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秦哥家里的氛围格外压抑,每个人都情绪低落,饭也吃得寡淡无味。
一家人碰面时,都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陷入沉默,这种无言的状态愈发加重了沉闷的气氛。
秦歌为了摆脱这份因冷霜离去带来的痛苦,选择把自己埋进工作里。
他将所有精力一股脑地投入其中,每天都把工作安排得密不透风,试图用忙碌来麻痹自己,让自己无暇去想冷霜。
好在,随着他全身心的投入,宣传科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就在宣传科稳步发展之时,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
这个女孩叫刘晓菲,她长相精致甜美,性格活泼俏皮,一笑一闹都透着灵动,仿佛带着一种魔力。
瞬间为宣传科注入了一股鲜活的气息,冲淡了往日的沉闷。
这一天,秦歌如往常一样下班回到家中。
踏入家门,他便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家中出奇地安静。
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秦歌心中一紧,赶忙西下查看,却没瞧见半个人影。
他焦急地大声呼喊:“叶姨!叶姨!”
又连着喊了几声:“冷萌!冷凝!”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自己声音的回响。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秦歌三步并作两步,冲向冷萌和冷凝的房间。
他猛地推开房门,屋内的景象让他瞬间愣住了——房间里冷冷清清。
冷凝和冷萌的东西全都不见了,曾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房间,此刻变得空荡荡的,仿佛她们从未在这里生活过。
秦歌的心“砰砰”首跳,转身又发疯似的冲向叶姨的房间。
推开门,里面同样收拾得整整齐齐,叶姨的物品都己不见踪迹。
但秦歌送给叶姨的东西,却都被留了下来。那些秦歌给叶姨买的新衣服,连同以前送的衣服,都被叠得规规矩矩,放在床边。
在衣服上面,还放着一张纸条,秦歌颤抖着拿起纸条,上面写着:“小秦,我走了。”
看到这几个字,秦歌只感觉内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揪住,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如潮水般向他涌来。
曾经,每次下班回到家,叶姨总会带着温柔的笑容迎接他。
冷凝和冷萌就像两个活泼的小精灵,围绕在他身边叽叽喳喳,为这个家带来无尽的欢乐。
而如今,热闹不再,只剩下他独自一人,面对这寂静得有些可怕的房间。
秦歌还沉浸在失魂落魄的状态中发愣时,大门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他拖着沉重的步伐,无精打采地走去开门,只见门口站着几位大妈。
秦歌强打起精神,问道:“大妈们,有啥事呀?”
一位大妈赶忙说道:“小秦啊,今天上午我看到一帮人,来接叶妹子,叶妹子带着那两个小丫头,大包小包的就走了。我们看这情形,也没敢上去问。”
这时,贾张氏从人群中挤出来,大大咧咧地说道:“臭小子,你现在心情不好,我也就不给你添堵了。
是不是冷霜那丫头一走,姓叶的觉得不好意思在这儿住,就带着两个姑娘一块儿走啦?”
秦歌:“具体咋回事,我也不太清楚。”
三大妈接着说道:“前段时间,她叔叔不是说给她找了个婆家吗?
说不定是去婆家了呢。”
几位大妈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一大妈看着秦哥,安慰道:“小秦啊,别太伤心了,人得往前看。
你要是有啥困难,咱们邻里邻居的,能帮肯定帮。”
贾张氏又咋呼起来:“小畜生,不是….臭小子!就你这条件,想再找对象很容易,到时候我给你介绍一个。不过彩礼和媒人钱可得准备好……”
“行了,贾张氏!”
旁边的人赶紧拉住她,“小秦,不打扰你了。”
秦歌失魂落魄地回到自己房间,一屁股坐在床上,满心纠结与困惑。
他在心里反复琢磨:叶姨,你这次的离开,到底是按我们之前商量好的计划进行,还是毫无预兆地彻底离去了呢?
你怎么就不跟我交代清楚,好歹让我心里有个底啊。
回想起过去,秦歌孤身一人在这座城市里摸爬滚打,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屋,那种深入骨髓的孤单感便会将他紧紧包围。
即便再苦再累,为了不让远方的父母担心,他总是独自默默承受,从不向家里透露分毫。
本以为生活有了改变,如今却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
曾经,还能和父母通个电话,感受些许亲情的慰藉,可现在,连这一丝温暖似乎也变得遥不可及,秦歌不禁苦笑一声。
第二天,天还未亮透,秦歌便早早起床。
一个人的日子,他也懒得开火做饭,简单收拾一下,打算在路上随便吃点打发早餐。
时光匆匆,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在秦歌的带领下,宣传部的影响力逐渐在西九城扩散开来。
不仅如此,秦歌还顺势成立了业务部。他不仅成功地将轧钢厂的宗旨和精神广泛传播,还为轧钢厂拉来了不少订单。
虽说单个订单规模不算大,但架不住数量多,积少成多之下,对轧钢厂的业务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轧钢厂的业务正有条不紊地蒸蒸日上。
如今,宣传部的人员配置名额己经增加到了5人。
广播站依旧保留两名工作人员,冷霜走后,刘晓菲加入了进来。
这丫头活泼好动,有事没事就往秦歌的办公室跑。
她心里那点小心思,秦歌又怎么会不明白呢?只是,秦歌目前实在没有再接触其他女性的想法。
好在,赵雅不时的安慰,给秦歌带来了些许温暖。
这段时间,杨厂长和郭副厂长出奇地默契,都没有去打扰秦歌,任由他自由发挥、全力发展业务。
与此同时,农具厂的订单日益增多。
原本规模不大,只有两条生产线的小农具厂,在业务推动下,逐渐扩展到了六条生产线,为轧钢厂创造了更多的收益。
每次厨房主任路过养猪场,看到猪仔一天天地长大,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眼看着再有一个多月,这批猪仔就能出栏了。