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懒洋洋地洒在卧牛村的青石板路上,给这个丰收后的山村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年关将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喜悦而又躁动的气息。村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上了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像是一串串喜庆的鞭炮,预示着一个红火的年景。
这一天,是卧牛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年终分红的日子。
村委会大院里,人山人海,全村老少都聚集到了这里,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院子中央的桌子上,用红布盖着一个巨大的算盘和一摞厚厚的账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桌子旁边摆放着的几个大号的保险柜。
刘三和小柱子带着几个治安队的年轻人,穿着统一的制服,一脸严肃地守在保险柜旁边,那架势,仿佛守卫着金山银山。
“三哥,你说今年咱能分多少?我听俺媳妇说,她悄悄问了合作社的会计,好像是个了不得的数!”一个年轻村民凑到刘三跟前,压低了声音问。
刘三挺了挺胸膛,故作神秘地清了清嗓子:“天机不可泄露!反正,你把你家最大的麻袋准备好就行了!”
一句玩笑话,引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气氛更加热烈。
吉时一到,张凡和王大柱走上了临时搭建的主席台。王大柱满面红光,拿着话筒的手都有些抖,他清了清嗓子,还没开口,下面己经响起了一片掌声和叫好声。
“乡亲们!静一静!静一静!”王大柱用力地挥了挥手,“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是咱们卧牛村,开天辟地以来,最值得记住的日子!我也不多说废话了,下面,有请咱们村的领路人,咱们合作社的掌舵人,张凡社长,给大家伙儿公布今年的收成!”
掌声雷动。
张凡走到台前,他看着台下那一双双炽热而信任的眼睛,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深吸一口气,拿起话筒,声音清晰而有力地传遍了整个大院。
“乡亲们,过去的一年,我们一起修了路,斗了赌徒,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把咱们的‘卧牛山珍’卖到了五湖西海。现在,到了检验我们劳动成果的时候了!”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账本,翻开一页。
- “我宣布,截至昨日,卧牛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本年度总营收,一千二百三十万!”
“哗——!”
全场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惊得倒吸一口凉气。一千多万!这是他们祖祖辈辈都未曾想象过的天文数字!很多人甚至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愣在原地,使劲地掰着指头算后面有几个零。
“除去各项成本、税收、以及按规定留存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张凡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他几乎是吼出来的,“本年度,可供分配的纯利润为——七百五十万元!”
“轰!”
人群彻底炸了!
欢呼声、尖叫声、难以置信的议论声,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浪,几乎要掀翻村委会的屋顶。
“我的娘咧!七百五十万!我没听错吧!”
“发财了!咱们卧牛村发财了!”
- 王大妈激动得捂住了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旁边的李婶,己经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儿地拍着大腿。
- 张凡对着刘三使了个眼色。刘三会意,和几个小伙子一起,打开了那几个保险柜的门。
- 当一捆捆用红色扎带捆得整整齐齐的百元大钞,像砖块一样被从保险柜里搬出来,整齐地码放在桌子上时,全场瞬间安静了。
- 那红彤彤的钞票,在冬日的阳光下,散发着一种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芒。那不是简单的钱,那是全村人一年的汗水,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希望,是对他们信任与付出的最好回报。
“下面,开始分红!”
会计拿着名册,开始挨个叫名字。
“张铁柱户,入股三十股,分红三万元!”
张铁柱,就是根爷,他拄着拐杖,在儿子的搀扶下走上台,当三沓厚厚的钞票交到他手上时,老人那双饱经沧桑的手,抖得不成样子。他没说话,只是对着张凡,深深地鞠了一躬。
“王大妈户,入股二十股,分红两万元!”
“刘三户,入股五十股,追加劳动股,分红六万元!”
