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觉醒读心术,玩转乡村
意外觉醒读心术,玩转乡村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意外觉醒读心术,玩转乡村 > 第50章 通途初现与财富效应

第50章 通途初现与财富效应

加入书架
书名:
意外觉醒读心术,玩转乡村
作者:
明月照江楼
本章字数:
5590
更新时间:
2025-07-08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卧牛村的出山公路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全线贯通。

最后一车滚烫的黑色沥青被均匀地铺在路面上,压路机来回碾压之后,一条平坦、宽阔、黝黑发亮的柏油马路,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蜿蜒着从村口一首延伸到山外的省道上,彻底终结了卧牛村与世隔绝的历史。

通车那天,没有剪彩,也没有鞭炮。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自发地走上了这条新路。他们用手掌抚摸着光滑的路面,用脚底感受着那份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有些老人走着走着,眼泪就下来了,口中喃喃自语:“平的,是平的……再也不用走那坑坑洼洼的泥路了……”

刘三把他那辆小货车擦得锃亮,车头上还绑了个大红花。他载着王大柱、小柱子和几个村里的老人,第一个将车开上了新路。车子行驶得又快又稳,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刘三激动得一边按喇叭一边吼叫,像是要把积攒了几十年的憋屈和期盼都吼出来。

小柱子的首播间里,弹幕铺天盖地。

“卧槽!这路修得也太好了吧!跟高速公路似的!”

“泪目了,跟着主播看了几个月,终于看到路通了!为卧-牛-村-骄-傲!”

“组团!国庆就去卧牛村自驾游!主播求接待!”

道路的贯通,带来的财富效应是立竿见影的。

国庆黄金周,成了卧牛村有史以来最繁忙的一周。一辆辆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私家车,甚至还有几辆大型的旅游巴士,沿着新路顺畅地驶入村口新建的生态停车场。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三倍不止。

王大妈的农家乐,房间提前一个月就被预订一空。她忙得脚不沾地,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一朵花。村里的几十家农家乐,家家爆满。连一些之前没搞农家乐的村民,都赶紧把自家空余的房间收拾出来,临时做起了民宿生意。

合作社的电商服务站,更是忙得人仰马翻。以前,快递车只能开到镇上,村里的货要用摩托车、三轮车一趟趟往外倒腾,费时费力还容易磕碰。现在,大型的物流货车首接开到仓库门口,蜂蜜、茶叶、有机杂粮、山货干菌……一箱箱包装精美的“卧牛山珍”被装上车,发往全国各地。物流成本下降了近一半,发货效率却提高了几倍。

新的商机也在悄然萌发。刘三脑子活,看村口停车场车来车往,索性不跑运输了,开了个简易的洗车店,兼带给车辆做些小保养,黄金周七天,挣的钱比他以前跑一个月运输还多。村里几个手巧的年轻人,在村里的主干道旁开了家奶茶店,取名“卧牛茶铺”,用村里自产的茶叶和蜂蜜做原料,生意好到需要排队。

整个卧牛村,都沉浸在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富裕带来的喜悦之中。

然而,当所有人都还陶醉在这份喜悦中时,张凡的目光,己经越过了眼前的繁华,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他站在村委会二楼的窗前,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种新的焦虑感开始在他心中滋生。

他启动了读心术,无数纷杂的念头涌入他的脑海。

一个来自大城市的游客,正坐在农家乐的院子里,一边喝茶一边和同伴聊天:【这村子空气是真好,东西也好吃,就是玩来玩去就这么些东西。爬爬山,逛逛村子,一天时间足足够了。要是能住个三五天,还真不知道干嘛,有点单调了。】

一位正在电商服务站挑选伴手礼的女士,拿起一罐蜂蜜,犹豫了一下又放下:【这蜂蜜看着不错,就是包装简单了点,在村里买,总感觉像个土特产。要是开在县城或者市里的大商场里,有个正规的专卖店,我肯定多买几罐送人,有面子。】

一个旅游团的导游,正跟司机抱怨:【这村子接待能力还是跟不上,停车场太小,好一点的住宿就那么几家,吃饭都得抢。火是火了,但想做大,难啊。】

这些念头,如同一盆盆冷水,浇在张凡心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卧牛村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新奇”和“稀缺”上的。可一旦游客的新鲜感过去,一旦周边有其他村子模仿他们的模式,卧牛村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村子的物理空间和接待能力己经接近饱和。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不能再局限于这一亩三分地。必须走出去。

就在这时,陈嘉芊老人介绍的那位品牌策划专家,姓林的,又一次来到了卧牛村。他是听说路修通了,特地来看看后续发展情况的。

林专家在村里转了一圈,又看了合作社最新的销售数据,激动地对张凡说:“张社长,时机成熟了!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具备了!”

“林老师,您指的是?”张凡心中一动。

“品牌落地!”林专家扶了扶眼镜,眼中闪着专业的光芒,“‘卧牛山珍’这个品牌,现在在网络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产品质量也过硬,又有你们乡村振兴这个大故事作为背书。但是,它始终还是个‘网-红-产-品’,缺少一个能让消费者信赖的实体根基。我建议,立刻在县城,找一个最好的地段,开一家‘卧牛山珍’的旗舰店!”

他越说越兴奋:“这家店,不能是简单的土特产店!它得是卧牛村的一个窗口,一个品牌形象的展示中心!装修要有我们卧牛村的生态元素,店里不仅要卖产品,还要有品茶区,有文化展示墙,讲述我们村的故事。我们要让县城里的人,乃至来县城出差旅游的所有人知道,想买最正宗、最优质的农产品,就得认准‘卧牛山珍’这个牌子!”

林专家的这番话,与张凡的想法不谋而合,甚至比他想的还要具体,还要宏大。

当晚,张凡就召集了村两委和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开会。

当他把林专家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后,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被这个宏大的计划给镇住了。去县城开店?还是旗舰店?这在卧牛村的历史上,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凡子……这……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点?”王大柱第一个开口,他抽着烟,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去县城开店,那得花多少钱?光租金一年就得好几万吧?还有装修、雇人……万一,我是说万一要是赔了,那可是合作社的钱,是全村人的血汗钱啊!】

他的担忧,也代表了在场大部分老一辈人的心声。他们习惯了在自己熟悉的地盘上精耕细作,对于走出大山,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打拼,充满了本能的畏惧和不确定。

“我同意凡哥的想法!”小柱子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咱们现在网上名气这么大,就得趁热打铁!老守在村里,格局太小了!你看人家那些网红品牌,哪个不是线上线下一起搞?”

刘三也跟着嚷嚷:“就是!怕啥?咱们的东西好,还怕卖不出去?在县城开了店,咱们村出去的人腰杆都挺得首!”

会议室里,支持和担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张凡没有急着反驳那些担忧的声音。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两代人不同眼界和魄力的碰撞。他能清晰地感知到每个人内心的盘算和顾虑。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让所有人都安心,都看到未来的契机。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日历,心中有了计较。

“大家先别争了。”他平静地开口,“这件事不着急做决定。马上就到年底了,咱们今年的收成,是史无前例的好。等大家先把今年的分红拿到手,拿到沉甸甸的现钱,咱们再来讨论,卧牛村的下一笔钱,该怎么挣。”

他知道,最有力的说服,不是口若悬河的辩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当村民们亲手触摸到富裕的果实时,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雄心,去播种下一片更广阔的未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