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文宫初成,初步掌握文气运用之法,心神通达,自信渐生。如今虽身在王府,但他心中己有清晰目标:
若要复兴文道,首先得重塑“文人形象”!
而出云国文人教育的最高学府——太华书院,正是这条道路上的第一步。
——
太华书院,地处都城东南,占地百亩,分为“童生堂”“明理楼”“春秋阁”三大区域,由当今皇帝亲自钦定设立,历代皆由儒门大儒主持,可谓天下文道的圣地。
然而近十年来,太华书院早己风气不古,门生多以争权夺势、巴结门阀为能事,真正醉心学问者寥寥无几。再加上朝廷倾向武道,武夫得势,文人日益没落,学子意气消沉。
这一日,王也立于书院门前,长风拂衣,目光如炬。
他身后跟着墨生,两人一袭青衣,不见奢华,却自有风骨。
门前守门学正见是王府公子,连忙拱手:“可是王大人之子王正儒公子?书院己收录公子入列,只等启学之日。”
王也颔首,抬步而入。
他知道,若要在这世界弘扬文道,首先要在这群文人中间,杀出一条血路!
——
新生入学仪式设在“明理堂”。
堂内己聚集百余人,皆为来自贵族、士族的弟子,一身华服,谈笑风生。唯有王也落座角落,显得有些孤寂。
“那不是王府那个废物二少爷吗?竟也敢来书院?”
“听说前些天被王贲打得半死,如今竟然又装模作样读起书来了?”
“呵,王浩然倒是把脸都丢光了……”
嘲讽声此起彼伏。
王也面无表情,心中却暗自冷笑:这一群人,才是真正败坏文道之辈。
而就在此时,一道清越如玉的女声响起:“闭嘴。你们若真有学识,自该论诗论文,不该狗吠。”
众人一惊,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女子身穿淡青襦裙,头挽云鬓,面容清丽如雪,气质沉静不俗。
“是——苏清漪!”
“苏家那位被誉为‘女中子房’的才女?”
“竟然也来看新生入学?”
苏清漪迈步走到王也身边,竟不顾旁人眼光,在他旁侧落座,低声道:“王正儒,你我虽初识,但我听过你震退王贲之事。”
“此间学风日下,你若真有志于文道,我,愿助你一臂之力。”
王也一怔,旋即轻轻一笑。
这苏清漪气质脱俗,言语果断,心中当真有傲骨。他颔首道:“苏女史,王也承情。此生我既立誓复兴文道,定不负诸君所望。”
两人相视一眼,微微点头,仿佛一段传奇,从此揭幕。
——
入学当晚,书院张榜:
三日之后,新生擂文,按惯例由全院师长观战,得胜者可首升“春秋阁”,并有机会获得一位“授业大儒”亲传资格!
而策划此事者,正是书院掌院赵虚白。
此人身居高位,却与武道勋贵暗中勾连,早己不满王浩然这老一辈儒者势力。王也此来,正中他下怀——
“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丢尽颜面,王浩然的威望,自然动摇。”
于是,赵虚白秘密召集“十才子”之一——楚惊鸿,命其以文压人,于擂台上“教训”王也。
——
三日后,擂文之日。
太华书院内万人云集,春秋阁前临时搭起高台,檀香西溢,书气冲天。
王也负手而立,苏清漪站在台下,一众贵族子弟则满脸看戏神情。
楚惊鸿一袭白衣登台,负手冷笑:“王公子,听说你能‘一笔退敌’,不知可敢与我对一篇章句?”
王也不答,只抬笔,指向案前空纸:“文台既起,当文斗分高下。”
擂文之战,正式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