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 第23章 监察风云:新政深化的雷霆手段

第23章 监察风云:新政深化的雷霆手段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作者:
云玖龙
本章字数:
3018
更新时间:
2025-04-23

应天城的隆冬,北风卷着细雪扑在奉天殿的金砖上,朱标握着新拟定的《监察条例》,指尖在 “钦差巡查细则” 处反复。三日前应天贪腐案的余波未平,各地官员送来的 “新政成效斐然” 奏报如雪片般堆积案头,可微服私访的经历让他深知,这些华丽辞藻下或许仍藏着重重黑幕。

“宣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觐见。” 朱标将条例推到案边,鎏金烛台上的火苗被穿堂风撩得左右摇曳,映得他眼底的神色愈发冷峻。当两位重臣踏入殿内,他首接展开舆图,用朱砂笔重重圈出十三个府县:“即日起,每地派两名钦差大臣,明察暗访并行,重点核查商税征收、土地分配与民生工程款项。”

左都御史面露难色:“陛下,如此大动干戈,恐生...”“恐生什么?” 朱标猛地抬头,冕旒随着动作哗啦作响,“恐生官员不满?还是恐触某些人的利益?” 他抓起案头堆积的百姓诉状,“看看这些!应天城外的流民冻毙街头,而官员奏报里却写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大理寺卿斟酌着开口:“陛下圣明,只是钦差人选需谨慎。若所用非人,反成新的蠹虫。” 朱标冷笑,从袖中抽出名单:“夏元吉、解缙各领一队,锦衣卫副指挥使随行监督。朕倒要看看,还有谁敢阳奉阴违!”

与此同时,皇宫门前新立的鸣冤鼓成了应天百姓的希望。腊月廿三那日,鼓声响彻宫墙,朱标亲自到午门接见告状的百姓。为首的老秀才颤抖着呈上状纸,墨迹未干的字里行间满是血泪 —— 原来邻县知县打着 “新政兴学” 的旗号,强拆民房建书院,却将朝廷拨款中饱私囊。

“备马,去邻县!” 朱标不顾群臣劝阻,披上玄色大氅便出宫。马车在结冰的官道上疾驰,他望着窗外萧索的村落,想起前世读到的 “苛政猛于虎”,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当队伍抵达邻县时,正撞见衙役驱赶不愿搬迁的百姓,棍棒之下,老弱妇孺的哭喊声刺得人耳膜生疼。

“住手!” 朱标掀开车帘,锦衣卫立即将衙役团团围住。知县见是皇帝亲临,在地,裤脚还沾着驱赶百姓时的泥污。查抄县衙时,不仅搜出未入账的千两白银,还有与应天贪腐官员往来的密信。朱标盯着密信上的蝇头小字,突然想起朝堂上某些大臣昨日还在夸赞这位知县 “新政推行得力”。

这场突如其来的巡查,如同惊雷劈开了官场的虚伪假面。朱标当场下旨:知县斩立决,涉案官员全部革职查办,被强拆的房屋按双倍市价赔偿。消息传开,百姓们在寒风中跪地叩谢,此起彼伏的 “万岁” 声中,朱标望着天边翻涌的乌云,深知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相较于邻县的雷霆行动,其他地区的新政推进则以略写勾勒全景。在江南,夏元吉带队的钦差查出盐商与税吏勾结的新花样 —— 用掺沙的私盐充作官盐上缴,从中牟利;在北方,解缙发现地方官虚报屯田数量,骗取朝廷的耕牛与种子补贴。这些线索如抽丝剥茧般被逐一揭开,不断充实着朱标的改革账本。

一个月后,当第一批巡查结果呈到御前时,朱标面对的是二十三名革职官员、五份斩立决名单,以及堆积如山的贪腐证据。他在乾清宫连夜批阅奏折,案头的《监察条例》己被反复修改得密密麻麻,新增的 “连坐制” 条款尤为醒目 —— 若上级官员对下属贪腐知情不报,一并治罪。

“陛下,该用膳了。” 宋濂捧着食盒进来,却见皇帝盯着舆图上还未巡查的区域出神。朱标头也不抬:“去告诉御膳房,往后一日两餐即可。这天下还有多少百姓在受苦,朕食不下咽。” 他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却更添坚定,手中的朱砂笔重重落下,在地图上又圈出八个州县。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应天城的每一处角落。朱标站在宫墙上,看着锦衣卫举着火把在街巷中巡逻,远处的鸣冤鼓在风雪中隐约可见。这场与腐败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他己做好准备,用最锋利的监察之剑,斩断所有阻碍新政的荆棘,为大明的盛世之路劈开一条血火通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