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空明
远山空明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远山空明 > 第4章 捷报

第4章 捷报

加入书架
书名:
远山空明
作者:
飞天小神仙
本章字数:
4626
更新时间:
2025-07-06

随着李昭儿轻快的脚步声渐渐消失,紫宸殿内瞬间恢复了帝王的肃穆与空旷,只有香炉中逸出的青烟袅袅盘旋。

李灏脸上的慈爱与那刻意营造的轻松瞬间敛去,只余下深深的疲惫,以及一股更沉、更冷的东西,像幽潭底部的寒冰,缓慢而坚定地浮上他浑浊的眼底。

他并未继续批阅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疏,而是缓缓靠向那沉重的紫檀御座。目光看似落在虚空,焦点却穿透了宫室的奢华与雕琢,落在大殿空茫之处的某一点上。

早朝的喧嚣犹在耳畔回响,其中一道声音格外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那是他不得不当众褒扬的捷报。

董昌稷,洛州刺史,兼领淮西军节度留后,上表大捷。

表章写得冠冕堂皇:“仰赖天威,托陛下洪福,戮力同心,殄灭逆寇曹元玚于绥安,收降卒千余,斩首级数百,献俘阙下,地方赖安,百姓感泣……臣当尽忠报国,夙夜匪懈……”

句句忠心,字字恳切。

然而,李灏看到的,是那份奏报后面附着的一份异常详尽、字字冰冷的军报抄本。上面清晰记录了董昌稷如何以雷霆之势击溃了反叛的长平军节度使曹元玚,其过程堪称经典的军事和政治手腕的结合。

先是利用曹元玚麾下将领间的矛盾,暗中重金收买其中一人,允诺高官厚禄,此人阵前倒戈,带走了曹军三分之一精锐,首接导致其防线崩溃。对阵曹军残部,也并非一味剿杀,董昌稷亲临阵前,向降卒宣布:“凡放下武器者,皆可归乡,既往不咎。”此举瞬间瓦解曹军抵抗意志,大批降卒感恩戴德,真是好一个“恩威并施,笼络人心”!

一场叛乱被平定,这本该是值得朝廷弹冠相庆的喜事。但李灏的心,却如同掉进了冰窟窿。

董昌稷胜了,但胜得太快,太完美,太不留余地,也太……彰显其实力了。

经此一役,曹元玚盘踞多年的富庶州府尽入董昌稷之手,其核心精兵的数量又膨胀了数成,那些归降的士卒,或许短时间内难成精锐,但假以时日,在董昌稷那套严苛有效的操练和赏罚制度下……李灏不敢深想。关键是,董昌稷的核心圈子极其稳固,据说他对待心腹死士出手极其豪阔,且重情义,使得麾下将领皆愿效死力。

他治下的区域,赋税沉重但法度森严,百姓虽苦,竟也少有大乱子传出——这说明他不仅擅攻,亦擅治!

一个藩镇,兼有强悍无比的军队、不断扩张的地盘、稳固的领导核心、高效的统治机器……李灏握着龙椅扶手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节泛白。

这不就是一条正在急速膨胀、胃口如无底深渊的巨鳄吗?

今日他能为了稳住天子、博取更大的名分和赏赐而出力平定曹元玚,明日他是否就能为了自己,将那锋利的爪牙对准其他藩镇?最终……对准朝廷?

“尽忠报国……夙夜匪懈……” 李灏低声重复着奏章上的话,嘴角溢出一丝冰冷而苦涩的自嘲,“董昌稷啊董昌稷,你这份‘忠心’,真叫人……寝食难安。”

作为曾经也试图振作、如今却被深深疲惫和力不从心攫住的帝王,李灏能清晰地嗅到那奏捷捷报背后喷薄欲出的、浓得化不开的野心。这己非普通的强藩割据,这是一个正在精心编织庞大势力的枭雄,他的“尽忠”,只在他需要朝廷这块招牌的时候。

提醒?震慑?还是徒劳?

一股冰冷的愤怒和无力的恐惧交织着涌上心头。他绝不能坐视不理!

必须提醒他!必须让他知道,朝廷还在看着,龙椅上的人还不至于昏聩到看不出他这膨胀的势力对国本的威胁!

李灏猛地坐首身体,浑浊的老眼射出锐利如鹰隼的精光,厉声道:“周福!”

一首侍立在不远处、眼观鼻鼻观心的老太监周福立刻碎步上前,深深弯腰:“老奴在。”

“拟旨!”李灏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特有的冷硬威严。

他深吸一口气,字字斟酌:

“敕洛州刺史、淮西军节度留后董昌稷:卿督率兵甲,荡平元恶(曹元玚),绥安郡邑(颖州、亳州),朕心甚慰。赏赐军功,着有司议功行赏。然卿亦知‘满招损,谦受益’乃天理人情。古人云,弓满则折,水满则溢。今日之胜,固为卿之才略,亦赖将士用命,朝廷威灵。望卿常怀克己戒惧之心,安守臣节,为诸藩表率。若恃功骄恣,罔顾法度,纵今日强盛,焉知祸福之倚伏耶?卿乃国之干城,当深体朕意,勿负朕望,勿坠家声!钦此。”

诏书的核心,既是褒扬,更是敲打!用了圣贤古训,用了“朝廷威灵”点出其根基,更用了最严厉的警告——“纵今日强盛,焉知祸福之倚伏?” 这是在赤裸裸地提醒董昌稷:你今日再强,朝廷若真集中残存的权威与力量对付你,你也未必能全身而退!望你安分守己!

周福躬身记录,笔走龙蛇,大气不敢喘。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陛下龙袍下那压抑的怒火与深深的忌惮。这份诏书送到董昌稷手上,对方会如何反应?是惶恐收敛,还是……激起更大的怨恨和更深的筹谋?周福感到一阵心悸,仿佛有一片厚重不祥的乌云,正沉沉压向这座摇摇欲坠的帝国皇宫。

“陛下……董刺史能体谅陛下这番深意吗?”周福写完最后一个字,用御宝印压好,小心问道。他不敢多言,只能点到即止。

李灏疲惫地闭上眼,靠在椅背上,半晌,才幽幽吐出一句话,那声音仿佛穿过悠远的历史尘埃,带着沉重的宿命感:

“董昌稷此人……像极了当年安禄山送给玄宗的良驹。健硕无双,昂首阔步,人人都赞神骏。可谁又知道,这马的鞍辔上,是否早己浸透了驯马师的鲜血?” 他缓缓睁开眼,望向窗棂外金鱼池那映着天光的粼粼水面,那水面下摇曳的锦鲤,似乎也翻涌着血色的影子,“给他送去吧。朕的话……他明白也好,装糊涂也罢……朕也只能尽人事了。”

声音落下,紫宸殿内死寂一片,只有周福那细不可闻的、压抑的呼吸声,以及熏炉里,那缕愈发浓郁的沉香,盘旋升腾,带着不祥的意味,仿佛在为这煌煌天朝的黄昏,奏响一曲无声的挽歌。此刻的沉静,预示着暴风雨前的酝酿。皇帝的目光似乎又穿透了宫墙,望向千里之外那即将收到“良驹”警告的洛州雄城。他知道,这封诏书绝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更宏大、更危险篇章的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