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十一月,大将军何进向天子举荐卢植、蔡邕、王允、袁绍、袁术、曹操、荀攸、荀彧等十余人入朝,重新启用皇甫嵩镇抚关中。言国家多事之秋,当摒弃前见,启用忠首能臣,匡扶社稷。
同时自陈粗犷少文,于政事多有谬误,请辞参录尚书事。天子准其荐贤所奏,仍留其录尚书事,并当殿夸耀大将军忠于国事,不徇私情,语多勉励。
授袁绍、袁术虎贲中郎将,授曹操侍中,以王允、荀攸、荀彧为从事郎中。
中平三年二月十六,蔡邕入京,吕布先遣秦谊、陈卫赴陈留往迎,当日亲率太史慈及一众弟子、蔡邕京中故旧近百人出城外十里相迎,蔡邕见吕布,不禁泪湿衣衫。
吕布将蔡邕一家安置在自己府邸住下,每日请安求教,两家人其乐融融。
二月底,卢植到京,吕布亦亲自出城迎接,并协助安置宅邸家眷。
三月大朝,天子以卢植任尚书、蔡邕为司空祭酒。太尉张温以寇贼未平被免,司徒崔烈为太尉。
朱儁自中平元年平定荆州黄巾之后,被任命为右车骑将军,任光禄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中平二年因母亲去世离职守孝。十月守孝期满后,回朝任将作大匠 。
至此,吕布通过一系列布局,借大将军何进之手,将自己的两位恩师接入朝廷中枢。
将皇甫嵩送入关中任左将军坐镇长安。
并州刺史蔡湛经吕布托请何进,调任邺城太守。
并州刺史由张懿接任。
九原县令魏杰升任云中郡守。
魏越率西百汉骑、一千狼骑随皇甫嵩入关中参与平乱。
成廉率西百汉骑、五百狼骑驻邺城,暂归蔡湛调度。
中平三年冬,西凉叛军发生内讧,韩遂等人杀死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包围陇西,陇西太守李相如叛汉,与韩遂联合 。
凉州刺史耿鄙率领六郡之兵前去征讨韩遂。然耿鄙平日治政不得人心,狄道县长李简举城投降韩遂,在狄道县被手下将领杀死,其司马扶风人马腾,也趁机拥兵反叛,与韩遂联合 ,共同推举王国为主帅,寇掠三辅。
待转过年,中平西年,二月荥阳郡民起义,义军攻打中牟,斩杀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业。
八月,故中山相张纯、故泰山太守张举反,与乌桓大人丘力居联兵抄掠蓟县,杀汉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太守刘政、辽东郡太守阳众等。
天子闻讯惊怒,欲诏发南匈奴兵进讨张纯,吕布谏阻,请旨出京伐叛!
中平西年九月,德阳殿大朝会。
吕布立于朝堂中央,陈词力谏:“陛下,如今关中、凉州叛乱己久,张温、董卓、孙坚、皇甫嵩诸将虽与凉州叛军多次交锋,但叛军势大,一时之难竟全功。此方战事,重在长久周旋,持之以恒。
而幽州之乱刚刚兴起,恰似星星之火,尚未成燎原之势,叛军立足未稳。乌桓不过是蛮荒部族,不足为惧。
再者,曼柏度辽营刚刚传来消息,南匈奴部局势动荡不安,若强行征发其兵,恐怕会引发变故,届时关中、凉州、并州、幽州皆将陷入战火纷飞之中,犹如抱薪救火,火势只会愈发猛烈。
陛下,北境边情,本就是度辽将军职司所辖,边塞出此大事,臣责无旁贷。
臣不才,愿北上幽燕,平此叛乱,以解君父之忧!”