刘三咧着大嘴走上台,接过那沉甸甸的六捆钱,当着所有人的面,高高地举了起来,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战利品。
- “感谢凡哥!感谢合作社!明年,咱们挣他个一千二百万!”他的豪言壮语,再次引爆了全场。
分红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每一户领到钱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他们有的当场就开始规划着过年要给家里添置什么大件,有的商量着要不要买辆小汽车,还有的盘算着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存好学费和生活费。
【有了这笔钱,俺儿子的婚房首付就够了!】
【回家就把那台旧冰箱换了!换个双开门的大冰箱!】
【明年开春,把家里也翻新一下,盖个二层小楼!】
- 这些朴素而真实的念头,让张凡感到由衷的欣慰。
当最后一户分红结束,全场的气氛也达到了顶峰。
就在这时,张凡再次拿起了话筒。
“乡亲们,钱都拿到手了,心里都踏实了吧?”他笑着问。
“踏实了!”台下齐声回答,声音里充满了底气。
“好!”张凡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变得严肃起来,“今天我们拿到的钱,是卧牛村的过去。现在,我想和大家伙儿聊聊,卧牛村的未来。”
他将上次在会议室里讨论的,关于去县城开旗舰店的计划,又详细地说了一遍。这一次,他准备得更加充分,身后的大屏幕上,用投影仪展示着一份详尽的商业计划书,上面有对县城黄金地段的考察照片,有详细的预算清单,甚至还有林专家帮忙设计的店铺效果图。
那充满现代感又不失乡土气息的设计,那明亮大气的店面,让所有村民都看首了眼。
“我知道,大家伙儿还是有顾虑。”张凡的目光扫过全场,将所有人的迟疑尽收眼底,“怕花钱,怕担风险,怕咱们山里人,玩不转城里的生意。”
他话锋一转:“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今天我们能分这么多钱,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咱们村东西好,名气大!可这名气能维持多久?路修好了,隔壁的王家村,李家村,他们要是也学咱们搞旅游,搞电商,到时候游客和客户凭什么还选我们?”
“咱们必须得有自己的‘根据地’!一个别人模仿不了,抢不走的金字招牌!这个旗舰店,就是咱们的‘根据地’!它能把‘卧牛山珍’的牌子,牢牢地钉在县城,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才是最正宗的!”
“至于钱的问题,”他提高了声音,“我提议,这次开店的启动资金,全部从合作社今年留存的公积金里出!不动用大家今天分到手的任何一分钱!店是合作社的,是集体的,赚了钱,是大家伙儿的,亏了,也由合作社承担,算是我张凡决策失误,我来想办法补上!”
- 这番话,掷地有声,彻底打消了村民们最后的顾虑。
用集体的钱去投资,而且是盈利之后留存的钱,赚了大家一起分,亏了张凡一肩扛。这等于是把所有的风险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 王大柱看着张凡坚毅的侧脸,心中一阵激荡。他站起身,从张凡手里拿过话筒。
- 【凡子这孩子,真是把心都掏给咱们卧牛村了。我们这些老家伙,要是再瞻前顾后,就太不是东西了!】
“我没啥文化,说不出啥大道理。”王大柱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我知道,跟着凡子走,没错!从穷得叮当响,到今天能分这么多钱,哪一步不是凡子带着咱们干出来的?他说要干,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王大柱,第一个同意!”
“同意!”刘三振臂高呼。
“我们都同意!”小柱子和村里的年轻人齐声响应。
这一次,那些原本犹豫的老人,也都纷纷点头。手里攥着那厚厚一沓钞票,他们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和勇气。
“好!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张凡眼中闪着光芒,“我提议,将我们即将开建的这条出山公路,正式命名为——振兴路!”
- 振兴路!
振兴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卧牛村每一个人的未来!
夜幕降临,庆祝的篝火在村委会大院里熊熊燃烧。张凡独自一人,走上了那条己经初具雏形的新路。冰冷的晚风吹拂着他的脸颊,他却感到一阵热血沸腾。
他回头望去,是灯火通明、欢声笑语的村庄。他眺望远方,是县城璀璨的灯火,和更远处那片无尽的黑暗。
卧牛村这个舞台,对他来说,己经有些小了。
他的征途,是山外的星辰大海。这条振兴路,只是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