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倾盆,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溅起一片片水花。林婉娘站在河边,望着湍急的河水不断上涨,眉头紧锁。
“姐姐!”林志远气喘吁吁地跑来,“我己经让人去通知镇上的工匠了,周侯爷那边也派人过来帮忙。”
她点点头,目光扫过西周己经有些慌乱的村民,沉声道:“先把河岸低洼处的人家转移出去,再组织人手加固堤坝。”
话音刚落,远处又传来一声惊呼:“粮仓那边进水了!”
林婉娘心头一震,立刻转身朝粮仓方向奔去。雨水顺着她的额发滴落在脸上,视线模糊中,她看到几个村民正奋力用沙袋堵住门口的缝隙。
“快!把剩下的麻袋都搬过来!”她一边喊着,一边亲自扛起一个装满泥土的袋子压在门槛上。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刚刚恢复生机的村子再度陷入危机。好在经过几天的紧急应对,洪水终于被控制住,村里的主要粮仓和田地没有受到太大损失。
然而,这一场灾后重建的工作还未结束,朝廷的调粮令却再次送来。
林婉娘坐在议事堂内,看着手中那张盖着官印的文书,心中隐隐不安。
“这次又要调多少?”王老汉皱眉问道。
“三成。”她低声答道。
众人顿时哗然。
“才刚缓过一口气,又要拿走三成?”
“这日子还怎么过?”
林婉娘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缓缓说道:“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应对。要想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就得有自己的产业、自己的渠道。”
她站起身,眼神坚定:“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种田,还要拓展生意。”
几日后,林婉娘召集了村里几个擅长做饭的妇人,在自家院子的小厨房里开始了新菜品的研发。
“你们还记得之前卖得最好的是哪种点心吗?”她问。
“当然是那个桂花糯米糕!”刘婶抢先回答,“香甜软糯,城里人都抢着买。”
林婉娘点头:“但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重复,而是创新。我想尝试一种结合本地山货的新吃法。”
她取出系统兑换出的“食谱分析器”,输入几种常见食材的信息,很快便得到了一份详细的搭配建议。
“我们可以试试用山核桃仁、野蜂蜜和糯米粉做成酥皮点心。”她将想法说出来,并详细讲解了制作步骤。
众人纷纷动手,揉面、包馅、塑形,忙得热火朝天。
然而,第一次试制并不理想。酥皮太硬,馅料又过于甜腻,吃起来口感不佳。
“这味道……不太对。”李婶皱着眉尝了一口。
林婉娘咬了一口,细细咀嚼后点头:“确实,糖放多了,而且火候掌握不好。”
她立刻调整配方,减少糖分,并参考系统提供的“烘焙温度曲线”重新设定炉温。
第二次出炉的点心果然有了明显改善,外皮酥脆,内馅香甜适口,带着淡淡的山果香气。
“这个味道好多了!”刘婶惊喜地说。
“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加点别的。”林婉娘若有所思,“比如加入一些干玫瑰花瓣,提升香气层次。”
她再次调整配方,又做了几轮试验,最终确定了一个最佳版本。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她组织了一次内部试吃会,邀请了几位村民代表和孩子们来品尝。
“我最喜欢这个带玫瑰香味的!”小孙子兴奋地舔着嘴角。
“我也觉得不错,比以前那些更清爽。”王老汉点头。
但也有人提出意见:“要是能少一点糖就更好了,我牙疼。”
林婉娘认真记录下每一条反馈,继续进行改良。
几天后,新品正式命名为“山果玫瑰酥”,并开始批量生产。
第一批产品通过系统的“快速运输卷轴”送往县城,很快就在集市上引起了轰动。
“这是哪家做的?怎么这么好吃?”有顾客惊讶地询问。
“听说是柳溪村的新点心,专门请人送来的。”
消息传开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甚至连城里的茶楼也开始预订。
林婉娘趁势推出更多口味,比如松子枣泥酥、栗子桂花饼等,形成了一个小系列。
与此同时,她开始着手筹建村里的第一个食品作坊,计划引入标准化流程,提高产量和质量。
“将来,我们不仅能卖点心,还能做干货、酱料、甚至酒类。”她在会议上说道,“只要品质过硬,就不怕没市场。”
村民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愿意加入。
然而,正当一切顺利推进时,一封来自太子府的信件悄然送到她手中。
“萧璟……”她看着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心头微微一颤。
拆开信纸,只见上面写道:
> “婉娘,近来可安好?听闻你近日在村中大兴产业,甚为欣慰。只是近日朝中风向不稳,恐对你有所影响。望你多加小心,若有难处,随时可派人送信与我。”
林婉娘看完,神色凝重。
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而此刻,窗外春光正好,微风拂过田野,带来阵阵花香。
她轻轻合上信纸,转身走进厨房。
案板上,一团团面团正静静等待着被赋予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