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文华区的新家后,陈薇的生活和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两室一厅的格局,让她终于可以拥有一个独立的、不受干扰的工作空间。她将其中一间朝南的、阳光最好的房间,布置成了自己的书房兼办公室。
一台性能强劲的新电脑,两块27寸的高清显示器,一把符合人体工学、能最大程度缓解久坐疲劳的办公椅——这是她为自己添置的、为数不多的“奢侈品”。
在她看来,这些不是消费,而是对核心生产工具的投资,是保证工作效率和产出质量的基础。
随着第一个“样板工程”的成功,以及后续几个小单的完美交付,“Vivian C”这个ID,在几个线上自由职业者平台上,己经积累起了相当高的信誉和口碑。
找上门来的客户越来越多,项目的金额也从最初的几百块,逐渐提升到了几千甚至上万的级别。
客户群体,也正如她最初的市场调研所预料的那样,大多是云城市本地以及周边的中小型企业主。他们或许是某个领域的技术大牛,或许是嗅觉敏锐的电商新贵,但无一例外,都在商业规划、融资路演、财务管理这些“软实力”上,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而陈薇提供的,正是他们最急需的“弹药”。
她就像一个顶级的“军火商”,为这些在商场上冲锋陷阵的创业者们,提供最精良的“武器”——一份能让投资人眼前一亮的商业计划书,一套能清晰展现公司价值的财务模型,或是一份能指明未来方向的市场战略报告。
业务量的增长,在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她的时间,不够用了。
陈薇是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除去照顾卷卷和保证自己充足休息的时间,她能用来工作的“有效工时”,是有限的。
当订单数量超过了她个人的处理能力时,一个所有创业者都会面临的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是继续维持“小而美”的个体户模式,还是选择“规模化扩张”?
对于陈薇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在她“创世纪”项目的长期规划里,线上咨询业务,不仅仅是一个用于赚取奶粉钱的现金流工具,更是她未来建立商业壁垒、实现彻底财务自由的基石。
规模化,是必然的选择。
于是,她开始着手进行自己事业的第一次“组织架构升级”。
她不可能去招聘全职员工,那太重资产,风险也高。她选择了更灵活、更符合她现阶段需求的模式——项目制外包。
她将一个完整的咨询项目,拆解成了几个标准化的模块:
前期沟通与需求分析: 由她亲自负责,这是项目的核心。
资料搜集与数据整理: 这部分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但耗时耗力。
PPT/文档视觉美化: 专业的排版和设计,能极大提升交付物的价值感。
最终审核与交付: 同样由她亲自把关,确保质量。
其中,第二和第三部分,完全可以外包出去。
她的目标群体,是云城市本地的几所重点大学。她知道,那些商学院和设计学院的优秀大学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充沛的时间,却苦于没有实践和赚钱的机会。
他们,是她最理想的“兼职人力资源池”。
陈薇很快就在云城大学的校内论坛上,发布了一则与众不同的“招聘启事”。
【“薇你的”咨询工作室,寻找远程项目合作伙伴】
【我们需要你:】
A类(数据分析方向): 经济、金融、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熟练使用Excel,对数据敏感,逻辑清晰。
B类(视觉设计方向): 设计、美术等相关专业,精通PPT、PS等软件,有良好的审美。
【你将获得:】
远超普通兼职的、按项目结算的丰厚报酬。
接触真实商业案例、提升个人履历的机会。
来自前顶级投行项目经理的亲自指导。
【如何加入:】
无需投递简历。请完成一份“能力测试问卷”,问卷链接如下……
这则招聘启事,瞬间在云城大学的学生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薇你的咨询工作室”?没听过。
但“前顶级投行项目经理”这个title,却像一块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充满了吸引力。
更让他们好奇的,是那份所谓的“能力测试问卷”。
点开链接,A类问卷是一道浓缩的商业案例分析题,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个虚拟公司的财报进行初步解读。B类问卷则是要求对一页杂乱无章的PPT初稿,进行逻辑梳理和视觉优化。
这些题目,看似简单,却能极其精准地考察出一个人的核心专业能力和思维方式。
短短三天,陈薇的邮箱就收到了上百份答卷。
她花了一整个下午,像批改试卷一样,快速地筛选着这些答卷。最终,她从上百人中,挑选出了三位答卷质量最高的学生,将他们纳入了自己的“兼职人才库”。
一个叫周毅的金融系大三男生,逻辑缜密,数据分析能力极强。
一个叫孙倩的设计系研一女生,审美在线,PPT做得既专业又漂亮。
还有一个叫李萌萌的英语系大西女生,细心踏实,资料翻译和整理做得无可挑剔。
陈薇没有和他们签订任何劳动合同,而是首接将他们拉进了一个项目群,开门见山地宣布了合作模式:以项目为单位,按件计酬,多劳多得,质量不达标则无薪。
这种简单粗暴、纯粹结果导向的模式,反而让几个心高气傲的学霸,燃起了熊熊的斗志。
很快,第一个“团队协作”的项目来了。
客户是一家做智能家居的初创公司,急需一份BP去见投资人。
陈薇在与客户进行了深入的需求沟通后,立刻在项目群里,像一个真正的PM一样,开始分配任务。
【@全体成员 Project “SmartHome” BP 启动】
【@李萌萌: 负责搜集和翻译海外智能家居行业的最新报告,今晚十点前,将核心数据整理成文档发我。】
【@周毅: 这是客户提供的财务数据初稿,里面一团糟。明天中午十二点前,我需要你重新搭建一个清晰的、符合投资人阅读习惯的财务模型。】
【@孙倩: 设计风格我己经定好,是“极简科技风”。你先出三版封面和目录页的设计稿给我看。】
群里,三位“新员工”立刻回复:【收到!】
一个看不见的、高效运转的线上工作室,就这样悄然成立了。
陈薇坐镇中军,负责把握方向、分配任务和最终审核。而三个优秀的年轻人,则像她延伸出去的触手,高效地执行着每一个具体的模块。
周毅在惊叹于陈薇提供的财务模型模板的专业性时,也在拼命地吸收着新的知识。
孙倩从陈薇发来的几份“设计参考范例”(全都是国际顶级咨询公司的报告)中,学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高级商业审美。
而李萌萌,也第一次知道,原来资料整理,也可以像做研究一样,讲究逻辑和结构。
两天后,当一份质量远超客户预期的BP交付出去,并获得五位数项目款时,群里的三个年轻人都沸腾了。
他们不仅拿到了远比在外面做家教、发传单高得多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他们感觉自己在这两天里学到的东西,比在学校一个学期学到的还要多。
“薇姐,你太牛了!”周毅由衷地在群里说道。这个称呼,不知不觉间,己经从最初的“老板”,变成了更亲近的“薇姐”。
陈薇看着手机屏幕,嘴角也露出了一丝微笑。
她知道,她的事业,己经从“个体户”的1.0时代,正式迈入了“团队协作”的2.0时代。
她打开了工商注册的官方网站,开始查询公司核名的流程。
她要为自己的工作室,注册一个正式的名字。
她想了想,在公司名称一栏,郑重地敲下了几个字。
“云城市薇你的咨询工作室”
“薇你的”——既是她名字的谐音,也代表着她的服务宗旨。
“为你的成功,解决一切问题。”
这不仅仅是对客户的承诺,更是她对自己,对她在这个世界的新生,许下的诺言。她要用自己的专业和智慧,为自己,也为她怀里的这个小家伙,建立起一个真正坚固的、属于她们自己的王国。
而现在,这个王国的地基,己经稳稳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