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大帝
文道大帝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文道大帝 > 第75章 五方来朝,异国问道!

第75章 五方来朝,异国问道!

加入书架
书名:
文道大帝
作者:
土豆不吃包子
本章字数:
3174
更新时间:
2025-06-14

出云国,归云南州,青河之畔。

文源堂新成不过一月,堂中每日讲道之声不绝于耳。百姓如潮,士子如林,连山野樵夫、河畔渔民也能言“礼义廉耻”,谈“文以载道”。

自王也设“万民讲堂”以来,文道真正下沉,百姓感恩,学子追随,南疆文风重兴之兆,己现峥嵘。

而今日,青河讲堂之外,却来了五支不同装束的使团。

他们并非出云国之臣,亦非南疆土族,而是来自——五国异邦。

东越国、南冥国、西梁国、北辰国,以及离火岛!

五方使节齐聚文源堂前,衣袍异制,语调各殊,却共同道出一句话:

“我朝闻王也帝师之名,愿请其赴我国讲道布礼,传文济民!”

……

堂前百姓哗然!

“他们是异国使节?”

“真为请帝师讲道而来?”

“我出云国文道,竟能传至西海八荒?”

讲堂内,王也立于堂前,面色平和,拱手回礼:

“诸位远来,王也有礼。”

“但我不过书生一人,尚无资格代表出云,更无资格代天传道。”

“为何不请贵国自有大儒赴坛?”

东越使者躬身道:

“我东越国文道断绝己久,学宫沦为权府附庸,礼义无存,百姓不识文,朝堂不敬师。”

“今听王也帝师讲文于野、行礼于民,有如醍醐灌顶,愿请帝师前往东越,为我朝启文道之基。”

南冥使者接道:

“南冥以武立国,然连年征战,民疲兵困。若能得帝师讲道,为将者知止戈,为政者明法理,百姓方有安宁。”

西梁使者更言辞恳切:

“我梁土高原,自古重神祇轻文章。民众信神却不识理,酿成千年愚昧。今愿帝师启智,赐梁民一线文明之光。”

……

五国使节争相陈情,声声诚挚。

王也微微沉思,沉声答道:

“王某非圣非贤,不敢言布道西海。”

“但若天下百姓真有所求,我不敢不应。”

“唯有一点——所讲者,唯真理;所教者,为苍生;不附朝廷,不为国贺。”

“我讲文,不为权,不为利,只为人心之明。”

东越使者顿首:“愿尊王师所言,我朝文宫自废旧律,唯师马首是瞻!”

南冥、西梁等国,亦纷纷起誓,愿尊文道不杂,听讲不违。

王也轻轻叹息:“既然如此,我可一一前往,设坛而讲,言尽人理,行止天道。”

“但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力可及。”

他转身,对文源堂众讲士道:

“诸位先生,吾等不当自守归云一隅。”

“天下苦学久矣,民求理久矣,是时候以笔为舟,以言为刃,渡千里江山,斩愚蒙沉暗。”

堂中群儒齐声应道:

“愿随王师,踏西海,讲文章,传大义!”

……

翌日清晨,王也设坛于文源堂中,诸国使节列席左右。

这一日讲道,题为——《文可载道,礼可定邦》。

讲至半途,虚空忽生共鸣,一缕金光自堂后浮起,竟在九州气运图之上,映出一行古文:

“文道外传,西国同心。”

这一异象,瞬息传至京畿。

……

皇宫,天枢殿。

赵景曜披青龙帝袍,立于气运台前,遥望虚空九州图文。

他身侧,内阁三相、文武诸臣齐聚,神色难明。

“朕当年封他入南疆,图的是斥远封闲,避锋芒。”

“没想到他非但不闭门谢恩,反倒开坛设教,引西国问道……”

柳国相低声道:“陛下,此子才志天人,文势如龙,若任其长久布道域外,恐他日成‘域外文宗’,反制我朝。”

“请陛下早为定策。”

赵景曜却轻轻摇头:

“成‘域外文宗’,又有何妨?”

“若他真能使西国归心于文,使我出云文名传西海,那他做这‘文宗’,也未尝不是我朝之光。”

群臣默然,唯独赵澜山暗中心惊。

“父皇……竟对他容忍至此?”

“我之太子之位,若再不稳固,他王也便要文压一朝矣!”

……

而此时,归云讲堂之后,王也面色平静,独自站在青河山巅,风吹青衫。

他望向东方,低语:

“他日若西海皆知文义,百姓能言是非,不畏强权,不受蛊惑。”

“那我王也,不讲亦可。”

他回望文源堂,眼中映出火光与光芒交汇的未来。

“我不做帝王,不掌王图。”

“我只讲道,愿万人明理。”

……

【本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