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皇城之中。
金銮殿灯火未灭,赵景曜独坐御案前,手中翻阅的,正是今日自太清书院送来的《文统新章》第二策。
他神色平静,唯独指尖在轻轻敲击案桌,透着一股深沉的力量与思虑。
“不附一宗,不限一统,不因一朝一代而变……”
“王也,你果然不凡。”
殿内沉寂。
赵景曜缓缓放下文书,眸光深邃,望向殿外风起云涌的夜色。
“来人。”
一道声音低沉落下,殿外黑影一闪。
密探总司令“影子”悄无声息跪下,低头恭听。
“即日起,彻查文纲之外三方动静——阴阳家、兵家、杂家。”
赵景曜眼神冷冽:
“王也之纲若立,其敌必现。”
“但凡有暗动者——杀无赦。”
“是。”影子身影再度消散,仿若从未出现过。
……
与此同时,东域,阴山地宫。
阴阳家总坛。
乾象镜悬于殿上,浮现出王也今日讲道之影。
镜下,东皇太一静坐不语,月神垂目低立。
殿内静谧无声,唯有镜中王也之言字字震荡人心。
“文道不附皇权、不附学派,唯归于民与理?”
“呵……”东皇轻笑一声。
“王也……果然走得太快了些。”
他缓缓开口,声音仿若天谕:
“月神。”
“你怎么看?”
月神轻声道:“天命易变,世势将新。王也之言,理胜于势。”
“若放之不管,再过三年,诸子百家或将归统其下。”
“对我阴阳家……非福。”
东皇轻轻点头。
“命他……‘雪女’。”
“化名入出云,亲近王也。”
“既探其纲本源,亦可——掌其弱点。”
月神微微点头:“诺。”
……
西北边陲,兵家重镇·无锋城。
铁旗飞扬,城上大鼓擂动如雷,百丈校场之上,兵家军徒操演不止。
巨斧、重盾、长枪、大戟交错而舞,气震西野。
而在观台之上,一名身披黑甲、相貌冷峻的中年男子目光如鹰隼,死死盯着手中的一封密报。
“王也新立文纲,废门派之限,扬百家之道。”
“如此大纲……对我兵家来说,倒不全是坏事。”
他缓缓抬头,看向远方中原方向。
“但,若文纲压制武道,取而代之……”
“那便是‘武人不得持权’的预兆。”
“到时——我兵家当如何自处?”
“来人。”
“召林统、秦惊风、李破军三将回城。”
“并通知兵子北府,全军——整备。”
……
南域浮屠山,杂家·七元堂。
无门无派,无姓无宗的杂家弟子,以术、以巧、以器见长,行踪隐秘,世间少有人知其全貌。
此时在浮屠山顶,一位身穿粗布青衣的老者,正修复着一件精妙机关。
听闻弟子来报王也立文统之事,老者手中器件却未停:
“这王也……胆子够大。”
“不过杂家从不拘统纲,也不畏门派。”
“若他真能立出一条‘术道并行’的章程……”
“呵,兴许我杂家数百年无主之乱,能因他而归一也说不定。”
“可惜……”
“有人成天盯着不放。”
说罢,他望向天际,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
太清书院。
王也静坐于藏经阁,神情凝重。
他当然知道,自己所为,己然引起风暴。
但他不退。
因为他知晓,此刻起——
天下将乱于纲,决于理。
而在他手中,一封皇令悄然递至。
赵景曜御笔亲书:
“文道既起,需护其纲。”
“王也,可封公爵,可立国学,可设‘文道使’,护纲行于天下。”
“但亦需立誓:不夺皇权,不结党营私,不涉兵权。”
“此三约,尔敢立否?”
王也放下诏书,目光炯然。
他知,这是一道明诏——亦是一道枷锁。
是护?是囚?
“赵景曜啊赵景曜。”
“你看似扶我,实则——驯我。”
他起身,走出阁外,望向书院山巅那座古碑。
“若我答,便可得势。”
“若我拒,必将万千掣肘。”
“但若我……写下第西策呢?”
他忽然轻笑,返身落笔。
文统第三策己成,而第西策将是:
“文道不为皇所制。”
——这是,一场未战之战的开局。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