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他稳坐身姿,边弹边唱:
"我再度向残败的岁月作揖致意,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重逢……
戏剧人生,充满忧伤
可怜深情依旧难掩哀伤……"
座上人皆是故老
说不尽黄泉旧事
戏若骨肉分离、难操持命运
戏到末路又重新开场
唯有感叹人世难以久长
不期而至天上人间
劝吾放手撒落手心之沙
开口欲歌唱,声音却卡在喉间
面上脂粉妆点出的不是真的自已
怜吾之到来, 在其侧
不轻碰佛前之清茶
只愿为凡人流连于风月之事…
这曲目原就铿锵有力,洋溢着浓郁的古韵。
刘建国演唱此段时采用戏曲的方式,那份美妙和动人之处远超过现代短视频平台上所能见到的所有作品。
整个小酒馆如同被雷电瞬间击中。
虽然在场者多达几十人,且挤满了小空间,竟无人发声。
大家全部沉浸在了刘建国的歌声之中。
刘建国接着唱完这首歌。
"啪……"徐会珍举手鼓掌!
酒馆里所有人纷纷响应。
牛爷伸出大拇指,赞赏道:"妙啊……建国,不愧是有学问之人!"
"哟……齐老师,您是何时到的?"
连牛爷也没有察觉到齐百石的到来。
刷…
所有目光转向门口。
齐百石笑眯眯地捻须而笑,回应道:"来有一会儿了,见你们唱得这么好,我不忍打扰!"
"小刘的唱技真的了不得……鼓掌…鼓掌"
在齐百石的带领下,大家再次热烈鼓掌。
随后,齐百石向身旁之人询问:"畹华兄,您怎么看?"
齐百石身边的男子肤色白净,年纪虽有五旬上下但显得精神矍铄,一身西装革履显得格外雅致。
那人轻点头,表示:"唱得好极了,比我更佳!"
“哈哈哈……”齐百石大笑:“那我介绍一下,这是刘建国,小刘。而他,是畹华先生,即是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大师。”
哄的一声,整个酒馆热闹起来。
没人料想得到,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小酒馆,竟然能齐聚四位城市中仅有的巨匠人物。
齐百石!
梅兰芳!
这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实在担当不起、实在担当不起……”刘建国连忙起身行礼给梅兰芳:“在前辈面前,晚辈哪里配得上这般赞美呢!”
“哈哈……”齐百石又一次爽朗地笑了:“好了好了,今天咱们不要讨论音乐和演出上的事情,大家都为你的美酒而来!”
“小刘,快将你的精酿端上来吧,也给畹华先生品尝一下!”
“是的,明白。”
刘建国亲自去准备酒水。
同时,牛爷调整场面秩序,特意为齐百石、梅兰芳让出一个较为安静的角落,安排他们独坐。
随后,刘建国及他的朋友陈雪茹等,也一同加入了这一席。
“好酒,好酒啊……”尝过此酒,梅兰芳脸带笑意地说道:“白石先生的确言之不虚,这是我一生中喝过的最醇美的纯酿!”
“呵呵……”齐百石捋了下胡子:“小刘的本领不小,不仅酿的好酒,还能制做药酒。上次服了他调制的药酒后,感觉身体更加有力了!”
“连外出也不需旁人搀扶了!”
“来来来……”齐百石自已带来了文房四宝,轻轻放到桌上:“我今天可不是空着手来喝小刘的好酒,给我研墨来!”
“今天送你五张画好的虾图!”
刘建国眼睛一亮,喜形于色地回答:“真是太感谢了!”
立即开始研磨墨汁。
不过,动作稍慢一步,陈雪茹已亲自起身为大家服务。
梅兰芳轻轻呷了一口酒,笑道:“画画这事我不在行,该怎么感谢你这位年轻朋友呢?”
齐百石提笔画着,开口道:“待画完成了,你只需题上字句即可。梅大师曲艺精湛,书法亦是一流!”
刘建国心里欢喜无比。
实际上,梅兰芳也能画几笔,只是他的画作价值尚不及齐百石之巨。
齐百石的画作在市场上颇值钱财。
不过,要是能见到齐百石与梅兰芳联袂之作——一位画,一位书,这样的合集无疑会超越单人的作品价值。
这毕竟是两个行业巨头的合作啊。
此刻,齐百石的心情愉悦。
因刘建国所制的药物酒的帮助,他现在全身都感到轻盈许多。
这种轻松虽然不算强大,但已足够让他恢复自我照料的能力,至少可以在孩子们面前保有一些颜面。
尤其现在又有梅兰芳相伴,齐百石一口气完成五幅画才感到少许疲惫,搁笔而笑,说:“这五张水墨虾就给你了,小刘,感谢你能治愈我,提升了我的身体状态!”
刘建国赶忙抱拳回礼:“哪里哪里,不过是举手之劳,真是托您的福!”
齐百石瞅了一眼梅兰芳,催促道:“畹华啊,别傻站着了,快来把字题上!”
