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青云录
宦海青云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宦海青云录 > 第56章 设试点,拓荒牛远赴荆楚

第56章 设试点,拓荒牛远赴荆楚

加入书架
书名:
宦海青云录
作者:
爱吃凤梨猪手的滑头鬼
本章字数:
4186
更新时间:
2025-06-30

康熙十五年,冬。

在经历了数个月的激烈争吵、博弈和无数次的小范围辩论之后,关于“新政”的第一次朝堂决议,终于尘埃落定。

康熙皇帝,以不容置疑的权威,力排众议,正式批准了莫晓宸的“湖广试点”计划。

一道圣旨,再次震惊了朝野。

圣旨的内容,有三条。

其一,原湖广总督周培公,加封“太子太保”衔,暂领“湖广巡抚”之职,全权总督湖广两省钱粮、田亩、丁口清查及新政推行一应事务,如朕亲临。

其二,户部左侍郎莫晓宸,仍坐镇京师,总领“户政改良司”,负责试点方案的制定、协调,以及与中央各部的对接。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条:试点期间,湖广两省,所有赋税,暂时与户部脱钩。其税收,除少量上缴国库外,大部分,将留存本地,由巡抚衙门与户政改良司共同管理,专项用于战后重建、兴修水利、安抚流民。

这第三条,是莫晓宸力主之下,才得以通过的。他知道,改革必须要有红利。他要用这种“地方财政留存”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获取湖广地方官员的支持,让他们亲眼看到,新政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圣旨一下,周培公,这位刚刚从沙场归来不久的猛将,便再次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

他从一个武将,摇身一变,成了推行帝国最深刻变革的“拓荒牛”。

出发前往武昌的前一夜,莫晓宸在他的府邸,为周培公设宴送行。

没有了外人,两人之间的对话,也更加坦诚。

“周兄,”莫晓宸为他满上一杯烈酒,“此去湖广,比你当初深入苗疆,还要凶险百倍。”

“当初,你的敌人,是吴三桂的兵马,是看得见的刀枪。而这一次,你的敌人,是盘踞在湖广一地,数百年之久的士绅、宗族势力,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潜规则’。”

“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来阻挠你,伪造田契、隐匿人口,甚至煽动民变。你,准备好了吗?”

周培公一口将杯中酒饮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人,培公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自我追随大人的那一天起,我这条命就不再是我自己的了。”

“您指哪,我就打哪。前面是刀山,我便闯刀山;是火海,我便趟火海!绝不皱半个眉头!”他顿了顿,嘿嘿一笑,“再说了,对付那些阴阳怪气的读书人,我或许不行。但要对付那些不服管教的地头蛇,我比您在行。”

他的话语中,透着一股百战悍将的自信和煞气。

莫晓宸笑了,他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对付那些根深蒂固的保守势力,就需要周培公这样一柄不讲情面、锋利无比的“快刀”。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周培公。

“这是我这几个月,为你准备的《湖广试点工作手册》。”

周培公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立刻被里面的内容,给深深地吸引了。

那里面没有半句空话,全是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操作指南。

如何组建清查队伍?如何利用“交叉验证法”核对田亩和人口?如何设立“公示制度”,发动百姓监督,防止官吏作弊?如何利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兴修水利,来安置流民,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最彻底的人口登记?

甚至,连如何应对士绅闹事、如何分化宗族势力、如何与地方卫所驻军协调,都给出了详尽的、一步步的预案。

这哪里是一本工作手册?这分明是一本无懈可击的“战争”剧本!

“大人……您……您真是神人也!”周培公捧着那本手册,如获至宝,有了这份东西,他此去湖广,就等于有了一张最精准的地图,成功的把握至少有八成!

送走了周培公,莫晓宸便将自己重新投入到了京城这片更凶险的战场。

周培公在前方“攻城拔寨”,而他则需要在这里为他抵挡住所有来自后方的“明枪暗箭”。

户政改良司的衙门成了整个京城最不受欢迎的地方。

以明珠和仓侍郎为首的保守派官员,几乎是三日一弹劾,五日一上疏。他们抓不住新政本身的问题,便开始在各种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

“莫晓宸所任用的多是科举不第的‘怪才’,其心必异,其行必偏,不堪大用!”

“湖广试点,耗费巨大,乃是劳民伤财之举!”

“将地方财政留存,此乃效仿前明藩镇之举,长此以往,必成尾大不掉之势!”

各种攻击,甚嚣尘上。

莫晓宸对此,依旧是充耳不闻,不辩不驳。他只是每日,将试点工作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写成详尽的报告,呈递给康熙。

只要皇帝的信任不动摇,这些都不过是聒噪的蝇营狗苟。

一个月后,湖广的第一份正式报告,由周培公的六百里加急,送抵京城。

报告的内容,验证了莫晓宸当初所有的预判,也带来了第一个真正的难题。

“……抵湖广后,立刻着手清查田亩,然阻力之大,远超想象。地方官吏与本地士绅沆瀣一气,伪造鱼鳞册,虚报田亩数量,更有甚者,将大量沃土,谎称为‘祭田’、‘学田’,以逃避赋税。臣在一个月内,连斩了三名作弊的县丞,依旧收效甚微。”

“……其根源,在于湖广最大的士绅宗族——张氏、王氏、李氏三大家族。此三族,盘踞湖广数百年,门生故旧遍布,其名下之田产,几乎占了整个湖广的西成。他们是此次新政最大的也是最顽固的绊脚石。”

报告的最后,周培公写道:“下官恳请大人示下,对这三大家族,是‘抚’还是‘剿’?”

这个问题,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了莫晓宸的案头。

这是新政遇到的第一块硬骨头,如何啃下它,将首接决定整个湖广试点的成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