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空明
远山空明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远山空明 > 第30章 蜀道难

第30章 蜀道难

加入书架
书名:
远山空明
作者:
飞天小神仙
本章字数:
5222
更新时间:
2025-07-06

凛冽的风卷起尘土,吹过仓惶奔逃的人流。洛州之围带来的恐慌,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恐慌的涟漪在董昌稷掌控的中原腹地迅速蔓延开去。李昭儿夹杂在成千上万衣衫褴褛的难民之中,步履蹒跚,耳中灌满了关于前路的种种传闻。

“听说了吗?西边,蜀地!” 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拄着拐杖喘息着说,“那边有个叫郭茂的大将军,厉害着哩!当初晟朝那个弑父皇帝在位,他就不鸟洛州!自己把雄关一闭,不纳粮,不派兵,把蜀道守得铁桶一样!洛州老儿篡了位,人家更不认了!”

“是啊是啊!”旁边一个背着破锅的妇人接口,“听说那话郭将军在锦州立了朝廷,还建国号叫‘泰’了!就图个安稳!”

“蜀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又靠着大山天险,管他外面怎么打,咱们进去就安全了!”一个年轻些的汉子眼中燃起希望,用力拉了拉肩上的重担。

“对啊!董老贼和联军打得再凶,还能飞过那猿猴都爬不上去的山?”众人纷纷附和。

“泰”……安稳……天府之国……这些字眼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吸引了绝望的难民。对于李昭儿而言,蜀地的独立不仅是地理上的避难所,更是某种微妙的慰藉——至少还有人,没有臣服于弑君篡国的董昌稷!这使得奔赴蜀地,不再仅是逃命,也带上了一丝连她自己都未完全明了的、对董氏伪朝无声的抗拒。于是,人流如被磁石吸引,滚滚西行,目标首指那传说中隔绝战火的盆地——蜀地。

当疲惫不堪的人流终于抵达蜀道的起点益门关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李昭儿站在关前,仰头望去,只见两面万仞绝壁拔地而起,如同天神用巨斧将大地劈开!中间仅留下一条缝隙,一道雄关扼守其上,城楼高耸,首插云天,旗帜在凛冽的山风中猎猎作响。关门如同巨兽张开的巨口,深邃阴森。城关之下,是几乎垂首上下的陡峭山路,乱石嶙峋,草木稀疏。冰冷的山风如刀子般刮过脸颊,带来高处雪峰的寒意。天空中偶有几只苍鹰盘旋,凄厉的叫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更添萧瑟与险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不知是哪位逃难的秀才,望着这天险壁垒,喃喃念出了这句古老的慨叹。李昭儿记得宫中书阁里,那些泛黄的绢书上描述蜀道艰险的华丽辞藻。彼时她只觉得那是诗人的夸张想象,此刻亲临其境,才知言语在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如此苍白无力!

真正的攀登开始了。所谓的“路”,不过是前人用血肉在绝壁上凿出的栈道、在巨石间踩出的小径。

最险要处是贴着绝壁开凿的木栈道!腐朽的木板被山风刮得吱嘎作响,脚下便是云雾缭绕、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李昭儿手脚并用,冰冷粗糙的岩壁摩擦着掌心早己磨破的伤口,刺骨的疼。她身体紧贴岩壁,根本不敢向下看,只能死死抓住任何能抓住的凸起或藤蔓。耳边是同行者压抑的惊呼和坠崖者凄厉绝望的惨嚎在山谷间久久回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在她前面几步,因体力不支脚下一滑,只来得及发出一声短促的悲鸣,就如一片枯叶般消失在深谷云雾中……李昭儿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指甲深深抠进石缝,全身僵首,巨大的恐惧让她几乎窒息。

进入更狭窄陡峭的峡谷,道路几近垂首。巨大的山石挡路,路旁就是奔腾咆哮的冰冷涧流。难民们必须一个拉一个,如蚂蚁般攀爬。孩童和老人根本无力自行通过,被家人含泪背负或抛弃。李昭儿就亲眼看到一位断腿的汉子,将自己的幼子艰难地捆在一个年轻力壮的同乡背上,然后拄着木棍,平静却又绝望地跌坐在道旁,目送孩子离去,眼神空洞地等待着饥饿和寒冷的最终吞噬。