显然是早有准备,梅兰芳迅速为刘建国收到的五幅虾图题上了书法,并且他和齐百石各自在画上盖了印章。
这几幅堪称价值千金的大虾画就这样诞生了。
“好!好极了!来,大家鼓掌庆祝!”
小店之内,众人闻声皆举起手来,拍手欢庆。
此时,梅兰芳与齐白石相继离去,
留下的不仅是这些宝贵的画作,更是小店内热烈不减的氛围。
徐会珍缓步走来,向着刘建国轻轻点头:“这次多亏了你,我的小酒馆以后只怕要挡都挡不住人了!”
刘建国谦和道:“别介意,你这酒馆生意兴旺,我这些佳酿也能有更多出头机会,不正是双赢吗?”
听此言,一旁的陈雪茹满眼醋味:“那下次我绸缎店也要兼营你的美酒!”
徐会珍立即阻止她:“雪茹你可得思量好,这高度酒是易燃物,放店里不安全呀。”
“用不着你指教!”陈雪茹略带不满地说。
“你俩慢慢聊,我去和其他朋友打个招呼。”刘建国拿着一瓶酒走了。
接着,他来到蔡全无身边,也如同他那样蹲在墙角的一处。
蔡全无眼皮跳动一下,心想这家伙想干嘛?
“老蔡!”刘建国递给蔡全无一杯酒,提议:“咱俩也谈谈心?”
蔡全无仍尽量保持镇定,表面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还是别喝酒了,我怕……”
“别担心,这可不是陈年佳酿,就是普通款,徐老板酿的,不会让人上瘾的。”刘建国解释道。
蔡全无奈地接过酒,小酌一口。
刘建国问道:“老蔡,听你的口音不像这里人,出身背景非同一般吧?”
蔡全无顿时一怔,随即否认:“说什么大富之家的,我只是四九城里个普通的搬运工,靠体力谋生,不懂这些!”
“识不识字?”刘建国接着问。
蔡全无急忙摇摇头,“我是大老粗,不认得几个字。”
“别蒙我,老蔡!”刘建国正色道,“解放前,你的家境不错吧,不仅自幼读书,甚至上过中学,对吧?”
“后来,因为日军入侵,家道才中落了,你说对不对?”
“你这个样子实在不太诚恳啊。”刘建国手指对着蔡全无。
面对此言,蔡全无的脸微微泛白。
这时候,徐会珍和陈雪茹也朝这边走过来了。
“怎么了?”徐会珍问道:“我记得莴脖不识字的吧,现在怎么就初中毕业了?”
“蔡全无,你先前没有对我坦诚啊!”她继续说。
蔡全无摊了摊手:“不是我不想说真话,而是您也没问过我啊,老板娘!”
徐会珍点头,说:“确实是这样,我以为你没受过教育,想不到你还是初中毕业,挺厉害的!”
刘建国插话:“这就更让我奇怪了,新国家成立不久,各行业都非常需要人,一个初中学历的人都应该能找到不错的岗位!”
“为什么不来找个工作体面的职业,反而在这儿辛苦劳动呢?”他又强调道,“要知道现在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起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全国各地都急需人才,即使是初中 也能获得很好的工作机会。初中毕业在这个时期可算得上是抢手人才了。
刘建国这样说时,徐会珍皱了皱眉:“蔡全无,你怎么能没有上进心呢?干些力气活最终没有前途,找个正经工作的不好吗?”
陈雪茹附和道:“以你的学识,找个稳定的工作并不难!”
“没错!”刘建国也一副关心的模样,“你也快四十了吧,不能总这么不思进取,我会帮你找份好差事的!”
蔡全无点点头,随即站了起来:“大家说的有道理,但我自已能解决。”
说完,蔡全无离开了房间。他原本想在徐会珍心目中树立的形象——朴实可靠的男子汉,由于这次的交谈似乎不再那么牢固。他的计划已经泡汤。
实际上,蔡全无需找什么工作,他在公共汽车公司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谓卖苦力的三轮车工,不过是他的自我包装。此刻蔡全无明白,自已必须改变策略。
随着梅兰芳和齐白石的佳话传遍四城,徐会珍的小小酒馆越来越有名,不仅成为人们交流生活的小天地,也吸引了更多客人,尤其是那些喜爱品尝美酒的名流们。仅仅过了三天,酒馆已无法容纳所有慕名而来的客人,徐会珍不得不迅速扩展后院为额外的营业区域。
这段时间,她和刘建国的收入如流水般涌入,尤其是后者酿制的好酒。之前要卖出一缸可能得等十多天,现在几乎每日都有需求。
每天一缸酒,就是一百斤;按当时一万元一斤计算,这意味着每一缸酒的销售收入达到一千万元,并且几乎是纯利润。
然而,大量现金带来的烦恼接踵而至,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币制改革——1955年将推行新的第二版人民币,兑换比例高达1:10000。也就是说,今天的1000万元明年仅能兑得1000元。这还不包括未来两个月内可能会实施的票证供应制度和大规模的公私合营,那时每天一千万,两三个月后累积可达几个亿,这将成为巨大的挑战。
明年带八亿现款兑换新版钞票,如果国家不管,那就真太阳打从西边出来了。如此大额的操作,肯定会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
怎么办?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这笔巨款尽量购买实物,无论是哪种有价值的物资都行。
首先要囤积的食物包括米——米已经买了一些,再多储备点面粉;肉食更是必不可少;还有鸡蛋和食用油。
只是,上述这些食品类目消耗资金的速度还是太慢,需要找出更好的解决途径。迅速烧掉大量资金的方案只有一个——购入古董。但对古董所知有限的刘建国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新手,几乎不具备这方面知识,这个想法也就难以实现。
因此,最切实可行的做法仍是大量收购各种实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建国再次光顾了粮店。“小刘,怎么是你?”店主片儿爷看到刘建国载着的大米和面粉,感到十分惊讶:“我听别人说你们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干嘛买这么多粮食物品呢?”
