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火箭队的专机撕开新泽西漆黑的夜幕向西飞去。
机舱内的气氛与来时截然不同。没有了胜利的喧嚣也没有了球员间的玩笑打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沉寂。25分的惨败像一块巨大的铅块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大部分球员都戴着降噪耳机将自己隔绝在座位的小小空间里。他们或闭目养神或扭头望着窗外无尽的黑暗但那紧锁的眉头和紧抿的嘴唇无不显示着他们内心的惊涛骇浪。这场失利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最狼狈最无助的模样。他们引以为傲的天赋在篮网队那套疾风骤雨般的打法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史蒂夫·弗朗西斯独自一人坐在机舱的最后排。他把球队的毛毯盖在头上将自己完全包裹在黑暗里。昨晚贾森·基德那云淡风轻却又掌控一切的身影如同梦魇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引以为傲的速度被基德的预判轻松化解他赖以生存的突破在对手的防守体系下寸步难行。他越是愤怒越是想证明自己就越是失误连连。他成了球队最大的防守漏洞和进攻终结者。这种从身体到心智的全面溃败让他第一次对自己的打法产生了怀疑。他这个“弗老大”真的能带领球队走向胜利吗?
姚明坐在靠窗的位置庞大的身躯在座位里显得有些局促。他没有看窗外而是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他想起了肯扬·马丁那不知疲倦的绕前防守想起了自己一次次被调出禁区后内线的空虚。他拥有联盟顶级的身高和技术但在对手极致的速度面前这些优势都变成了累赘。他甚至无法在自己最熟悉的三秒区接到球。这种无力感让他感到窒息。他知道篮球正在悄然发生着变革而自己这艘巨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航向很可能会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
整个机舱仿佛都被这种压抑的情绪所凝固。
除了一个人。
杨瀚森没有休息。
他面前的小桌板上摊开着一个厚厚的战术笔记本。他手里握着一支笔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在笔记本上飞快地画着各种复杂的箭头和符号。他的眼神异常专注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脑海里复盘的不是这场失利的痛苦细节而是篮网队那套“小球阵容”的运转模式。他像一个最精密的计算机疯狂地分析着对手的每一次跑位每一次传球每一次挡拆。
他知道这套战术的核心就在于贾森·基德这个超级大脑。基德利用挡拆撕裂防线然后用他上帝般的视野找到处于空位的队友完成致命一击。而火箭队的防守无论是人盯人还是简单的区域联防都在这种高速的传导球面前显得漏洞百出。双塔的移动速度跟不上外线的轮转这是他们最致命的弱点。
那么未来的球队是如何应对这种挡拆进攻的?
杨瀚森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了一个清晰的战术名词——“ICE防守”!
或者说“强侧压迫”。
这套防守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不给持球人利用掩护走中路的机会。在2025年这几乎是所有球队防守挡拆的圣经但在2003年这绝对是一个离经叛道的想法。
杨瀚森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移动着。
他画了一个简易的半场图。代表基德的圆圈和代表马丁的方块在弧顶进行挡拆。
按照传统的防守理念火箭队的后卫弗朗西斯会选择绕过马丁的掩护去追击基德。但这样一来基德就能利用速度优势获得一个短暂的投篮或突破空间。
但在“ICE防守”体系下弗朗西斯的选择将完全不同。他会强行挤过掩护用自己的身体卡在基德和掩护墙之间逼迫基德只能向边线运球。
同时负责防守马丁的火箭队内线——无论是姚明还是杨瀚森——都不会再像这场比赛一样被动地换防或者收缩在篮下。他会立刻上提到罚球线附近与弗朗西斯形成一个短暂的夹击态势。
这个夹击的目的不是为了抢断而是为了“延误”。
用两个人的防守力量将基德的突破路线彻底堵死将他逼向边线的“陷阱区域”。
一旦基德被逼停火箭队弱侧的防守球员——比如吉姆·杰克逊和莫布里——就需要进行一次快速的轮转。离底角射手最近的人要去补防三分线而原本的内线防守者则需要立刻回收到禁区保护篮板。
这是一套极其复杂的防守轮转体系。它对球员的防守默契、执行力和篮球智商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它的优点也显而易见。它能最大程度地限制持球核心的突破和传球让对手的挡拆进攻变得滞涩。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姚明和杨瀚森这两座巨塔尽可能地留在禁区附近发挥他们最大的护框和篮板优势。
杨瀚森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他知道这套防守体系对于现在的火箭队来说太过超前。范甘迪教练那种信奉人盯人、强调身体对抗的传统理念很可能会排斥这种复杂的轮转。
但他必须试一试。
这是他们对抗篮网、对抗马刺、对抗未来所有小球球队的唯一出路。
“你在做什么?”
一个温和而又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杨瀚森抬起头看到姚明不知什么时候己经走到了他的身边正好奇地看着他笔记本上那些奇怪的图画。
“姚哥。”杨瀚森露出一个微笑“我在想我们该怎么对付篮网那样的球队。”
姚明拉过一张椅子在杨瀚森身边坐下。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好奇。“你有什么想法?”
杨瀚森将笔记本转向姚明开始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向他解释自己的战术构想。
“姚哥你看。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杨瀚森问道。
“身高和内线。”姚明不假思索地回答。
“没错。那我们昨晚最大的劣势是什么?”
“速度。我们跟不上他们的节奏。”姚明叹了口气。
“所以”杨瀚森的眼睛亮了起来“我们为什么要跟着他们的节奏跑呢?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势去逼迫他们打我们想要的节奏。”
他指着笔记本上的图画。“你看这个防守。当基德和他们的内线挡拆时我们的后卫不再绕后而是强行挤过去把他往边线赶。而你或者我则从罚球线这个位置出来形成一个短暂的墙。”
“这样一来基德就没办法轻松地突进来了。他的传球路线也会被我们两个人的身高臂展所覆盖。”
“当然这会漏掉他们外线的射手。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弱侧的队友进行一次快速的轮转补位。这很考验默契但只要我们练好了就能形成一个整体的防守网。把他们的进攻逼入死角。”
姚明听得非常专注。他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杨瀚森口中那些“延误”、“轮转”等超前的战术细节但他明白了杨瀚森的核心思路——用整体的防守阵型和预判去弥补个体移动速度的不足。用身高和臂展的优势去压缩对手的空间。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想法。
“这个……听起来很复杂。”姚明摸着下巴沉思道“但好像……确实有道理。”
“是的姚哥。”杨瀚森的语气中充满了信心“这需要大量的训练。但只要我们做到了我们就不再惧怕任何挡拆和突破。我们的双塔优势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
姚明看着杨瀚森那张年轻却充满智慧的脸。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透这个小兄弟了。他好像总有一些天马行空却又合情合理的想法。这些想法甚至连范甘迪教练都未必能想到。
“我支持你。”姚明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回去之后我们一起找教练谈谈。”
得到了姚明的支持杨瀚森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有了姚哥这个球队绝对核心的支持他的战术变革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飞机在休斯顿的夜空中缓缓下降。
城市的灯火在窗外汇成一片璀璨的星河。
当所有球员都准备下机时走在最后的杰夫·范甘迪无意间瞥见了还在低声讨论着什么的姚明和杨瀚森。他看到杨瀚森手中那本画满了战术图的笔记本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他没有走过去打扰他们。
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两个年轻的、代表着球队未来的身影。
一场惨败没有击垮这支球队。反而在这片废墟之上催生出了一颗名为“进化”的种子。这颗种子能否在固执的范甘迪手中生根发芽?它又将带领这支天赋异禀的火箭队飞向怎样的高度?
一切的答案都将在未来的训练场和赛场上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