手工制作?谁信啊,肯定都是机器批量生产的。】 【这草药包,看着跟路边摊的有什么区别?】 【价格也不便宜,万一是假货怎么办?】 【还是实体店买东西靠谱,网上买东西,摸不着看不见,不放心!】
张凡坐在镇上唯一一家有“网络”连接的茶馆里,看着店铺后台惨淡的数据,心中疑惑。他尝试着感应那些曾经浏览过店铺的潜在客户的心声。各种质疑、不信任和顾虑,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他这才明白,网络销售不仅仅是把东西放上去那么简单。消费者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有着天然的怀疑和不信任。尤其是在这个网络尚不发达、假冒伪劣横行的时代,建立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张凡回到村里,召集了小柱子和几个核心的村民骨干。
“咱们的产品在镇上卖得好,但放到网上,却没人买。”张凡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发现,问题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咱们的宣传方式。”
小柱子有些沮丧:“张凡哥,我们己经把最好的照片放上去了,也写了是手工制作、天然无污染,可就是没人信啊。”
“是啊,光说没用。”张凡点头,“城里人没来过咱们村,他们不知道咱们的竹编是王大爷一根根竹子亲手劈开、一针一线编出来的;他们不知道咱们的草药是李婶她们在山里冒着风险采来的;他们也不知道咱们的土鸡蛋是鸡在山间自由奔跑、吃虫子草籽下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让他们信任!”
张凡根据自己读到的心声,提出了全新的宣传策略:
真实可见的溯源:
视频化展示生产过程: 他让小柱子去镇上借了一个简陋的“摄像机”,拍摄王大爷如何选竹、劈竹、编织的每一个细节,李婶如何在山间采摘草药,以及珍珠鸡和山鸡在养殖场里自由活动、吃食的场景。他要求视频要真实、自然,展现村民们劳作的艰辛和对手艺的专注。
人物故事化: 宣传中要突出制作人的故事。比如介绍王大爷是村里几十年的老竹匠,李婶是世代采药人,刘三如何从贫困户变成养殖能手。让冰冷的产品变得有温度,有故事。
环境优势: 拍摄卧牛村的山清水秀,强调产品来自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建立信任的机制:
细节展示: 拍摄产品的高清细节图,特别是竹编的纹理、草药的色泽、土鸡蛋的蛋黄颜色等,让客户感受到品质。
承诺与保障: 在店铺页面醒目位置,明确承诺“假一赔十”、“不满意包退换”等,打消客户的顾虑。
客户评价引导: 鼓励初期购买的镇上客户去网上留下真实评价,用口碑建立信任。
互动与沟通:
在线答疑: 让小柱子每天固定时间在线,回答客户的各种疑问,提供专业的咨询。
首播展示: 尝试利用当时还很稀有的“首播”功能,让村民们在镜头前展示手艺,与客户实时互动。
这些策略在当时看来,无疑是超前的。村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这比生产产品还麻烦。
“张凡哥,这样真的有用吗?”小柱子有些担忧,“拍这些视频,还要写这么多字,我们人手不够啊。”
“有用!”张凡肯定地说道,“信任是最大的财富。只要我们能让客户信任我们,他们就会愿意购买。人手不够,咱们可以慢慢来,一点点改进。”
在张凡的坚持和指导下,村民们开始尝试新的宣传方式。小柱子拿着借来的摄像机,笨拙地拍摄着。王大爷和李婶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看到张凡认真的样子,也渐渐放开了。
当第一批带有真实生产视频、制作人故事和详细产品细节的宣传内容上传到网上店铺时,效果立竿见影。
【哇!这个竹编真是手工的啊!看着老人家一根根编,太不容易了!】 【这草药包看着真地道,还有采摘的视频,放心多了!】 【这才是真正的农家土鸡蛋啊!我要买!】 【客服回复好及时啊,问什么都耐心回答,感觉很靠谱!】
张凡在茶馆里,再次感应到这些心声,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卧牛村的网上店铺开始有了点击量,咨询量也逐渐增加。几天后,第一笔订单终于来了!虽然只是一小笔,但却像一剂强心针,让所有村民都激动不己。
接着,订单开始零星出现,从最初的几笔到几十笔,再到上百笔。虽然远不及镇上销售的规模,但它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