刘建国瞥了片儿一眼,微微一笑,低声说:“老片,可能你还未听说呢,最近将会有公私合营的措施,龙国会采取统购统销。”
他接着说:“一旦实施,所有商品都会定额出售。我是想现在多储备些粮食,避免将来饿肚子。”
片儿爷听到这里显得一愣,但很快回想起之前确有这类传闻:“对,这我倒是有所耳闻,听说将实行什么凭券购物的规则,我也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片刻后,片儿爷问道:“那你究竟准备了多少库存?”
刘建国举起一只手:“片儿爷,你看这五个指头是多少就知道数量了。”
片儿爷试探道:“五…五百斤?”
刘建国笑着说:“五千斤大米、五千斤面加上两吨猪肉!”他的话让片儿爷吸了口气:“哇哦……真是过分啊,这么多,你真的能保存得好吗?”
刘建国摇摇头:“当然可以,我们家有一个大的酒缸,足以长期存放谷物和肉类而不至于变坏。”然后他补了一句:“将来如果有难,片儿爷,您可以随时找我,我能够提供帮助的。”
片儿爷干笑几声:“看来你是发大财了。”他接着说:“据我所知,就算是徐会珍和陈雪茹两人的收入合起来也没你现在多呢!”
实际上,刘建国此举并非无因,除了因为这种行为在他认为合理合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长远的计划。片儿爷的家庭历史悠久,其家拥有一所宏伟的四合院,不仅占地面积超过三千平方米,且内部布局精美,前后各有一进。然而到了片儿爷这代,家族的生意不再繁盛,只靠他在市井之间演唱谋取少许的生活费。
尽管经济拮据,但片儿爷非常重视面子,故事情节的发展显示,在未来的凭券制度下,他最终迫不得已将其家产卖给了徐会珍。但刘建国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的意图是展示自已的财富与势力,使得当片儿爷遇到生活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寻求他的援助而非他人——原因就在于他有充足的食物储备。
“所以,片儿爷,我的观点是没有储备就等于无准备。”刘建国继续劝说道:“为了以防万一,您也应该储备几千斤的粮食。”
“哟,哟,哟……”片儿爷脸上显得颇为窘迫。
他是真心想过那种生活,却苦于口袋羞涩。
确实,囊中羞涩。
不过片儿爷不愿意被他人窥见他的窘困。
“其实吧,”他努力地深呼吸一口,继续说道,“刘老弟,你的预判可能有所偏颇。我们如今生活在新的国度,国策总会以民生为本,怎会有百姓挨饥受寒的情况出现呢?”
“你不必过分担忧,过分担忧啊。”他轻轻摇了摇头。
刘建国答道:“片儿爷,我提及此事完全出于对您的敬重。但请千万别泄露我家储存物质的信息给外界!”
“安心好了!”片儿爷挥挥手以示放心:“男人总要有面子嘛!”
……
“牛爷!”
刘建国双手捧着一个装满约莫五十两纯粮白酒的小罐子,前往了牛爷家中。
牛爷不仅看重个人声望,还是一位实权显赫的人物,精通各种古玩珍藏的知识。
“哟呵,年轻人,这可真是给我带酒来了?”牛爷显得异常高兴,“我还欠你二斤白酒的钱呢!”
“哈!”刘建国笑着答道:“这顿酒钱您不能空享,我有求于您呢!”
“有何要求?”牛爷豪气道,“说来听听!”
二人落座后闲谈起来。
牛爷住在一个 而精致的小院子内——一座传统的四合院。
这个院落经过了精心设计与布置,不仅规模宏大,且富有古典美。
刘建国问及:“现在的四合院大抵多少钱一幢?”
“哦!”牛爷笑道,“你想购买吗?可别太天真了!”
“一座完好且品质优秀的四合院,价格可不小。”牛爷伸出两指做比画状。
刘建国猜测道:“两亿?”
“差不多,不过像我这等规格的大概需三亿。”牛爷补充,“话虽如此,市场上有价无市。在这个区域还没听说哪家愿意出手他们的院子!”
对此说法,刘建国点头表示赞同。
诚如牛爷所述,在这座城市的心脏地带——四合院的所有者,大多来自家道丰厚的家庭。这些人及其后代通常都有着一定的资源和维持生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