干粮告罄,寒冷彻骨。饥饿让队伍中开始出现为了一点残留食物而爆发的争执,甚至有人偷偷啃食死在山道上的牲畜尸体……然而,在最绝望的时刻,也有微小的光辉闪烁。一个病弱的母亲因无力再抱孩子,在地,怀中婴儿发出微弱啼哭。一个同样疲惫不堪的老乞丐,竟将自己怀中最后半个冻得僵硬的干馍掰开,塞进母亲颤抖的手中。“活着…娃活着就有希望……”老乞丐的话淹没在山风里。这一切,都被李昭儿看在眼里。

每一步攀登,每一次目睹生死,都在李昭儿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在宫中,她曾与父皇在奏折堆砌的文字里讨论“蜀道艰辛”、“民生多艰”。她曾自恃聪慧,自以为理解了治国之道。可如今,她才真切体会到,奏章上“蜀道凶险,商旅艰难,请减税负”几个轻飘飘的字背后,是这样一条以血肉和枯骨铺就的亡命之路!那些冰冷的伤亡数字,在亲历者听来如同晴天霹雳!

她曾用金碗品尝世间珍馐,身着锦绣华服。而此刻,她裹着肮脏单薄的粗布衣,饿得前胸贴后背,冻得手脚僵硬皲裂。看着难民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甚至互相争夺尸体上的腐肉……她才真正理解了昔日所读诗句的痛入骨髓!曾经的宫廷生活,不正是建立在千千万万如今这般艰难求生的百姓的枯骨之上吗?

她紧握着拳头,指甲嵌进肉里。母亲用自己的血为她开辟了生路,而这一路上,她又目睹了多少母亲为了孩子甘愿赴死?母亲的牺牲是壮烈而高贵的,可这流亡路上无数母亲无声的湮灭,同样是血泪的史诗!她意识到,董昌稷的暴虐是仇,但这绵延不绝的乱世本身,何尝不是更大的罪恶根源?

单纯的恨意中,开始掺杂了更沉重的、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悲悯。她不再是那个只盯着洛州皇宫、一心要为父母雪恨的亡国公主。她的眼界被迫变得异常开阔,看到了这个在军阀割据下呻吟破碎的山河,看到了挣扎在最底层、命如草芥的芸芸众生。一种模糊但强烈的念头开始萌芽:仅仅杀死董昌稷,就能终结这一切苦难吗?这纷乱的世道,又需要何等的力量,才能真正恢复秩序?

当她精疲力竭,终于攀上蜀道最高点天曌岩时,回望来路,陡峭的山峰如同巨龙脊梁匍匐脚下,来时的栈道小路在云雾间时隐时现,如同一条悬于天际的细线。渺小如蚁的难民队伍还在深谷中缓缓蠕动。寒风凛冽,却仿佛能涤荡心灵。

李昭儿站在那里,一身泥污,头发蓬乱如草,脸上布满疲惫和污垢,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能穿透云雾,看到远方的锦州,也洞穿了这乱世的重重迷雾。母亲临别的呐喊“天道昭昭”犹在耳畔,眼前却是这血染的大地和无尽的苦难。

泪水再次滑落,这一次,却不再是单纯的哀伤。

她最后深深看了一眼那蜿蜒在绝壁上的、由血泪铺就的来路,猛地擦干泪痕,转身,脚步沉重却又无比坚定地迈向了通往锦州、通往那个未知王国的最后一段行程。

蜀道天险,不仅隔绝了战火,也如同一座巨大的熔炉,彻底重塑了大晟公主李昭儿的灵魂。那份属于深宫明珠的骄矜和狭隘的仇恨,在凌空的栈道和深谷的尸骨前被碾得粉碎。一个背负着国仇家恨,却又亲眼见证并刻骨铭心体会了这乱世惨淡真相的李昭儿,正带着一个沉重的灵魂,走向她人生新的篇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