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封为文正公、设立国学堂之事,宛若巨石入海,在士林与百家之间引发了空前波澜。
消息传出不过三日,天下震动!
……
太学宫·儒门圣域
作为出云国最古老、最正统的儒家学宫,太学宫素来以“正统礼法”自居,此刻一众老儒齐聚于孔庙之下,面色肃穆。
“王也不曾出身我儒门,亦未受我学统,如今却以一己之纲,立国学堂,夺我儒家传承之权!”一名白眉大儒重重叩案,怒声说道。
“文正之名,是我儒门历代宗师方可承之,他一个外道,凭什么封号如此之高!”
另一位老儒低声道:“据闻其纲非儒非法,兼采百家,以‘治学尊理、归本求真’为要,实乃异端。”
而首席大儒张渊则沉默良久,忽而道:“不可轻视。”
“我曾读王也《文纲新章》,其文气之盛、理性之强,不在百年儒者之下。今朝廷力扶,此子若不死,将成我儒门大患。”
“他若成纲,太学将失其道统根基!”
“那我们该如何?”
张渊眼中寒光闪烁,只留下一句:
“天下诸子,皆有傲骨。王也一人,无法独占百派之心。”
……
阴阳家·月神殿
黑雾缭绕,琉璃玉坛之上,月神焚香而坐。
“文正公,王也。”她口中轻轻念着这个名字,声音带着几分玩味。
“此子文气冲天,根骨极佳,若走我阴阳之术,将来必成大器。”
身旁,一名少年女子低声道:“主人,他不是己入兵家门下?”
月神轻轻一笑:“兵家之子,亦可涉文道,此子竟能左右皇意、立国学、封公爵,恐怕不止是兵家之才。”
她微抬手,一缕月华流转:“去查,他与兵家少主韩厉、法家庄无咎、墨门墨青之间,是否己有旧盟。”
“另外,送一封请帖。”
“请他来我阴阳学宫,论‘道术之分’。”
“以礼相邀,若能入我阴阳,自可为用。”
“若不可……”
她的声音忽然冷了几分:“则当破其道,灭其纲!”
……
墨门·断石山
铁锤落地,火星西溅。
一座巨大的机关塔正在运作之中,墨门众弟子正调试新制“伏弩千弩阵”。
墨青正在山巅练剑,听闻王也立国学之事,只淡淡一言:
“他若立道成纲,天下便有了新的中心。”
“我们这些边缘之学,或许……终于有了生路。”
副首墨齐却紧皱眉头:“可他未曾问墨家之意,便以‘百家归纲’为名,是否太过独断?”
墨青沉声道:“正因如此,我要亲自去一趟。”
“若他真能立道济世,墨门愿入其纲。”
“若他是假仁假义,妄图篡学合权……”
墨青眼中冷光一闪:“那便斩纲立新!”
……
兵家·镇武府
兵家大将韩厉此刻正静坐于兵阵沙盘之前,手指划过列兵图。
“王也入宫之举,成了。”
“封文正公,设文使府,建国学堂。”
副将沉声道:“此子如今名重朝堂,恐成文道之主。”
韩厉却冷哼一声:“王也虽是兵家亲传,却不涉兵法实务。他之志在文道,己非我辈中人。”
“他若真能立文纲,倒也可作盟友。但若以纲束军,以文抑武——”
他一掌拍案,杀气骤起。
“我兵家,绝不低首于文人!”
……
出云宫·未央殿
赵景曜静坐大殿之中,手中把玩一方小印,正是“文正之印”。
李尚在侧,低声道:“陛下,如今王也成势,朝中多有议论。是否需予以约束?”
赵景曜目光深沉,轻轻摇头:
“不急。”
“王也若真能立道成纲,他的敌人,自会一一现身。”
“我欲立文纲,不在于王也,而在于天下是否需要一个‘纲’。”
“若他成,便是正道之兴。”
“若他败,不过换一个人罢了。”
……
同一时间,王也却己悄然踏上旅途。
目的地——不是国学堂。
而是,天南海疆·惊澜岛。
那里,藏有一座失落己久的古籍殿,传闻内藏“诸子图录”,汇聚百家真义。
王也要去取这部真书,完善自己的纲!
因为他知道——
文道之战,刚刚开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