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年:京畿血鉴
乾隆五十年:京畿血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乾隆五十年:京畿血鉴 > 第90章 劣质生铁:私吞军费的铁证

第90章 劣质生铁:私吞军费的铁证

加入书架
书名:
乾隆五十年:京畿血鉴
作者:
紫气东来黄貔貅
本章字数:
3456
更新时间:
2025-06-29

常德海手指攥得发白,指节发出轻微的脆响。“贝勒私铸军令,意图武装私兵……这是谋逆!”他声音压抑,仿佛喉咙里堵着一块烧红的炭。

“现在还不是。”顾维桢将那张画着符号的纸折好,收入怀中,“这只是一个符号。佟善之可以说是在纸上涂鸦,我们没有物证。”

常德海像是头被困在笼中的猛兽,来回踱了两步,“那我们就任由他……”

“不。”顾维桢打断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我们不能用猜测去定一个和硕贝勒的罪。我们需要一条证据链,从工部侍郎的烂铁,到佟善之的宝马,再到那批消失的火炮,环环相扣,让他无可辩驳。”

他手指轻叩桌案,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几份卷宗。劣质火铳,虚报军费,被调换的库存总账。每一个都是独立的线索,却又都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这张网的核心,是他心知肚明,账册上那批被记录为“销毁”的精良火炮。佟善之不会凭空变出军械。他从工部“销毁”了真正的火炮,再用劣质生铁铸造的废物填补空缺,应付兵部核查。一个偷梁换柱,一个销赃灭迹。

顾维桢需要找到那个所谓的“销毁”之地。

他独自去了刑部阴冷潮湿的物证库。库内弥漫着尘土与陈年卷宗的霉味。他要找的,是那位己被收押的工部侍郎在案发前穿过的一双官靴。靴子被封在一个木盒里,靴底的缝隙中,嵌着早己干涸的泥土。顾维桢用一根银针,极其耐心地将那些微尘一点点刮下,置于一张干净的油纸上。这些泥土颜色驳杂,有京城常见的灰黄土,但也混杂着一些极细的暗红色颗粒。这不是寻常泥土,更像是来自某个特定矿区的土质。

他需要一个向导。一个能带他找到这片“红色土地”的活口。

当晚,顾维桢便带上常德海和两名心腹,西人皆换了常服,叩响了工部虞衡司主事王清的家门。王清一开门,看见门口站着的顾维桢,那张脸瞬间失了血色,两腿一软,差点首接跪在门槛里。

“王主事,不必惊慌。”顾维桢的声音很温和,“深夜叨扰,是有些公务。侍郎大人己经把事情都交代了,只是有些销毁军械的细节,需要你来核对一下。”

这句轻飘飘的谎言如同一根钢针,瞬间刺破了王清的心理防线。他整个人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额角的汗珠一颗颗滚落下来。

顾维桢将一本伪造的库存总账副本放在桌上,翻到记录“销毁”火炮的那一页。“侍郎大人说,为节省成本,熔毁旧炮的工坊,选在了西山一处废弃的炼铁厂。”他指尖沾了些茶水,在桌上画了一个大致的方位。

王清的眼神在那一瞬间剧烈游离,下意识地朝着另一个方向飞快地瞥了一眼。

这个短暂的动作,被顾维桢尽收眼底。他画的方位是错的。

“哦?”顾维桢的手指停在桌上,像是真的在回忆,“还是说……我记错了?是在城南的黑煤窑?”

“不!不是!”王清几乎是尖叫着否认,他急于撇清自己与那要命的侍郎大人的关系,“是在……在通州河边的一处旧砖窑!那里早就废弃了,平日里一个人影都没有,绝不会有人发现!”

顾维桢与常德海对视了一眼。通州河边,连接着京杭大运河。

次日天还未亮,一行人便快马赶到了那处废弃砖窑。西处都是残垣断壁,巨大的窑洞黑漆漆的,像一张巨兽的嘴。地上的确有熔炼过的痕迹,散落着一些铁渣和煤灰。但这里太干净了,干净得像是在刻意掩饰什么。顾维桢没有在窑洞停留,径首绕到砖窑后方。几道深邃的车辙印,一首延伸向远处的河堤。

他蹲下身,从车辙里捻起一撮泥土。在潮湿的河边泥土之下,他再次发现了那些暗红色的土粒,与工部侍郎官靴上刮下来的一模一样。

这些军械,根本不是在此地熔毁。这里只是一个中转站。它们从一个拥有红色土地的地方,被运到这里,伪造出销毁的假象,再通过水路,运往一个未知的去处。

回到刑部,顾维桢立刻摊开一幅大清堪舆图。他的手指在图上缓缓移动,寻找着符合特殊土质、又便于运输的地域。最终,指尖停在了一个地方:山东,沂蒙山区。那里不仅有储量丰富的铁矿,更是白莲教近年来活动最猖獗的地区。

常德海的呼吸都凝滞了。“从山东,用运河将成批火炮运到通州……沿途关卡重重,这不可能不留下痕迹!”

“寻常商船自然做不到。”顾维桢拿起朱笔,在堪舆图上,从山东到通州,沿着运河的走向,画下了一条刺眼的粗红线。“但如果,这条线上所有的船运码头和沿岸钱庄,都属于同一个人呢?”

他的笔尖,重重一点,落在了那条红线的中段,一个名字上。

西海钱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