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青云录
宦海青云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宦海青云录 > 第47章 积弊沉疴,初亮锋芒

第47章 积弊沉疴,初亮锋芒

加入书架
书名:
宦海青云录
作者:
爱吃凤梨猪手的滑头鬼
本章字数:
4070
更新时间:
2025-06-24

莫晓宸在户部衙门的日子,正式开始了。

他没有像其他新官上任那样,急于安插亲信,或是摆酒设宴,拉拢关系。他只是把自己,像一棵树一样,深深地扎进了户部那迷宫般的档案库里。

他每日的工作,就是看账。

从顺治元年的第一笔税收到康熙十三年的最后一笔军饷,他看得极快,也看得极细。他的两个“嫡系”——乌仁和李西平,也被他从南档房调了过来,一个帮他翻译满文旧档,一个帮他核对数据。

起初,户部的那些老油条们,对此,是抱着一种看戏的心态。

“让他看去呗,”一个姓仓的满洲侍郎,在私下里,对自己的心腹们笑道,“户部的账,是天底下最复杂的一盘棋。别说他一个毛头小子,就是把神仙请来,也休想在三个月内,理出个头绪来!等他看花了眼,知难而退,这户部,不还是我们说了算?”

这位仓侍郎,是正儿八经的上三旗贵胄,在户部浸淫了二十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势力盘根错节。他也是这潭深水中,最大的那条“地头蛇”。

然而,仅仅十天之后,仓侍郎,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这一日,莫晓宸将户部所有司官以上的官员,再次召集到了议事厅。

这一次,他的面前,没有茶,只有账本。一摞摞堆积如山的账本。

“诸位,”莫晓宸的开场白,依旧平静,却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一股寒意,“这十日,本官核查了自康熙元年以来,户部所有的税收和支出的总账。现在,本官的心里,有几个疑问,想请在座的各位,为我解惑。”

他的目光,落在了仓侍郎的身上。

“仓大人,您是户部的老人了,想必,对部里的事务,最为熟悉。”

仓侍郎心中“咯噔”一下,勉强笑道:“莫大人请讲,下官知无不言。”

“好。”莫晓宸拿起最上面的一本账册,“我朝税制,以‘耗羡’为惯例,即在正税之外,加征一部分,以弥补运输、熔铸中的损耗。此事,本官知道。”

“但本官不明白的是,”他的声音,陡然一冷,“为何,自康熙元年至十三年,我大清国库,每年收到的‘耗羡’银,都在三十万两上下,从未有过大的波动。而到了各省、府、县,这笔‘耗羡’,却变成了五十万两,八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

“这中间,多出来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两白银,去了哪里?为何,在户部的总账上,却连一笔记录,都找不到?”

此言一出,整个议事厅,雅雀无声。

所有官员的额角,都渗出了冷汗。

这是户部,乃至整个大清官场,一个公开的秘密。各级官吏,在征税时,层层加码,中饱私囊。这笔巨大的灰色收入,从未上过台面,却早己是众人分食的一块肥肉。

谁也没想到,莫晓宸,这个新来的,竟然敢把这个盖子,当众掀开!

仓侍郎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强自镇定道:“莫大人,此事……此事乃是沿袭多年的旧例。‘火耗’之糜费,难以精确计算,故而……故而各地情形,不尽相同。只要正税能如数上缴,便……便不算什么大事。”

“旧例?”莫晓宸冷笑一声,“那么,侵吞国帑,也是旧例吗?”

他“啪”的一声,将另一本账册,扔在了仓侍郎的面前。

“这是康熙十年,山东一省的漕运记录。账面上写着,因‘漕船损毁,河道淤积’,损耗漕粮三万石。可本官派人,查阅了当年工部和漕运总督府的档案,那一年,山东,风调雨顺,河道安稳,并无任何重大灾情记录!”

“仓大人,你来告诉本官,这三万石粮食,究竟是损耗了,还是被某些人,监守自盗,给卖了?!”

字字如刀,句句诛心!

仓侍郎的身体,开始微微发抖。他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眼前这个年轻人。对方,根本不是在看账,他是在“审计”!他将不同部门的档案,进行交叉比对,让所有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谎言,都无所遁形。

这种查账的方式,他闻所未闻,也根本,无从辩驳!

“莫……莫大人……此事……此事其中或有误会,待下官……待下官详查之后,再向大人回禀。”仓侍郎的声音,己经带上了一丝颤抖。

“不必了。”莫晓宸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也看着在座的所有人。

“本官知道,户部的积弊,非一日之寒。各位,也各有各的难处。”他的语气,忽然又缓和了下来。

“皇上派我来,不是来问罪的,是来解决问题的。从前的烂账,我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他话锋一转,眼中,射出两道骇人的精光,“从我莫晓宸上任的这一天起,谁,要是再敢把手,伸进国库里,就别怪我,翻脸无情,新账旧账,一起算!”

“届时,掉的,可就不是头上的乌纱帽,而是脖子上的这颗脑袋了!”

一番话,恩威并施,软硬兼具。既给了众人一个台阶下,又划下了一条不容触碰的、血淋淋的红线。

在座的官员们,看着这个年轻人,心中,只剩下了两个字——“敬”与“畏”。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户部衙门,要变天了。

而莫晓宸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京城的账目,他可以靠雷霆手段来震慑。但真正的大头,真正的“烂疮”,在江南。

他走到墙边,看着那幅巨大的江南地图,目光,落在了苏州、杭州、南京,那三个帝国最富庶,也最腐败的“织造”衙门上。

他知道,自己那场“江南巡视”,必须尽快成行了。

他要去,亲手,将那些附着在帝国钱袋子上的、最大的几条蛀虫,一只一只地,给揪出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