吕布慷慨陈词完毕,朝堂之上先是一片寂静,众人皆陷入沉思。
少顷,尚书卢植神色庄重,率先走出队列,他先是向天子恭敬地躬身一拜,而后满含赞许地看了一眼吕布,说道:“陛下,吕将军所言极是,切中要害。幽州之乱初起,正是平定的最佳时机,若能趁叛军根基未稳,以精锐之师迅速出击,定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况且南匈奴部局势错综复杂,贸然征发其兵,实乃铤而走险之举。正如吕将军所担忧的那般,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变故。
吕将军长期镇守北境,对边地情势了如指掌,且武艺高强,谋略出众,若由他北上平乱,必定能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与重托。”
卢植这一番话讲完,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太尉崔烈微微皱眉,轻咳一声,缓缓走出班列,向天子奏道:“陛下,幽州之地,乌桓与张纯、张举相互勾结,势力不容小觑,一旦战事失利,局势恐会更加难以收拾。依臣愚见,不妨先派遣使者前往叛军处,尝试招抚,观察他们的动向,再做进一步的决策。”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位大臣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此时曹操站了出来,言辞犀利地驳斥道:“司徒大人此言差矣!叛军既然己经公然反叛,杀害我众多朝廷命官,又岂会因为使者的几句劝降之语便轻易放下武器?此举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助长叛军的嚣张气焰,白白贻误战机。
吕少师对局势的分析鞭辟入里,幽州之乱确实应当速战速决。且吕少师自身更是万夫不当之勇,治军有方,战阵无两。依我看,必定能旗开得胜,顺利平定幽州之乱。”
天子看了看吕布,有些无奈道:“准吕爱卿所奏,京中兵马,你可随意挑选精锐,随你出征。”
吕布俯身答道:“臣领旨,臣不需动用京城兵马。
中平元年臣奉旨南下平定黄巾贼乱,带来了两千精兵,如今一千余兵马随皇甫嵩将军在关中平乱,还有一千精骑,如今就驻扎在邺城,臣带此军北上即可。
除非叛军上天入地,布必杀他个片甲不留!”
天子闻听,也不禁一阵激动:“还是吕爱卿做事令朕放心,原本朕是希望你在京城驻留几年,教授皇子课业,你我君臣也可朝夕垂询,助朕理政,不想这天下纷扰,终于还是要吕爱卿亲自出马……
尚书台拟旨,加封吕布为骠骑将军,使持节,领幽州牧,可征发、招募北地各郡兵马、义勇、义从、胡骑,迅速平定贼乱!”
“臣,领旨谢恩!”
朝会结束后,天子又召吕布于偏殿单独奏对,吕布对天子言道:“陛下放心,皇子的学业,自有学监刘鹞、助教太史子义担当,他们皆是饱学之士,子义的勇猛武艺不在我之下,更兼节义无双,臣以项上人头担保,陛下完全可以放心把皇子托付于子义。”
天子喟然道:“吕卿家推荐的人,自不会有错……
大将军近日又在问朕立太子的事,朕想听听吕爱卿的看法……
辩儿是朕的亲子,按理说立长立嫡都该是辩儿……
可是皇后、大将军把后宫、禁军把持的密不透风,朕真是担心,有朝一日,这江山落入异姓之手……
朕何其难也!”
吕布心中一凛,知晓这是关乎汉室国运的重大议题,当下谨慎措辞道:“陛下,立嗣乃国之根本,关乎社稷兴衰。自古立长立嫡,确有其理,刘辩皇子身份正统,理应承继大统。然而陛下所虑,亦非无的放矢。”
他微微顿了顿,抬眼观察天子神色,见天子正专注倾听,便继续说道:“皇后与大将军势力渐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若太子登基,年幼无势,恐为外戚所制。但贸然废长立幼,又恐引发朝堂动荡,宗室、大臣们未必心服。”
吕布低头沉思片刻,接着道:“陛下不妨徐徐图之,一方面,可着意培养刘辩皇子的治国理政之才,为其挑选贤能之士辅佐,让他早日通晓政务,树立威望。
另一方面,在朝中安插忠心于陛下的股肱之臣,逐渐制衡皇后与大将军的势力。如此,待时机成熟,皇子登基,亦可稳坐朝堂,保我大汉江山永固。”
天子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又无奈叹道:“吕爱卿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局势错综复杂,朕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朕身边看似臣子众多,然真正能为朕分忧者,寥寥无几。
吕爱卿此次出征,平定幽州之乱固然重要,但朕更盼你早日归来,助朕稳固朝堂,守护这祖宗基业。”
“陛下但请放心,臣数月便可建功,最晚明年春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