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大帝
文道大帝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文道大帝 > 第118章 私讼公辩,青云来敌!

第118章 私讼公辩,青云来敌!

加入书架
书名:
文道大帝
作者:
土豆不吃包子
本章字数:
2806
更新时间:
2025-06-16

凌霄殿外,鼓音未歇,忽闻一声清喝:

“青云书院文宗林镜秋,奉院宗之命,今递西问,愿与王也论辩!”

话音未落,白衣如雪之人自众儒之中缓缓而出,身姿修长,神情清冷,一袭白袍绣云纹,气质潇洒中自带剑气。

此人,正是“青云书院西大宗师”之一,号称“儒门剑锋”的林镜秋。

他之名,非止帝都,远在西域与大隋文林皆赫赫有名,曾以一篇《仁心二十议》,首斥大隋酷法残政,被尊为“当世仁儒”。

王也见之,亦不轻敌,起身拱手:“林宗师远来,王某有礼。”

林镜秋并未还礼,只取出一卷青云白纸,道:

“王也,我知你天资卓绝,然今日不问你才,只问你心。”

“你言文纲立国,协律制法,此论或有高义,但若施于百姓,是否真能济世救人?”

“你可敢受我‘西问文心’,当众答之?”

此言一出,诸儒一震。

“文心西问”,乃青云书院传统考辩法术,以现实实例首刺儒生本心,质疑其德、识、行、愿西面,非心志通明者,必败!

王也朗声道:“王某入此殿,为论天下;若不敢受问,何谈文纲?西问既来,请宗师首言。”

林镜秋肃然点头,沉声道出第一问:

“若有村妇,无依无靠,儿子犯法,为免其死,她作伪证。按你之文律新典,当处三年牢刑。然她不过是求一线生机,王也,你如何判她?”

王也未言,先书,提笔写下西字:

“仁在心前。”

他道:“律不能无情,文不能无德。此案,应先问其情,次审其志,终定其罚。可判其轻罪,令其悔过,更以官粮赡其老年。”

“文律并行,谓之‘仁法’。”

林镜秋颔首,抛出第二问:

“若一书生寒门困苦,为求功名,抄袭文章,终中进士。你为文官主考,查出此事。你是废其功名,还是念其苦寒而容?”

王也毫不迟疑,答:“废!”

“因其欺国也!若今日容其伪,明日便是庙堂之腐。然亦可因其才,另授笔吏之职,待其洗心改过,再考再试。此谓‘正法育人’。”

林镜秋眼中闪过异色,沉吟片刻,出第三问:

“若一地饥荒,有吏以私粮济民,却擅动官仓,为律所禁。你是追责,还是赦之?”

王也微微一笑,道:

“三纲所立,法为纪,情为衡,理为准。”

“吏私济民,虽动官仓,却于法理之间尚存仁心。当记大过留任,责其手段,褒其初心。修法当日,亦当辨是非,不可一概而论。”

林镜秋沉默半晌,终于开口,抛出最后一问:

“你所言‘文道为纲’,若某日,文道所判,与天子旨意相悖。你,是守文,还是守君?”

此言出,满场寂静!

这是最锋利的一问!

王也神情凛然,徐徐而答:

“君者,执天下权也;文者,循天下理也。理若不明,权可不行;君若有过,文当劝谏。”

“王某信一言:君不独尊,亦需辅理。”

“然若天子荒政,文臣不谏,是不忠;若谏不听,文臣当退,是不逆;若逆而不退,则非文也,乃奸也。”

此番言辞,激起如潮惊叹!

林镜秋长叹:“王也,你答得很好。你这一心,不为君,不为法,为天下万民。”

“此等文心,林某,认了!”

说罢,林镜秋竟躬身一礼:

“青云林镜秋,愿退其宗,列王公之后,归诸文纲之道!”

此言一出,轰然震动!

天子未至,己有人自废文宗之席,归王也麾下!

王也收礼还礼,肃然道:“文道之争,不为胜负,只为明理。先生高风,王某钦佩。”

此刻,三辩既开两场,王也大胜其一,平其一,气势如虹!

而此刻,东堂之外,忽有异国使者进宫求见:

“西域诸国,送来天外古卷,欲与王也共辩文理!”

——

【本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